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睹为快!三星堆文物又双叒叕上新了!
23日
“匠心妙手——
三星堆遗址新出土文物保护修复成果展”
在三星堆博物馆开展
共展出50余件代表性器物
近九成文物为首次亮相。
快跟着小新一起来看看!
文保成果“上新”
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文保中心主任余健介绍,之前在三星堆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展里面,出土的象牙600余件一直没有展出,本次成果展示是第一次展示象牙的保护和出土。
展览现场展出的一件铜瓿保存状况完整,上有细腻的雷云纹和卷云纹。据余健介绍,这种造型的器物在三星堆为首次发现,其功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览还公布了2号青铜神树数字化复原成果。余健告诉小新,神树高约2.88米,以一根主树干为轴,分为三层,每层三枝,每根树枝上均有一只立鸟。残件出土于2号、3号、7号、8号祭祀坑,明确属于跨坑拼对文物。
余健说,之所以还没有对2号神树进行传统修复的焊接、补配等操作,仅做数字化复原,是因为仍有很多细小的残件待寻,这也是文保工作者未来的工作重点之一。
谈及金器的修复,余健透露,因为大量金器在埋藏的时候都是挤压变形的,所以先进行了病害调查评估,并对器物表面大量附着的泥土进行去除,再通过延展的方式将金器一点一点展开。同时,也把金面具和金面罩进行了复原。
针对复原好的金面具,还需将金面具通过复原展示的方式回贴到3D打印的透明的模具上,从而让观众直观地看到金面具的整体功能使用。
余健介绍,本次展出的青铜扭头跪坐人像,由很多残件修复而成,最大的困难在于不采用传统焊接和拼接的工艺进行复原,而是通过物理加固的方式复原,这件器物体现了传统修复工艺在文物保护修复工作中的应用。
余健表示,这次展出的一些文物,只是进行了简单的表面附着物的清理保护,对很多变形残缺和断裂并没有进行复原,是为了让观众能够看到文物出土最原始的状态。而除了传统修复工艺外,三维扫描、数字模拟复原等科技检测和科学手段也在展览中有所体现。
小新了解到,三星堆遗址3号至8号祭祀坑出土编号文物1.7万余件,相对完整器物4500余件,文物存在残缺、锈蚀、断裂等不同病害,保护修复任务艰巨。三星堆博物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故宫博物院、北京科技大学等16家文保科研机构合作,截至今年6月,已完成约4000件文物的清理保护工作。
小新了解到,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2月31日。
考古成果“上新”
据新华社消息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3日
公布两大考古新发现
距今3000多年前
三星堆古城已有清晰城市规划
并首次发现手工业作坊
2022年至2024年
新发现与玉石器生产加工相关的遗存
出土陶器、玉器、石器等4000多件
专家初步判断为玉石器“生产车间”
年代为商代中期
距今约3500年至3400年
比三星堆祭祀坑的埋藏年代更早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广汉,面积约12平方公里,核心区域是一座古城,四周建有高大的城墙。考古学家根据对现存城墙的勘探,复原出城址的基本格局:三星堆古城城址面积约3.6平方公里,呈西北-东南向。
该朝向与之前发现的青关山宫殿,以及2022年至2024年在三星堆遗址新发现的高等级建筑基址和玉石器作坊基本保持一致。坑内文物的摆放方位也与整个三星堆古城的朝向基本保持一致。
通过考古学家持续努力,目前三星堆古城平面布局已经基本清楚:城邑北依沱江的支流鸭子河,悠悠的马牧河从城内蜿蜒而过,北边有宫殿区、手工业作坊区。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副站长许丹阳介绍,三星堆古城的主轴线方向为西北-东南走向,也是古蜀人适应当地地理环境的结果,参考了当时的自然山川走势。“如此布局一方面便于生产生活取水用水,另一方面又便于利用水路对外联系,体现出先进的城市营建思想。”
而此次公布的玉石器“生产车间”,是三星堆遗址首次发现手工业作坊。据介绍,在三星堆月亮湾燕家院子附近,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开展考古勘探,陆续找到高等级建筑基址、灰坑、灰沟、石器生产加工遗迹等400多处,出土陶器、玉器、石器等4000多件。新出土的文物,包括玉石器原料、坯料、废料、残片、成品,形成早期手工业较为完整的链条。
“‘生产车间’的发现,将揭开三星堆出土的大量玉石器原料来自哪里、制作工艺技术如何、生产流程和流通方式等谜题。”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冉宏林说。
你想去三星堆看看吗?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俄称打击乌军指挥所 乌称打击俄雷达站
- “枫桥经验”发源地:“有事打110”,来的不一定是警察
- 清明小长假火车票今日开售 购票日历来啦!
- (新春走基层)企业复工“劲头足” 江西彭泽奋战龙年“开门红”
- 法国、荷兰、塞浦路斯签证(广州)受理中心启用新址
- 浙江省首家知识产权投行启动筹建 推动转化“沉睡专利”
- 引“流量”为“留量” 虹桥枢纽每平方公里经济密度达4亿元
- 媒体向“新” 主流成顶流
- 第八届中日韩工商峰会在首尔举办
- 越剧史诗《胆剑千秋》:回眸文脉传承的“精神丰碑”
- 民航局:6月1日至8月20日全国航班正常率达77.12%
- 甘肃庆阳“果肉飘香”打造农产品品牌形象店矩阵
- 国家发改委:中国经济发展呈现“稳”“进”“好”特征
- 聚焦交融互鉴 新时代校园戏剧国际研讨会在京举办
- 求新求变焕发非遗活力
- “杜苏芮”或登陆福建南部沿海 厦门消防严阵以待
- 危机下关系回暖 法德“双引擎”60年了还有多大劲?
- 旅游市场淡季不淡 “银发”群体错峰出游成主力
- 外媒:华尔街银行对明年中国股市保持乐观
- 国家外汇局:中国绿色金融市场规模居全球前列
- 热门推荐
-
- 中国财政部处罚5家会计师事务所
- 十余名美籍人士在京郊露营遇险获救 美驻华大使赠锦旗致谢
- 2022年“欧洲文化遗产日”:开云集团举办全新主题展览
- 上海7月9日发布高温橙色预警:预计大部地区最高将超37℃
- 中新教育丨由“输血”到“造血” 北京推进“组团式”教育帮扶工作
- 宁夏银川:栽好梧桐、引凤来栖 人才资源总量突破50万
- (经济观察)中国推动新一轮“以旧换新”将带来多方利好
- 天津轨道交通单日客运量231.17万创历史新高
- 青海约19万亩冬小麦开镰收割
- “2023首尔世界烟花庆典”在韩举行 中国表演组打响“头炮”
- 美总统拜登因加州洛杉矶山火取消访问意大利行程
- 2024年前十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7.06万亿元
- 【市场观潮】推动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 “共建‘一带一路’有效促进全球发展”
- 【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黄帝陵:“赫赫始祖”给后世留下了什么?
- 2021年—2023年海南法院审理各类环境资源案件2388件
- 山东洞察民众出游新需求 持续“焕新”文旅消费场景
- 台风“康妮”强度持续增强 将给东南沿海带来较强风雨影响
- 111名在缅北实施电诈犯罪的嫌疑人被移交我方
- 迎“五一”假期 重庆推出600余场文旅场景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