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马面裙,中华服饰缘何美了几千年?
穿衣、吃饭,人类生活的两大要事。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以自己的智慧和技艺,在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独具特色的服饰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传统服饰文化精髓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新的面貌大放异彩,成为增强文化自信的基石。
怎样的制衣方式,让沈从文在书中赞叹?
《春秋左传正义》记载:“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我国自古有“礼仪之邦”“衣冠上国”的美誉,崇尚仁德、信奉礼乐的古人,藏礼于器、服以旌礼,将宇宙秩序、家国伦理、民族精神,点点滴滴融入衣冠。
“纵观中国传统服饰数千年的发展历程,对物的珍惜和对人的关怀尽显。”西安工程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吕钊介绍,以传统服饰的剪裁为例,或一刀不剪,或适当剪裁,又或是裁剪后重组,塑造了丰富的服饰结构的同时,有效减少了材料的浪费。
《淮南子》中记载:“匹者,中人之度也,一匹而为制。”当时布帛一匹可裁制一件标准的“深衣”,说明古时人们已意识到服装款式的制定要适应当时的织物规格。
古人制衣倡导“物尽其用”的节约工艺理念,湖北江陵马山战国时期一座墓中出土的一件单衣,由织幅约50厘米的独幅方形织物制成,采用“一片式”T字形结构。沈从文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中称这一制作方式“材料的利用极其充分”。
有形的服饰背后,是无形的精神力量。中华传统服饰观普遍强调人的内在精神,并赋予其道德、人格的内涵,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华服文化爱好者们互称“同袍”。“同袍”一词来自《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寄予着征战沙场的战士们团结奋战的家国情怀。
如今,华服文化爱好者借用这样的称呼,强调了团结友爱的精神,不仅是对共同兴趣爱好的认同,更是对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承。
30人,7个月,才完成一件衣服的复原
北京服装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服饰文化研究院院长蒋玉秋,曾带领团队完成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服饰及刺绣复原、明代典型服装形制复原等专题研究。
“2009年,我到湖南博物院参观,站在2000年前真实的织绣服装前时,被深深震撼了。”这些文物的精美程度,让蒋玉秋叹为观止,“四经绞罗朱砂染,乘云信期长寿绣,实在是太美了。但遗憾的是,墓主蜡像所穿的服装非常简陋,我就想,能不能复原一件马王堆汉墓的织绣服装。”
复原难度极大,需要结合考古发现和相关资料,详细研究衣服材料、纹饰等。返回北京后,蒋玉秋带领30名学生,在刺绣老师徐美玉的指导下,开始了这项汉代服装复原工作,耗时7个月,才完成了一整件服装的复原。
“复原过程的艰难,也让我们叹服古人制衣技艺的精湛。其中一种叫‘四经绞罗’的织法,我们团队的技术至今无法复制。”蒋玉秋介绍,区别于一般织物,四经绞罗因工艺复杂,一度失传。
好在这一技艺在周家明手中“复活”。今年70岁的周家明是四经绞罗织造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8岁起跟随父亲学习缂丝、宋锦等织造工艺。
一厘米的罗里有多少根经线、多少根纬线,是衡量四经绞罗精细程度的标准。因为细密度高,极易产生断线和瑕疵,只能纯手工织造。一个技艺娴熟的织工,一天也只能织出5—10厘米的长度。
史料里关于四经绞罗织造工艺的记载极少,周家明参照当时已知的二经绞罗织造工艺,试图寻找四经绞罗经纬线相绞的纺织结构,在织机上研究了一年,终于成功复原。此后,在周家明的手中,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耳杯菱纹罗、江陵马山墓出土的四经绞罗得以再现。
