找到非遗元素的接入点,给民族文化寻出路
阅读提示
在云南,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通过创新传承民族“非遗”,在“食、住、行、游、购、娱”各环节实现非遗与现代生活的深层次融合,也带领当地居民走向富裕。
今年春节,很多游客选择来风光秀丽的丽江泸湖畔沽探访世代居住于此的摩梭族人和摩梭文化。
摩梭人至今保留着母系氏族社会习俗。摩梭手工纺织和闻名的“走婚”习俗一样,是遗存至今的原生态文化样式。当地女子从小学习织麻、纺麻、捻毛线、绣毛毯、编腰带,这些是摩梭女必须掌握的手艺。
白天劳作,晚上纺织,生活继续着,日子却没有任何起色。“这样的日子不行,得找个出路。”20多年前,摩梭妇女阿七独支玛不甘心梦想在周而复始的劳作中被消磨殆尽,萌生了拓展传统手工纺织技术的想法。如今,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她带领村里的妇女们找到了一条依靠手工纺织走向致富的路。
而在云南,活跃着一个又一个“阿七独支玛”,她们通过创新传承民族“非遗”,在“食、住、行、游、购、娱”各环节实现非遗与现代生活的深层次融合。
靠手工过上好生活
“2001年春节,一位来自日本的客人在看到我们的纺织品后,对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赞不绝口。经他介绍,日本福岗市博物馆专程派人来到村里,买了两套摩梭服装陈列在博物馆内。”阿七独支玛说,这次偶然的机会给了她把摩梭传统手工纺织品带出去看世界的决心,“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要让村子里的女性同胞都能依靠纺织过上理想的生活。”
村里25岁的独支拉姆,2004年外出打工,当时每月仅有五六百元的收入。她说,自从跟随阿七妈做手工纺,月收入可达1000多元,不但增加了家庭收入,重要的是还可照顾家庭,再也不用背井离乡,“让姑娘们回来,摩梭人母系家庭才能稳定和延续。”除了挣钱,阿七独支玛还有更深层次的思考。
开始的几年里,对于永宁的摩梭人和其他各民族妇女来说,手工纺织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时女性的一项生存技能。但这种改变是很明显的,因为这些手工,村子里头也有了大学生。有些家庭要照顾老病的亲人,也全靠这不定期的微薄收入。只是跟机器相比,这项生存技能显得优势不足,尤其是在充满浮躁的旅游消费市场,愿意停下来了解摩梭手工,并为此支付更多钱的人不多。
她们的焦虑不无道理。此前在丽江古城里,机器围巾仅卖20元~40元/条,手工围巾要卖到60元/条,这导致手工围巾大量滞销。
在民族文化中找出路
为了应对这种危机,重新找到一条出路,阿七独支玛和他的儿子阿七尼玛次尔费了很多心思。
阿七尼玛次尔作为村子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毕业后就回到村里进行摩梭人非遗手工制作流程的收集和整理。他想用自己的努力为摩梭人的传统手艺留下可追溯的历史印记。
经过8年的努力,阿七尼玛次尔目前工作的泸沽湖摩梭文化研究会已经帮助摩梭人建立了一个摩梭手工手艺展览室。在对抗机器复制方面,他在摩梭文化研究会的帮助下,找到12个摩梭图案。这12个图案作为新一代摩梭手工织品的标准图案已经注册版权,获得了各种法律和文化上的出生证明。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十二个跟摩梭人传统生活有关的图案只能手工织,机器织不了。
“如今,重新回头来看待自己的价值时,发现自己吃亏的原因,原来是完全忽略了摩梭手工除凝结了摩梭女性的汗水之外,还应该具有文化的附加值。”他说。
阿七独支玛说,她过去只知道“文化”就是“读书写字”(汉字),现在发掘摩梭人的手工技艺也是“文化”。显然,阿七独支玛如今致力于传统手工的事业,得益于对“文化”的观念转变和信心的建立。
找到非遗元素的接入点
浸透温度的白族扎染、巧夺天工的乌银走铜、傣族手工古法抄造纸术到闻名遐迩的鹤庆银器、彝绣服饰。云南是民族艺术的宝库,刺绣、银饰、斑铜等手工艺品无不凝结着传统手工艺人的审美观念与思想情感。
