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科技赋能“漂洋出海” 宁夏农产品走向世界市场
宁夏蔬菜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杨迪 摄
中新网石嘴山5月30日电 题:科技赋能“漂洋出海” 宁夏农产品走向世界市场
作者 杨迪 王钰岚
一粒蔬菜种子、一枚小小的枸杞,正“漂洋出海”,成为海外民众生活中的“宁夏元素”。日前,中新网记者跟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宁夏主题采访团,探寻宁夏农产品走向世界市场的科技力量。
走进宁夏蔬菜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排排郁郁葱葱的种苗映入眼帘,番茄、辣椒、茄子、西葫芦等蔬菜种子,就在这里经过分子标记、育种、测配、筛选、培育等步骤,成为走向世界的新品种。
该技术研究中心所在的宁夏泰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裴卓强介绍,作为一家专门从事蔬菜种子的研发、繁育、推广及出口的民营企业,目前运用分子标记和基因编辑等技术,每年标记、接种育苗材料10万余份,测配、筛选新组合17000多个,已挖掘新种质170多个、培育瓜菜新品种70余个。
目前,该企业已成为墨西哥、美国、中东地区等27个国家46个蔬菜种子企业的供货商,占宁夏蔬菜种子出口业务的95%以上,平均年出口额达500万美元。
小小的种子为何能走出宁夏,受到诸多国外企业的青睐?裴卓强介绍,该公司每年将营业收入20%以上用于研发投入,转化应用生物育种技术20余项。“做农业走出去容易、走进去难,我们需要针对不同国家的需求进行育种研发。”裴卓强举例:“拿西葫芦来说,中国人要吃的是长大的长瓜,而中东地区要吃带花的小瓜,因此出口中东的种子必须结瓜更密,这样就能长成体型较小的西葫芦。”
而作为宁夏的“红色名片”,枸杞也正在借助科技的力量,远销海外。宁夏沃福百瑞枸杞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潘国祥介绍,目前,该企业所生产的枸杞产品出口至美国、德国、法国、荷兰、澳大利亚、英国、日本等27个国家和地区。
潘国祥直言,枸杞产品想要突破发达国家的“门槛”,靠的就是科技研发。据介绍,该企业经批准成立宁夏枸杞工程院、宁夏枸杞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与国内外高校及科研团队合作,开发了枸杞饮料、枸杞益生菌含片、枸杞籽油等多品类产品,成功打开海外市场。
事实上,科技已成为推动宁夏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据了解,“十三五”期间,宁夏农林科学院共主持完成各类科研项目800余项,取得科技成果265项,授权专利394件,审定品种40个,制定标准140项,一大批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为宁夏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春日踏青“帐篷春游”悄然流行 “成年人的过家家”带火露营装备
- “岢岚好人”孙越峰:答应别人的事要努力做到
- 印度中央邦一寺庙发生坍塌事故已致35人死亡
- 中新真探:洗杨梅掉色是因为加了染色剂吗?
- 智能可穿戴设备破解中青年高血压管理难题 专家:需通过准确性验证
- 参考米兰设计周模式 广州文化创意消费活动启动
- 日本计划10月1日召开临时国会 选举新任首相
- (新春见闻)海南迎来环岛公路旅游“第一春”
- 引领行业智能化潮流 类脑技术为电力发展注入新动能
- 黄公略烈士遗骸在江西吉安安葬 科技考古手段助力“寻亲”
- 黑龙江:3000余青年徒步行纪念五四运动104周年
- 湖南发布暴雨红色预警 局地将有特大暴雨伴强对流天气
- 乌鲁木齐:近70个国内引种甘薯品种迎专家“现场打分”
- 我国农业“国家队”秋收告捷 4600万亩地预计将产450亿斤粮
- 宁夏银川:外国人体验幸福“中国年”
- 【光明时评】餐饮燃起人间烟火气
- 中国央行明年将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
- 免签“朋友圈”再扩容 中老铁路迎首位免签入境旅客
- 海南省气象台发布海上雷雨大风黄色预警信号
- 中秋假期杭州口岸出入境旅客量预计近4.7万人次
- 热门推荐
-
- 南非将掌舵G20 学者冀全球南方迎更强发声契机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在北京展出
- 同心促融合 携手谋复兴:2024“交流与共享”研讨会在北京开幕
- 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看好中国资本市场 支持多项改革落地
- 药店聘“影子药师”给用药安全带来风险
- 南宁机场新增开通直飞越南海防国际客运航线
- 洋山港第三艘清洁燃料加注船完成首次加注
- 山西博物院加码展览“进出口” 促进中外文明互鉴
- 万益蓝WonderLab与恒天然进博会战略合作,助推益生菌产业发展
- (寻味中华丨文博)千年书院白鹿洞 琅琅书声承古今
- 血型减肥法靠谱吗?医生:没听说过,缺乏科学依据
- 让生活出行更加“无障有爱”
- 云南南捧河保护区动物“食堂”受欢迎 绿孔雀灰叶猴等频繁光临
- 卒中治疗再添力证!通心络循证研究荣登国际权威期刊
- 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进行时,双向投资大国地位日益巩固
- 纳米比亚总统:愿与中方一道推动两国关系向前发展
- 辽宁省持续推进建设青年发展型省份
- “沪港合作成果展”在上海虹桥机场2号航站楼开展
- 山东威海文登积雪深度达74厘米创纪录
- “土味”方言缘何成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