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癌症的时候,应该看到什么?
癌,一个看似遥远,却又近在咫尺的名词。
有人认为癌是一种严重疾病,有人觉得癌是一种恐惧状态,而在常年“光顾”防癌科的人眼里:癌,就像是他们崩紧了“弦”,去抵御的“基因叛变者”。
到底什么是癌?如何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率?本报记者近日走进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专访防癌科主任医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侨联副主席徐志坚,防癌科副主任医师、九三学社中央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毕晓峰,看到预防癌症的另一种可能。
“防线”在哪里?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门诊楼里,总是挤满了乌泱泱的人。
这是全国第一家肿瘤专科医院,也是我国排名第一的肿瘤医院。许多癌症患者慕名来到这里,寻找生的希望;也有不少非癌症人群用肿瘤筛查的方式,在这里寻找抵御肿瘤的“防线”。
为什么没有身患癌症,他们却在主动寻找“防线”?
“肿瘤是人类一生中没法回避的疾病,看似遥远,实则每个人都有患癌的可能。”徐志坚介绍,“过去,许多人认为得了癌症,就是‘死路一条’,但癌症的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从正常细胞变成肿瘤细胞,再演变成侵袭性的癌症,其实会经过几十年的时间。”
超长的癌症发生发展周期,让“早”成了癌症治疗的关键词。“早期发现”对于肿瘤治疗来说,好过任何的治疗方案,徐志坚说,“晚期恶性肿瘤的致死率很高,但哪怕是恶性度很高的肿瘤也是有可能治愈的,只要是‘早’。”
位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门诊楼5楼的防癌科,就是一个以“早”为重点工作方向的科室,也是全院唯一以“癌症预防”为专业的科室。
毕晓峰说,“现在大部分的常见癌症都可以通过针对性的体检发现,如肺癌可以进行胸部低剂量CT检查,消化道癌可以进行胃镜结肠镜检查,甲状腺,乳腺癌以及肝癌可以进行超声检查,宫颈癌可以进行宫颈细胞学以及HPV检查,这些癌症都有早期发现的检查方法。”
而透过“防患于未然”的肿瘤筛查,患者的确诊时间可以大大提前,防癌科的医生们从“肿瘤萌芽期”手里“抢”过来的几个月、乃至几年,也将为专业的肿瘤诊疗争取到宝贵的时间。
“预防对肿瘤的治疗很重要。癌症早期没有症状,所以我们不要靠症状来早期发现肿瘤”,毕晓峰介绍,从癌症的预防来讲,首先要树立防癌意识,对癌症有清醒认识和警惕的心理。
用“精准筛查”打破肿瘤认知信息差
“肺癌高危人群为年龄≥40岁,且具有下列情况之一:吸烟≥20包/年,职业接触石棉、铍等人群,合并慢阻肺、弥漫性肺纤维化或者既往有肺结核病史者,既往罹患恶性肿瘤或有肺癌家族史者……”
在防癌科的门口,随处可见这些关于肺癌、乳腺癌、肝癌等不同癌症的高危人群说明。
徐志坚介绍,肿瘤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生长周期各不相同,预防癌症的一大关键,就是要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家族病史,以及肿瘤的生物学特点分析,再针对不同癌症的“高危人群”,确定专业的筛查技术方案和筛查间隔时间。
“目前,大众对于癌症的了解还是非常不够,很多人谈癌色变,归根到底是因为对癌症缺乏充分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毕晓峰认为,明确自己是否为某一癌症的高危人群,是大众做好防癌的重要一步。
其中,四种影响癌症发生的危险因素,需要重点关注,徐志坚提示:一类是物理因素,如日光照射、核辐射等射线的影响;一类是化学因素,如烟草里含有的苯并芘,食品里含有的亚硝酸盐、黄曲霉毒素等化学致癌物质;再者是生物因素,即由于微生物感染或病毒、病菌感染,导致的慢性炎症;最后还有遗传因素,即家族是否有肿瘤患病史。
“癌症源于基因突变,与遗传有关,但癌症不是遗传病。大部分癌症和遗传的关系,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癌症易感性的遗传,或者说由于基因的缺陷,使后代患某种癌症的倾向,会比普通人群患癌的风险更高一些。”毕晓峰认为,如乳腺癌、卵巢癌、胃癌、结直肠癌等癌种,与遗传的关系较大,家族有这类癌种患病史的人群,应当格外引起重视。
通过肿瘤筛查,来降低被筛查人群的死亡率和死亡风险,是衡量筛查手段有效性的一个“金标准”。但徐志坚也提醒:防癌是套“组合拳”,肿瘤筛查无法把所有癌都筛出来。
当普通大众想要进行肿瘤筛查时,一定要选择精准有针对性的体检方法,“肿瘤筛查手段的选择,就好比根据出行的距离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一样。这些方法不一定是最贵的,但一定要适合某个器官。”毕晓峰具体建议:如做肺癌检查,推荐胸部低剂量CT而不是胸片;消化道癌可以进行胃镜结肠镜检查而不是肛门指诊,而PET-CT的准确度虽然很高,却不适合用做体检。
癌症年轻化的背后,我们还能做什么?
