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走进剧场:我们会得到什么,又会失去什么
本报记者 王润
11月底至12月中旬,第七届中间剧场科技艺术节举办,以“AI登场”作为主题,通过三部独特的戏剧作品与AI联结,全方位探讨并尝试让AI走进剧场参与舞台创作的可能性,积极探讨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与改变,以及新科技在舞台上的创作与应用。“AI登场”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也引起了大家热切的关注和讨论。
两场《空格》,AI表现迥异
率先登场的是因《白兔子,红兔子》享誉世界的剧作家南星·苏雷曼波尔的戏剧力作《空格》。两天的演出分别由纪录片导演、作家周轶君和科幻作家陈楸帆主演,同时还有一名AI演员全程与两位跨界表演者互动演出。剧作家南星的作品特点是表演者在舞台上才能拆开剧本,按照剧本中的引导将内容传递给观众,现场充满了戏剧性和不确定性。这一次,由于中间剧场大胆采用AI与观众共同来填补剧中“空格”,带来更多变数,让人看到基于大数据生发的AI技术与极具个性的嘉宾和观众在戏剧场域碰撞出的奇妙火花。
由于《空格》两场嘉宾的性别、性格、职业都不相同,所以他们和AI演员与现场观众的互动交流也显示出了截然不同的风格特点。11月30日的演出嘉宾周轶君曾是新华社记者,现在是作家和纪录片导演,她在演出现场会脱离剧本给AI演员比较多的信息,所以AI演员也给予了更多反馈,甚至变得反客为主、常常反问。发现“跑偏”的周轶君及时把对话拉回剧本框架中,将后续填写“空格”的权利交给现场观众,演出也因为这个临时改动变得更加有趣。AI有时还会忽然插嘴,给观众带来意想不到的感受和思考。
相比起来,多次获得国内外诸多科幻文学大奖的全职作家及未来学家陈楸帆,对AI有着更多了解和接触经验,选择了严格依照剧本指令进行表演。因此12月1日的这场《空格》演出中,AI就比较“乖”,遵守规则,甚至顺利完成了比较困难的分角色朗读的任务。
AI口碑,观众众说纷纭
一位两场演出都看了的观众告诉记者:“感受到现场人和AI的较量,非常惊讶,没想到强如周轶君老师还能被AI‘挑逗’,感觉很不甘心。于是,我第二天来看陈楸帆老师能不能‘驯服’AI。看到这场AI很‘乖’,觉得AI是可以为人类所用的,对这个技术没有那么恐惧了。”也有曾经看过《空格》请现场观众上台而非采用AI参与演出的观众表示,不喜欢用AI替换掉剧作中有关人性的探讨,“因为AI没有‘人味儿’,让故事不成立,也没办法共情了。”
演后交流时,讨论更为热烈。有观众坦言,“演出中AI的部分,反倒凸显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碰撞的动人。”也有观众认为:“AI在年龄上来说还是一个几岁的小朋友,我们不能要求它在这个时候就已经可以成熟交流。它也和人类小孩一样,在通过模仿不断成长。”有人觉得演出中AI给的词很像范本,这让她开始思考:“我们的人生是不是也是一种既定的程序、无聊的范本,我们该如何跳出无聊的人生模板?”大家都认为这次让“AI登场”的戏剧尝试很有意思,有关“硅基生物”和“碳基生物”的交流碰撞还可以继续深入下去。
我们会得到什么,又会失去什么
本届艺术节另一部作品《沃伊采克机器》也在12月1日首次亮相。这是一部互动式探索的剧场作品,像是一个多人参与的电子剧本杀,现场只有一台电脑和一个关键词记录板。参与的观众可以大声喊出关键词,通过在电脑上搜索一个案件的碎片信息,拼凑出关于沃伊采克的故事。故事主角沃伊采克是19世纪德国剧作家乔治·毕希纳创作的未完成戏剧《沃伊采克》中的角色,作品探讨了社会对个体的压迫和非人化,以及AI与人类的边界逐渐模糊,个体被异化成机器……整个探索和拼凑信息的过程没有固定的顺序,每一场观众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不可复制的观剧体验。
12月14日将在艺术节上演的是刚刚在2024年爱丁堡艺穗节上获奖并首次登上国内舞台的《指令》,这也是一部AI深度参与表演的作品。该剧探讨的是如今每个行业都在追问的主题:AI到底能否取代人类?这是一次没有排练、以演技直面舞台的演出,将给表演者的演技、心态、信念感都带来巨大挑战。同时,《指令》还将发起一场哲学探讨——当技术蔓延到剧场的方方面面时,如果我们把自己交给机器,我们会得到什么,又会失去什么?