近年来,云南省各地通过创新传承民族“非遗”有益尝试,将非遗元素成功“嵌入”现代生活,通过多种形式,在“食、住、行、游、购、娱”各环节实现非遗与旅游的深层次融合。通过合理利用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美术、传统技艺、民俗等项目,推进非遗融入半山酒店等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建设,实现非遗与旅游要素“住”的链接;依托传统工艺类非遗代表性项目加强文创产品研发,全面推动以“金、木、土、石、布”为代表的特色文化产品向新型旅游商品过渡,实现民族手工与旅游要素“购”的链接,让非遗“活”起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保山腾冲高黎贡文化创意产业园邀请手工非遗大师入驻,以皮影、土陶、藤编、纸伞、抄纸、布鞋、阿昌织锦为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游客“零距离接触”,通过“非遗+”活态传承发展模式,将非遗及其衍生品与现代生活和市场接轨,致力于将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成为市民游客“家门口的诗和远方”。
隐藏在都市商圈的昆明顺城拾翠市集,市集上的云南礼品主题专区有华宁陶、竹藤编、扎染等非遗产品;特色文创产品则把官渡古镇、讲武堂、大观楼等昆明标志性建筑以及汽锅鸡、炸乳扇等云南特色美食融入创意商品,让消费者带走关于云南、关于昆明的时光和片段。
“让民族文化手工在现代生活中绽放出迷人光彩,就必须找准与当代人需求的连接点。”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旅游业的兴起,城镇游客增多,当地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不断开发,扩大了传统手工艺的市场。工艺美术的繁荣同时还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诸如一些房地产、物流、食品、旅游等行业也加盟到工艺美术这个行业,极大地刺激了民族传统手工艺的发展。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新人物|冯小刚:自我鞭策一辈子的人,学会了不要勉强
- 迎世界环境日 福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 为天然气保供增“底气” 莆田边检站保障“低碳能源”高效通关
- 巴基斯坦一煤矿瓦斯泄漏致11人死亡
- 福建龙岩多部门联合开展土楼景区森林火灾灭火演练
- 飓风“米尔顿”致美国至少16人遇难
- 年轻人热衷中式养生 “国潮”引领新“食”尚
- 2024·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16国专家推丝路文化交流
- 纪念冰心作品发行出版一百周年 福建省女子刻字艺术作品展“为爱而行”
- 美国总统拜登决定正式阻止日本制铁公司收购美国钢铁公司
- 彩调剧《刘三姐》复排忙 以真情重塑经典
- 广西培森柳江特大桥换“新装” 桥面沥青摊铺完成
- “一带一路”在欧亚:危中有机
- 第四届“如此瑞士”活动在江苏常州举行
- 多维度数据凸显经济澎湃活力 “历史新高”“稳中向好”成关键词
- 叙利亚时隔12年重返阿盟后,叙总统将首次参加阿盟峰会
- 鳄雀鳝、福寿螺终于上榜 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遴选标准公布
- 期待金砖国家在国际舞台发挥更大作用(国际论坛)
- 日媒:袭击日首相官邸的嫌犯或因不满选举保证金制度
- 连关两店 轻奢鼻祖MK进退失据
- 热门推荐
-
- 受雨雪冰冻天气影响 2月1日郑州局管内部分列车停运
- 走进数博会,齐聚云上屯:华为云助力政企共建数实融合新未来
- 国家铁路局:10月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同比增长6.0%
- 120岁的西泠印社,如何让文化常讲常新?
- 日本海上自卫队:两机坠毁事故已致8人死亡
- 国家统计局:2023年12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7% 环比下降0.3%
- 电影《亭亭如盖》在南昌首映 4月15日全国上映
- 北京八大处公园自5月16日起临时闭园
- 新疆阿合奇县举办猎鹰文化旅游节 上演千人说唱玛纳斯
- 城市30岁人群未婚率超30%,乡村30-34岁未婚率近2成
- 在颐和园博物馆寻访东方美学
- 日本地震灾区持续停水 避难所卫生状况不容乐观
- 上合示范区今年已到发中欧班列964列 数量创历史同期新高
- 中西方“文学之梦”同登交响乐舞台
- 全国大数据产业重点项目在青海落地 总投资额超213亿元
- 第四届亚洲国际青年电影节颁奖盛典在澳门举行
- 资讯有故事丨法国人潘伯良:在中国遇见更广阔的风景 向世界分享户外运动的乐趣
- 落实“一线一案”“一村一案” 各地电力部门多举措保障群众温暖过冬
- 更新鲜的蓝莓:嵌入全球供应链助力秘鲁经济发展
- 珠海洪湾港上半年跨境货运突破100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