近年,癌症的发展逐渐走向年轻化,青年患癌的消息也变得屡见不鲜。
去年5月,浙江大学研究员李雪和教授丁克峰等,在学术期刊BMJ Oncology上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近30年来,全球50岁以下的癌症新发病例增加了79%,癌症死亡人数增加了27.7%。
“不仅是年轻人患癌数量在不断增加,年轻人的各类癌症发病率也在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毕晓峰认为,虽然随着年龄的增加,癌症的发病率会逐渐升高,但在今天,年轻人、儿童也不能忽视癌症的患病可能。
在徐志坚看来,当下,年轻人的一些生活方式可能会对肿瘤的发病产生影响,如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吸烟、心理压力大、少运动等,“这些不良生活方式,及其导致的人体细胞代谢异常,与遗传因素的共同作用,便会导致个体肿瘤发病的风险增加。”
年轻人如何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由于每个人的患癌风险不一样,大众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个体化的体检内容和间隔时间。如正常人可以一年体检一次,但如果有肝炎肝硬化,可能需要半年甚至三个月检查一次;同理,肠镜可以5-10年检查一次,但如果有息肉的话可能需要一年复查一次。”毕晓峰建议:对于大众来说,定期进行精准、有效的个体化防癌体检是个体防癌的关键。(完)(《中国新闻》报作者刘益伶报道)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2024海外华文媒体海南采访行在海口启动
- 马王堆汉代文化沉浸式数字大展启幕 高科技演绎“生命艺术”
- 中新健康丨“50+”、慢性病、免疫性疾病 关注带状疱疹三类高风险人群
- 北京41处水库湖泊4月1日起将进入禁渔期
- 携手国际知名艺术家 浙江音乐学院自制歌剧《爱之甘醇》上演
- 痴迷养生局的老人:买课总比去医院花钱少
- 中国商务部在柬埔寨举办研修班 助力增强柬商品出口能力
- 赣闽两省高铁“铁路e卡通”实现全覆盖,开通后无须事先购票
- 椰子营养怎么样?血糖高能喝椰子水吗?一文了解→
- 聚焦汽车、家电等传统耐用消费品 青海发布以旧换新细则
- 外媒:黎巴嫩真主党向以色列北部发射至少60枚火箭弹
- 斯洛伐克称可能对乌克兰采取严厉反制措施
- 体检很重要!最新研究显示:常规健康检查与死亡风险降低相关
- 行业报告称部分自主品牌燃油车客户体验已超越豪华品牌
- 广东省与跨国企业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 首尔市政府引入AI技术 24小时自动追踪和监视数码犯罪
- 故宫博物院推出系列绘本《了不起的故宫宝贝之神韵匠心》
- 深圳警方破获某特大制售假冒国产品牌手机案
- 财政部:2023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6.4%
- “现场与在场——张崇岫抗美援朝影像作品展”在京启幕
- 热门推荐
-
- 美国批准!以色列将获“有史以来最大订单”
- 中新人物丨祖峰:演员像一个容器,收纳角色的灵魂
- 2024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472万辆
- 京城多元市场主体成立品质服务共建联盟 首批吸纳28家成员
- 英国称空袭伊拉克时平民死亡为零 调查:这是谎言!
- 美国记者赫什继续爆料“北溪”管道被炸原委
- 恩怨暂放一边?特朗普与德桑蒂斯“破冰”会面
- 恢复开放!云冈石窟景区第十窟完成养护今天和游客见面
- 特斯联完成20亿元D轮融资,国际国有资本双领投
- 四川省红十字心理救援队为西藏震区受灾群众提供心理咨询
- 露营乱象迭出 如何文明露营
- 中国国家疾控局:全国短期内出现规模性疫情的可能性较小
- 10月23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比昨天下降0.07个点
- 广西德天瀑布登高观瀑魔毯“8·10”事故相关责任人被依法控制
- 旅游消费加速回暖
- “2024爱沈阳”5大主题300余项活动开启沈阳文旅“春的乐章”
- 截至7月31日14时,北京公交集团受降雨天气影响线路共380条
- 15.27亿、3777万观影人次!五一档刷新纪录
- 俄罗斯圣彼得堡发生公共汽车坠河事故 7人死亡
- 人民币为阿根廷经济“雪中送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