谈到本届艺术节初衷,中间剧场总经理杨云表示:“AI时代已经到来,技术的革新也必将会改变戏剧舞台的格局与年轻观众的审美及观演习惯。从多媒体的介入到机器人,再到AI打破边界,戏剧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艺术形式,也将迎来全新的甚至革命性的改变,这也是中间剧场一直以来希望通过科技艺术节带给大家的思考。”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菲仕兰自然滋养成长营公益项目在京启动
- 山西发现112种矿产资源 “那山谷的风”讲述山西地勘故事
- 一季度演出市场精彩纷呈 “舞剧热”彰显中华文化生命力
- 以总理誓言将继续战斗 哈马斯指责以阻止停火谈判
- “中澳茶文化旅游周”开幕式暨澜湄旅游合作推介活动悉尼成功举办
- 吴钰萍:陪00后大学生试水新媒体营销
- 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开幕 深化文明互鉴
- 锦绣中国年|福建连城璧洲古村游龙灯闹新春
- “买在中国”收获世界“信任票”
- “一夜入秋”防秋燥 这份秋季养生手册请收下
- “你好 中国”国家旅游形象亮相2023日本国际旅博会
- 世界各地第一本书如何出现?国际学者苏州热议“文明的曙光”
- 华为上半年销售收入4175亿元 同比增34.3%
- 多部门部署防范应对工作
- 南海热带低压继续北上 琼粤闽等地较强降雨来袭
- 云南和华东地区等地有强降水 南方地区高温持续
- 1-9月规模以上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183.3亿元
- 国际最新研究:气候变暖将增加极端降水风险
- 复活4500年前制陶技艺 江西窑主冀让“黑陶”走向世界
- 冬至这天 地震灾区的群众吃上了热腾腾的饺子
- 热门推荐
-
-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副总干事邹刺勇:清洁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仍存巨大投资缺口
-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欧盟对我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答记者问
- 加拿大安大略省发生火车脱轨事故
- “轮上智能两室一厅” 12.18万元起北京现代MUFASA 沐飒正式上市
- “丝路—莱茵”杜伊斯堡中国电影节闭幕
- 泰国拟投10亿泰铢开发新旅游路线
- 四川雅江森林火灾扑救中的“空中力量”
- 多国政要和专家认可中国减贫成就 希冀合作助力全球减贫
- 警方通报高空扔狗事件:涉事男子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 “中式养生”受外国网友青睐 澳门委员为安徽中医药“出海”献策
- “追赶”→“领跑”,中国汽车产业从量变到质变
- 《故乡》联结三国情谊:中日韩学生互“晒”故乡诚邀做客
- 一只米皮月饼的创新突围
- “徽”动科技之翼 合肥跑出科创“黑马”速度
- “太空船票”,小众的抢手货?
- 外媒:热带风暴“摩羯”侵袭菲律宾 已造成11人死亡
- 天天取送快递,有人感觉不对劲了
- 一季度广东各级消委会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17亿元
- 近1800户上海人家告别“蜗居” 迎接宜居适老新生活
- 广西加快现代设施农业发展 培育新产业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