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余亮:我仍是睡在“黄泥瓮”的“小糊涂”
“在为母亲准备后事的晚上,我和我大哥二哥抬着‘黄泥瓮’扔到河里,我清楚地记得它掉到水里的声音,是沉闷的。用黄泥和稻米做成的‘黄泥瓮’,很快融化在水中,但它所承载的记忆永远在心中,无法磨灭。”
近日,鲁迅文学奖得主、民进会员庞余亮的新作《小糊涂》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3月10日,庞余亮携手著名作家毕飞宇、《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出席在北京举办的新书分享会。在分享会上,“黄泥瓮”成为庞余亮分享自己童年经历的关键词。
“写给母亲和童年的一封长长的信”
“黄泥瓮”原本是庞余亮母亲做来储存粮食的米缸。分家后,这个总是“张着空空之嘴的黄泥瓮头”就成了幼年庞余亮睡觉的地方。
在新书《小糊涂》中,“黄泥瓮”成为庞余亮书写童年的重要场景,也是他童年时期心灵和身体的避难所。“黄泥瓮就像母亲的子宫,给我温暖,它在河中慢慢消失,我的童年也仿佛消失了,但我始终没有走出童年的‘黄泥瓮’。”庞余亮说。
《小糊涂》一书是继《小先生》《小虫子》两部散文集之后,“小先生三部曲”的收官之作。“《小糊涂》的笔触对准了自己的成长经历,是成年后对童年的深度访问,同时也是写给母亲和童年的一封长长的信”。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苏北水乡物质极度匮乏。身为家里的第十个孩子,庞余亮的生活注定比同龄人更为窘迫。
“其中最铭心刻骨的感觉就是饥饿。”庞余亮说,家里有十个孩子,口粮不够吃,母亲有一句挂在嘴边的“饥饿经”——“没钱打肉吃,睡觉养精神”。
为了对抗饥饿,幼年庞余亮有很多“小妙招”,舔食“乌麦”就是其中之一。
“乌麦”是早熟的“黑麦穗”。他在书中写道,“一旦发现了乌麦,就会小心靠近,屏住呼吸。因为是粉末,不能有风,不能有重呼吸,如果风大了,乌麦上好吃的粉末就会吹落”。
“开始的时候,我会小心翼翼摘下乌麦,然后像握着一支棒棒糖一样慢慢舔那些粉末。后来就有了经验,直接舔,不要摘。”有关乌麦的记忆,始终慰藉着庞余亮饥饿的童年,他还曾给它取名为“黑巧克力麦”。
然而多年后,当庞余亮与一位农学家朋友兴致勃勃地谈起乌麦时,却遭到了对方的“嘲讽”。“原来我小时候钟爱的乌麦,竟是植物病菌。一旦有‘乌麦’出现,就意味着麦子的灾难,意味着农民碗里的饭不够吃”。“或许我的快乐,正源自于童年的‘小糊涂’,而童年的经历也成为我日后文学创作的宝藏。”庞余亮说。
“我写《小糊涂》的时候,有意识地把整个故事写出一个‘黄泥瓮’的形状。”庞余亮就像当年的母亲一样,极具耐心地将黄泥打薄,糊在糯米稻草上,紧接着,他将这些泥草筋盘出了许多条辫子状的“长面包条”,让《小糊涂》如巨大的黄泥瓮一般,包孕了苏北大地上童年的真实模样。
“把生命中的温暖一点点积聚起来”
当50岁的庞余亮重返那段充斥着饥饿与疼痛的童年记忆时,却也回味出许多甜来。
“9岁那年,我才意识到我母亲是爱我的。”庞余亮回忆,“当时我的母亲正在干农活儿,突然听说河边有个‘小三子’溺水了,她以为是我,像疯了一般狂奔回家。”庞余亮说,“从那一刻起,我意识到母亲是在乎我的,原来我不是‘多余的孩子’,那个下午温暖了我的一生”。
“人生就是这样,把生命当中的温暖一点一点地积聚起来,成为鼓励自己的力量。”庞余亮说,“只要这些爱与温暖存在,我就永远是那个睡在‘黄泥瓮’里快乐的‘小糊涂’”。
“恰恰他在童年稀疏的爱中,发现了最茂密的人间感情。”在施战军看来,《小糊涂》既写出了草木式的运命,又写出了草药般的滋味。“庞余亮在《小糊涂》里,写的是自我成长与母爱的关系,而他在刻画母爱时,照顾的是众生万物的感受,他让自己的文字具有像草药般的浸润能力”。
