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内需、楼市 多位经济学家展望2024年中国经济
中国网财经1月17日讯(记者 畅帅帅)律回春渐,新元肇启。迈入2024年,中国经济将走向何方?多位经济学家对2024年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目标、中国经济面临的压力以及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做出预测和展望。
2024年GDP增速目标如何定?
中国每年GDP增长速度和预期目标一直备受关注。据了解,当前国内金融机构普遍预测2024年是5%左右,境外金融机构包括IMF、OECD,以及高盛等投行的预测普遍在5%以下,4.5%-4.8%左右。
李迅雷认为,2024年如果要实现5%的增速,必须得加大政策的宽松度。“建议2024年GDP的增速大概要维持在全球平均水平的1.5倍到1.7倍。如果2024年全球GDP增速是3%,1.5倍就是4.5%,1.7倍就是5.1%,也就是在4.5%-5.1%之间。”李迅雷谈到。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表示,2023年中国GDP增速超过5%已是定局。粗略推算,2024年中国GDP可以达到5%。考虑到2023年基数,这一增长目标是更货真价实的5%。
任泽平表示,很多国际机构都在预测中国经济增速,高的有5%、6%,低的有3%左右。我认为明年经济增速大约在4.5%到5%之间。这是一个比较务实,也比较积极的经济发展区间,太低不利于就业,太高也不现实。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认为,稳增长仍是2024年经济工作的重点,预计经济增速目标将设定在5.0%左右。5.0%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符合我国的潜在经济增速水平,保持了我国经济增长目标的合理性和连贯性。“展望2024年,稳增长政策效果将持续见效,国内需求有望持续修复,经济增速将有望向潜在增速水平回归。”刘俏表示。
中国经济面临哪些压力?
压力重重是经济学家普遍提到的关键词。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用了“三重压力”的提法,即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2023年的经济工作会议则提了六个方面的困难或挑战,分别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
李迅雷表示,过去连续两年都会提三大压力,这次又新提了三个,说明我们2024年可能面临的困难更多,任务可能会更艰巨。
如何解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应对这些困难?李迅雷谈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九大任务,九大任务的第一条就是产业政策“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相比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第一条“扩内需”,这次中央把科创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放在了突出位置,实际上也是要实现经济转型,因为科技创新才是能够真正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核心要素。
刘俏认为,居民消费不足是当前经济问题的症结。而导致消费不足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第一,疫情所带来的“疤痕效应”仍然存在,居民信心不足,预期较弱。第二,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下降,边际消费倾向较高的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速垫底。第三,房地产和金融投资是居民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居民财富缩水较为严重。
解题提升预期、扩大内需方面,余永定指出,在预期偏弱、经济增长无力、物价普遍下降情况下,由于可以创造“挤入效应”,带动以盈利为目标的其他投资,广义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对启动经济增长尤其重要。“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应该是:“广义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各类投资增长——收入增长——消费增长——收入增长——投资、消费增长——收入增长”的良性循环。
“如果居民消费的增长不能建立在收入持续增长以及对这种增长的稳定预期的基础之上,即便是政府发放补贴,居民仍可能把额外的收入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简言之,除非出现某种难以预料的良性外部冲击(如某种重大技术突破),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需要以广义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启动。”余永定表示。
房地产市场风向如何?
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政策风向一直备受关注。
任泽平对2024年房地产市场作出相关预测。第一,大开发时代结束了,不要指望房地产再回到过去高歌猛进的时代;第二,未来的房地产有周期调整和分化,调整是要消化此前的高杠杆、高库存、高房价,分化是人口流入的中心城市群和人口流出的低能级城市会出现明显分化。
“房地产行业的调整时间或许会比较长。”李迅雷认为,从周期的理论来看,房地产毕竟上涨了20年时间,从2000年开始算起,下跌不可能两三年就结束,更重要的是要分析需求端,我国房地产市场目前最大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
李迅雷分析,从需求端看,其一,我们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比重大概只有43%,而全球平均是60%。其二是贫富差距。它影响了消费,也影响到投资。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更偏重于投资属性,而不是偏重于居住属性。这跟高收入群体把房地产作为主要的资产配置是有关的。我觉得在我们的居民收入结构没有很好地改善之前,房地产的刚性居住和改善性有效需求还是有限的。
“稳地价、稳房价、防投资过度下滑、以创新举措推动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对于2024年房地产市场至关重要。”刘俏指出,当前房地产风险存在低估,最坏的时候仍未过去,2024年房地产市场硬着陆风险大,将对有效需求恢复形成负面冲击。需要探讨超常规的政策思路,先立后破,以债务重组的方式发展保障性住房,同时完全放开商品房市场。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遇见福建:当古镇遇上宋朝婚礼展演
- 良渚博物院院长徐天进:文明交流要多讲共性 更要变成日常
- 2023中国—东盟丝路电商论坛将推动“桂品出海”网销东盟
- 韩国最大在野党:预计今日内将对总统尹锡悦发起弹劾
- 重庆市征信平台采集373万家经营主体信用信息 发挥多种效能
- 电影《最好的相遇》:如何用爱温暖人心?
- 北京亮马河文化经济上演光影展演 “科技”融入人间烟火
- 山东特色种植“百花齐放” 种出致富好“丰”景
- 今年首批远洋渔获上岸福州港元洪码头
- “联盟MS-25”载人飞船因故障推迟发射
- 北京门头沟区灾后恢复重建整体空间规划获批
- 淘宝GMV、订单量双位数增长 “用户为先”效果显著
- 广州启用首个珠宝专业海关监管作业场所
- 机构:4月中国核心城市二手房市场持续活跃
- 服务进博 洋山海事保障港内大型集装箱船同步加注作业安全
- 5G超强“特技”是把双刃剑 运营商是安全“守门员”
- 惠州机场3月31日多条航线成功首航
- 北京1520名教师参与高考评卷,如何为试卷“上保险”?
- 第29届上海电视节定于6月24日至28日举行
- “多彩中国 佳节好物”主题展区亮相2023年米兰国际手工艺博览会
- 热门推荐
-
- 走近青铜瑰宝 感受“何以中国”
- 中部战区空军地导某部转移输送保定市涞水县百里峡景区60余名被困游客
- 山西再降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价格 混检不超4元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黑龙江绥化:推动玉米生物发酵产业快速发展
- 2023雨果奖新晋得主海漄:我像是通过“虫洞”穿梭在科幻与现实之间
- 青海“海滨藏城”冬肉节:展示、选购尽显草原风情
- 都是4000元,飞三亚还是飞普吉岛
- 立破并举根除地方保护顽疾
- 中国证监会将公募REITs试点资产类型拓展至消费基础设施
- 联合国召开高级别会议重申实现发展权的重要性
- 到北京环球度假区一共分几步?出行攻略来了
- 京津冀以就业服务协同激发区域就业新活力
- 刚刚,国家金融监管总局重磅发声!
- 朱琨: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有信心 对中国发展有信心
- 买到“星期猫狗”,如何维权?
- 前10个月山西实际吸引外资9.5亿美元
- 石榴花开·籽籽同心|都贵玛,“国家的孩子”眼里永远的额吉
- 首届上海国际商用航空航天产业展览会在上海开幕
- 中国创新人才发展报告在京发布 指数整体呈增长趋势
- 99岁曹鹏再登台挥棒 用音乐“拥抱”自闭症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