东方美学唤起当代人的“血脉觉醒”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舞蹈演员身着“水天碧”长裙,伴随优雅的旋律在千里江山的水墨画卷中翩翩起舞,给中外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长裙的设计师、北京服装学院新时代中国美研究院院长楚艳介绍,长裙衣领采用了中式服装典型的交领右衽的形式,装饰刺绣梅花纹;裙摆制作上,纱料裁剪成山峰的轮廓,一针一线缝缀在隆起的拖尾上,恰似连绵起伏的山峦;色彩使用石绿、春新、绿珠、缥碧等青绿交织的色彩,表现江南碧净之美……
长裙整体造型采用了西式大礼服的廓形,上衣收腰、束身更便于展现演员的舞姿,而裙体中还点缀有3D复合工艺制作的亭台楼阁和树木纹样。“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内核,以时代创新精神为风貌,传统美学融入当代时尚的方式,让艺术呈现有更宽广的可能性。”楚艳说。
服饰是鲜活的文化元素,也记录着流动的人文历史。从人类早期穿着草叶、兽皮,到葛、麻、丝、棉丰富了制作服装的材料。如今,各类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融合,不断满足人们的各类生活所需,也为服装设计注入了更多的想象力与可能性。
“服装不是摆着看的,还需要把握当代生活特点,并落实到具体的服饰设计细节之中。”吕钊说,马面裙成为当下受欢迎的传统服饰,在于能融入日常生活中。
如今上班、旅行、逛街等各种场合,都能见到马面裙。诞生于辽宋时期的马面裙,如今不论是搭配衬衫、T恤还是西装外套,都能完美适配。
传统服饰文化走进普通人的生活、走上世界的舞台,折射出文化自信的日益增强。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已形成广泛共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正在迸发属于这个时代的光彩。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东北储秋菜进行时:年轻人接棒传统乡俗
- 西交利物浦大学附属学校敦煌研学美术作品展亮相中国美术馆
- 工信部指导开展光伏行业自律工作
- 印尼塔宁巴尔群岛地区发生6.2级地震 震源深度40千米
- 以色列空袭叙利亚一处目标 当地弹药库发生爆炸
- 外媒:中国游客在柬埔寨受到热烈欢迎
- 我国首个深水高压气田“深海一号”二期建成投产
- 保障“离线休息权”化解数字时代的职业倦怠
- 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 推动国民经济持续恢复
- 最大野捕出口鱼类高体鰤人工育苗技术取得重要突破
- (新春走基层)塔吉克斯坦青年司马言的第六个中国年
- 7月1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比上周五上升0.4%
- 8月全球制造业PMI为48.3% 全球经济呈现弱势修复态势
- 官方谈长峰医院火灾等重特大事故:均因违规动火或电焊作业所致
- 把高阶智驾打到10万!宝骏悦也Plus、宝骏悦也2024款正式上市
- 台风对海南南部、东部、西部地区旅游影响较小 国庆、中秋将加大旅游产品供给
- 《太阳星辰》入围法国戛纳电视节第8届MIPDRAMA展映
- 从首届的1个增长为如今的64个——分会场展现文化产业累累硕果
- 和评理|扩大开放拥抱优质产能:中国对全球绿色转型的贡献不应遭到污蔑
- 日媒:有恐吓邮件称已在东京迪士尼安装炸弹
- 热门推荐
-
- 坚定不移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
- 2024浙江省直播电商大赛收官 对口协作地主播参与
- 中国驻菲律宾大使向菲副外长表明中方在仁爱礁问题上的立场
- 上半年中国“快递出海”深入推进
- 四川绵阳市北川县发生2.8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
- 漂洋过海的甜蜜!非洲水果走上中国消费者餐桌
- 刘祯:直播成为地方院团传播歌舞艺术的第二空间
- “综合征”不只在开学前 家长要给孩子缓冲时间
- 京城又一高水平网球业余赛事开打
- 定了!旅韩大熊猫“福宝”4月3日回国,将用特殊车辆运送
- 美发布最高级别旅行警告:促本国公民离开黎巴嫩
- 西藏林芝森林消防支队新装“入列”
- 河南小麦进入越冬期 整体长势好于去年同期
- 中国两家国有大行同日迎人事变动
- (新春走基层)福建漳平:“非遗”板凳花灯龙 千人共舞闹新春
- 讲述鲜为人知的故事 这部作品如何剖析牡丹文化?
- 特朗普即将接受传讯纽约严阵以待 拜登:不担心骚乱
- 第80届金球奖揭晓 杨紫琼夺得最佳女主角殊荣
- 广西一年内发现新物种48个
- 上海第30届电影评论学会奖揭晓 《爱情神话》等荣膺“年度十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