同样经历过60年代苏北乡村生活的毕飞宇,则以“此情可待成追忆”形容儿时的斑驳记忆。在他看来,“在生命非常卑贱的时候,人类可以从大自然里面拓展出许多东西来。这本《小糊涂》,与其说写了庞余亮的童年,不如说写了一个谦卑的生命和自然的关系,这也是这部书对于当下的意义”。(完)(《中国新闻》报作者罗鲁峤)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浙江已培育网络零售额超千万元电子商务专业村2643个
- 摄入型“电疗胶囊”能控制食欲
- 世界最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掘进破千米 月进尺426米创世界纪录
- 马来西亚巫统谋求最高元首“全面特赦”纳吉布
- 各地各部门多措并举优化支付服务
- 《我可怜的马拉特》春节再演 在浪漫诗意中传递温暖
- 全国铁路迎来学生返校高峰期 预计发送旅客650万人次
- 端午节全国票房收入破9亿元 创出中国影史端午档第二高
- 广东丹霞山发现第41个新物种“黄色丹霞杆菌”
- 电商平台“含龙量”激增,还没过年氛围已拉满
- (两会声音)张桥:苏州结合四大万亿产业规模优势,发展多个未来产业
- 今起寒潮大举南下影响中东部 降温进入主力时段多地气温或创新低
- 一分钟救援!学生被卷车底 热心群众合力抬车
- 融合茶与陈皮养生文化 陈李济陈皮养生茶道馆北京首店正式开业
- 山东农行牵头发放全国首单外资可持续发展挂钩银团贷款
- 北京医疗机构在册护士达14.3万人
- 浙江丽水宋代千年古莲再度开花 紫里透白娇艳欲滴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呼吁加强数字平台监管应对网络信息危机
- 中国中央歌剧院携世界经典歌剧亮相曼谷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完成全部五次彩排
- 热门推荐
-
- 纽约地检邀特朗普就“封口费”调查作证 律师:没计划参加
- 这3件事容易诱发近视,很多家长都忽略了 | 呵护眼健康
- “羽绒骗局”曝光:儿童羽绒服也造假,检测报告成本一两元钱
- 规范收费 中介机构IPO服务新规落地
- 雄安自贸试验区管委会与天津港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南航广州-兰州-敦煌等多条航线近期复航
- 广西千年六堡茶发布国家标准样品 加快“侨销茶”销全球
- “螳螂拳王”于海逝世 曾因《少林寺》被人熟知
- 江苏盐城大丰区部分镇出现龙卷风自然灾害 造成2死15伤
- 北京大学“南门驿站”亮相 为外卖骑手提供歇脚便利
- 我国中医药标准体系框架基本建立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上调全球和中国2024年经济增长预期
- 热带低压在台湾海峡生成 福建启动防台风Ⅳ级应急响应
- 首届全球客家文化使者总决赛上演客家文化盛宴
- 西藏聂拉木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举办“五四青年说”主题访谈活动
- 国铁新规来了!事关中秋假期车票
- 2024年春节假期首日 上海虹桥边检站多措并举应对出入境客流高峰
- 长三角“超级环线”高铁开行“满月” 发送旅客约11万人次
- 中新健康丨国家卫健委:工业企业40%劳动者接触各类职业病危害
- 八旬乡贤志在丹青 一笔一画传承中国廊桥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