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入秋”防秋燥 这份秋季养生手册请收下
“一夜入秋”防秋燥 这份秋季养生手册请收下
■天府早报记者段祯实习生景和丽蓉
经历了前段时间的高温炙烤,这几日的雨水让成都人感受到了“一夜入秋”的凉爽。“防秋燥”“贴秋膘”“春捂秋冻”,这些长辈们常常念及的秋季养生究竟有何讲究?在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最近因出现口干舌燥、眼睛干涩、鼻干咽干等“秋燥”症状前来就医的患者多了起来,该院中医科主任周勇提醒,燥为秋季主气,养生重点在于养阴防燥,以生津润燥、益肺养阴为主要养生原则,在饮食上可多吃如百合、银耳、梨等滋润养阴的食物。
防秋燥
口干舌燥、鼻干咽干
近期秋燥症状的患者增多
这两天的冷空气来得大快人心,给久经高温“烤验”的成都注入了一股清凉,顿时让人心情舒畅,气温的下降让不少人产生了一夜入秋的感觉。不过,“秋老虎”这一走,气温下降了不少,走在街头凉风飕飕,不少人又赶紧翻出长袖,有的还穿上了外套。一周前,王女士就开始为家人熬制银耳雪梨当早餐,“孩子平时上班辛苦,经常熬夜加班,最近总听她说早上起床嗓子干干的,鼻子也不舒服,胃好像也不咋好。秋天容易上火,所以我多准备了些清凉滋润的饮食。”
9日,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白露”过后,我国大部分北方地区天气渐渐转凉,中医专家认为,随着气候的逐渐干燥,人们会经常出现“上火”症状,而秋季的“上火”多为“虚火”,是由于干燥的气候使人的津液耗伤而导致的“阴虚火旺”。上周五,天府早报记者也从成都市二医院中医科了解到,近日来医院就诊的患者中,大多有口干舌燥、眼睛干涩等“秋燥”症状,周勇主任表示,燥为秋季主气,称之为“秋燥”,养生重点在于养阴防燥,以生津润燥、益肺养阴为主要养生原则,“没有特殊的慢性病普通人群,要注意预防感冒,吃些滋润养阴的食物,例如百合,银耳,梨子等,本来就患有慢性病的人群更应该特别注意,除了增加新鲜蔬果的摄入饮食养生外,还应适度锻炼,增强抵抗力。”
贴秋膘
小心补过头
红枣、桂圆炖汤,有人把血压吃高了
立秋这一天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以肉贴膘”。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
立秋之后,人的脾胃功能逐渐恢复,比起夏季来食欲明显好转,所以立秋后也是贴秋膘的好时候。但这也是体重增加最快的时候,所以肥胖者、要控制体重的人这时要注意节制饮食、适量运动,以免体重增长过快。“任何东西都要适可而止,在‘补’的时候更是因人而异。”周勇说,曾遇到过“补过头”的病人,“一些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用红枣、桂圆炖汤,本是好东西结果吃得过多,导致口干舌燥,把血压都吃高了。”
医生提醒,经过一个夏季的煎熬,人们的脾胃普遍较弱,若大补或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出现食欲不振、食后饱胀、腹胀腹痛等问题。可多食用润肺、生津、利湿、健脾的食品,多补充水分,饮食宜清淡,多食蔬菜水果。
扛秋冻
有些人不宜“冻”
小心寒冷刺激引起“旧病复发”
人们常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意思是劝人们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刚见冷就穿得太多,适当地捂一点或冻一点。从防病保健的角度出发,循序渐进地练习“秋冻”,加强御寒锻炼,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机体适应自然气候变化的抗寒能力。
秋天是个从热转到寒的过程,为何要“秋冻”?周勇表示,因为骤然就穿得很厚,反而不容易顺应季节变化,易导致身体的不适,比如出现感冒伤风等。“秋冻”,就是慢慢来适应这样的变化;“春捂”,也是同样的道理,春天是个过渡的季节,天气逐渐暖和起来,如果骤然脱衣也容易引起感冒。人体适应季节的变化有个过程和适应期。
不过,“秋冻”并非人人适合,抵抗力较低的人群,如年老体弱者者,或是怕冷、阳虚者遇上天气变冷,就应该适时加衣。另外,有些慢性疾病的人也不宜“秋冻”,比如呼吸系统的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受到寒冷的刺激,支气管和血管会痉挛收缩,进而可能引起患者旧病复发。当然,能抗“冻”的人也应该有度,遇天气骤变、气温明显下降,需及时添衣防寒保暖,避免受凉感冒。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澳大利亚电信运营商澳都斯电话和网络服务突发大面积故障中断 超过1000万人受影响
- 古老夏布,织就新锦绣
- 纪录片《田野之上》摄影作品展在沪展出
- 音乐剧《恋曲》将于6月首演
- 德国索林根市持刀袭击案:不排除恐怖主义动机
- 外媒:伊朗直升机区域暂无人员生还迹象
- 武汉一高校研究团队发现火星近期水活动新证据
- 上半年海南对外直接投资同比增长329% 东盟占总量近半
- 中马免签一周年 南宁口岸验放马来西亚籍旅客大幅增长
- 气温骤降血压波动大谨防急性主动脉夹层
- 山西制定出台煤矿复产复建验收管理办法 保障安全生产
- 首都机场2024年春运预计运送旅客720万人次
- 甘肃积石山县地震已致百余人死亡 一图了解地震来了如何避险
- 孩子进入换牙期,新牙迟迟长不出怎么办?
- 全国首个城市标识数字藏品福州发布
- 内蒙古村民“绿色”致富小妙招:出租房顶、借光生金
- 1—11月份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6415列 发送货物174.9万标箱
- 让政策红利及时、精准、充分落地
-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局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至1.5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三农”主题重点项目上新发布
- 热门推荐
-
- 中国央行: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积极有效推进 将利好中长期
- 防治电离辐射损伤新靶点发现
- 韩国国会14日下午表决尹锡悦弹劾案 韩媒:通过可能性大
- 中国首家西医院拓展科研资源
- 美军与伊拉克安全部队发起联合袭击 打死4名“伊斯兰国”高层
- 促进二手车出口 上海出台若干措施
- 中证协发布《证券期货业移动应用软件备案工作指引(试行)》
- “世界非遗”粤剧壮乡焕新生 新潮演绎走向东盟
- 云南遇冬春连旱 多地全力抗旱保民生
- 中国少年先锋队杭州总部启用 少先队员共度六一
- 安徽彻查滁河水体污染事件 研究制订修复方案
- 边检等在沪口岸展开处突演练 陆海空立体行动、多警种合成作战
- 中新健康|警惕!青少年女性“藏”起来的健康隐患
- 中国最大浅吃水FPSO累计造淡水超20万吨
- 中新健康丨中国专家研发诊断“工具” “一管尿”测肿瘤更精准
- 中非共研绿色基础设施合作发展 现场签约逾29亿美元
- 下载90G高清电影只需70多秒 京沪等地布局万兆光网
- 一团面上的“锦绣人间”
- 湖南出台20条政策措施恢复和扩大消费
- 广东梅大高速路面塌方灾害已致36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