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互学互鉴的青春力量(环球热点)
中法青年开展系列文化交流活动——
汇聚互学互鉴的青春力量(环球热点)
从中国江南水乡的苏州博物馆到法国的卢浮宫,从中法译者合作翻译《红楼梦》《西游记》等文学著作,到中法青年通过交流合作结下持久友谊……不久前,在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举办的“中法建交60周年:遇见青年·遇鉴文明”青年对话会系列活动上,数十名中法青年分享了中法文化邂逅的故事。
“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丰富内涵令人着迷”
在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每个学期汉法互译课的考核环节,学生的考试内容都有些特别。在考场上,学生化身博物馆讲解员,向评委和观众讲解苏州博物馆概况和特色展品,而台下的评委是学院的法国教师、法国留学生。
为何选择这种考试形式?中国人民大学法语教研中心教师晏梦捷常会给学生分享一个故事:苏州博物馆作为传播江南文化的优秀载体,其设计者是祖籍江苏苏州的世界著名设计师贝聿铭,他还设计了法国卢浮宫玻璃金字塔。由于学生们此前已参观过苏州博物馆和卢浮宫博物馆,在上课中会更积极地投入。晏梦捷说,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需要更多青年人的力量和视角。
“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丰富内涵令人着迷。在一个与我以往的认识如此不同的国度学习,我逐渐清楚地意识到,在试图让别人理解自己之前,首先要理解对方。”法国凯致商学院交换生阿德里安·乔夫在苏州留学期间,对中国的政治、哲学、历史、心理学、艺术、文学等领域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他认为,每个民族文化都建立在自身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保持好奇心,理解当地人民及其生活的环境,是成功适应新环境的关键。
留学期间,乔夫学会了很多技能,比如使用微信、支付宝付款,通过滴滴等软件打车。他还经常到张家界等地旅游,到博物馆、企业参访,品尝北京烤鸭等中国美食。他表示将继续努力学习汉语,未来考虑在中国工作和生活。
如今,一大批法国人生活在中国。克莱尔·兰博利是一名在苏州生活15年的法国艺术收藏家,同时是一个知名视频直播博主。2013年,她在金鸡湖边开设了一家名叫苏州法兰西岁月的商店,从事中法之间古董家具、装饰品、摆件、油画等艺术品贸易。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法国艺术品,兰博利在3年前尝试视频直播。虽然在法国上大学期间,她利用晚上时间学习了5年的汉语课程,但是使用普通话直播还是让她备感压力。“中文有一句话,作为法国人我也特别喜欢,就是做事要不忘初心。”兰博利没有退缩,坚持短视频直播,事业逐渐稳定,她和家人也逐渐融入在中国的生活,成为一名地道的“新苏州人”。
“文学交流为文明互鉴开辟广阔天地”
3年前,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陆洵着手翻译法国生态文学先驱让·吉奥诺的散文集《普罗旺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著名作家让-马里·古斯塔夫·勒克莱齐奥听闻此事后,寄来了一封亲笔信,作为该翻译作品的序言。
在这篇序言里,勒克莱齐奥说,尽管存在时间和距离上的隔阂,但这部作品仍然可以让中国读者发现异国情调的乐趣,欣赏风格独特的法国文学。陆洵说:“这封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来信,是中法人文交流‘双向奔赴’的一个生动诠释。”
在中法文学交流互鉴中,不仅法国文学作品在中国得到译介和传播,中国文学作品也早已远渡重洋来到法国。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著作,记录孔子及其弟子思想言行的《论语》早在17世纪就传入欧洲。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亚历克西斯·拉维斯介绍,欧洲人发现,儒家文化以伦理道德支撑着一个社会和平、有序发展,人们遵循孔子的教导,正心诚意、认识自然、设立制度、和平生活。这些思想深深启发了欧洲启蒙运动思想家,如伏尔泰、魁奈、莱布尼茨等人。伏尔泰等思想家从中华传统文化和政治实践中,意识到建立现代国家的可行性,进而主张将政治建立在理性与美德之上。“一种文明需要向其他文明学习才能成长起来。中欧、中法文学和文化交流的历史证明,不同文明可以包容共济。”拉维斯说。
18世纪时,中国古代白话小说传入法国,后来涌现了雷慕莎、儒莲等一批汉学家。近几十年来,法国汉学界相继推出了《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一系列中国古典名著全译本。
其中,《红楼梦》的法译工作自1954年开始,历经27年方才告终。译本由中法3位学者共同完成:中国译者李治华将中文原文翻译为法语,他的法国妻子雅歌对其进行修改润色,而后交给在华生活近半个世纪的法国汉学家安德烈·铎尔孟进行最后的审阅、校稿。期间不断地讨论、切磋,初稿翻译就花费10年时间,他们又用17年校改清样、写序言,作注解,加人物姓名对照表、地名表等。最终,这部法译本《红楼梦》在法国一经问世便引发轰动。
“在一次次翻译中,中国文学作品向法国读者展现了强大的生命力,这说明文学交流能为跨文化传播和文明互鉴开辟广阔天地。”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教师吕如羽说。
“为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而共同努力”
在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由中国人民大学与法国索邦大学、蒙彼利埃保罗—瓦莱里大学、凯致商学院合作创办的中法学院,培养了数千名中法毕业生,他们活跃在中法交流的多个领域。
在大三时,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学生张昕乐和180多名中国学生踏上赴法学习的旅程。通过参观、交流活动,张昕乐和其他中国同学发现:尊重是交流的前提。“多说法语,尊重当地文化,尝试理解法国同学的思想和观念,是开启和法国青年友谊的钥匙。”张昕乐说。
为了让中外青年交流更深入,张昕乐和其他中国同学邀请法国同学在春节时同看春晚;设计汉服换装活动,教法国学生体验古代的投壶、写毛笔字、包饺子、使用筷子等。张昕乐说,这些活动的受欢迎程度超乎想象,法国同学被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打动,也增进了中法青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结束法国学习之旅后,她还经常与法国朋友聊天,在节日里互相邮寄礼物。
“教育要打破障碍、超越偏见,建设一个更和谐的世界。中法学生的交流,就是这一愿景的美好体现。”法国凯致商学院副教授尼古拉斯·佩蒂特说,中法学院提供中国学生前往法国和法国学生来到中国的机会,两国年轻人通过在对方国家生活和学习,增进了解,这将影响他们对合作、世界和未来的理解。
中国人民大学丝路学院法国籍学生朱莉·埃斯克拉蒙德认为,当今世界面临挑战,无论是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和平与安全,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都需要各国青年之间更紧密地团结和合作。中法青年通过开展项目合作、相互学习、相互理解,正在为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而共同努力。(人民日报海外版 记者 彭训文)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平陆运河沿线跨线刚构桥首个0号块顺利浇筑
- 4月24日夜间起广西多地有暴雨和强对流天气
- 2024世界服装大会将于11月在广东东莞虎门举办
- 10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低于荣枯线 国家统计局回应
- 广东民营企业家:为“再造一个新广东”贡献粤商力量
- 日本爱媛县近海地区发生6.4级地震
- 2023中国(沈阳)韩国周开幕 更宽领域搭建中韩友好交流合作平台
- 安徽省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原副主任孔祥喜一审获刑14年
- 服务更用心 就医更舒心
- 俄乌局势进展:俄称挫败乌方无人机袭击 俄乌互指对方毁坏敖德萨重要教堂
- 青年科学家带领青少年“上天入海” 探寻自然奥秘
- (国际观察)《北京宣言》推动政治解决巴勒斯坦问题迈出重要一步
- 吃上“五谷”想“六谷” 宁夏农民合唱团的故事被搬上大荧幕
- 中国北方小城康巴什走过20年:外籍人士点赞“堪比欧洲小城”
- 冲上热搜!这些南京大屠杀照片首次曝光,网友:铁证如山
- “中国白”迈向价值链高端
- 2024年“欢乐春节”新春庆典音乐会在柏林市政厅举行
-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 倾力打造冰雪旅游超级IP
- 韩执政党将举行紧急会议 讨论尹锡悦“有序退出”计划
- 取消户籍限制,就业地能参加医保!多地已放开→
- 热门推荐
-
- 消息人士:加沙停火谈判取得重大进展
- 了解抑郁抵抗抑郁 第四届 “百城万人健心跑”全面启动
- 全国市场监管系统食品安全抽检监测技能大比武收官
- (第六届进博会)为发展“添绿” 可持续发展验证助力酒店业高质量发展
- (新春走基层)宁夏银川:冬捕辞旧岁 鱼肥迎新年
- “假买真退”怎么成了快递业的一门“好生意”?
- 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0950 下调2个基点
- (新春走基层)秦岭腹地的大熊猫饲养员:用爱守护“黑白精灵”
- 云南省昆明等4城亮2022年生态文明建设“成绩单”
- 中新健康 | 管窥四川县域医共体建设:如何破解医疗资源不均衡难题?
- 吉尔吉斯斯坦总统访问匈牙利 两国签署联合声明
- 第四届中国先进材料产业创新与发展大会长沙开幕
- 第五届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学术展:用影像留住时代记忆
- 台胞李安东:不惑之年的大陆新“转型”
- “榴花照眼 文化传香——亚美尼亚18—20世纪文化瑰宝展”西安开展
- 俄罗斯一趟客运列车脱轨至少40人受伤
- 能链智电亮相CES 2024 分享促进交通能源转型”中国经验”
- (台青话融合)在川台青郭弘扬:为台青铺就“第二故乡”创业路
- 中国疾控中心:筛查“时空伴随者”可以最大程度发现潜在感染人群
- 北京交通大学举办“留学北交”新年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