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生产力低碳“向绿” 第十五届“绿色发展 低碳生活”主题对话举办
中新网北京6月28日电 (记者 陈溯)近年来,全球极端天气频发。如何科学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如何推动生产力低碳“向绿”?27日,由中国新闻周刊主办的第十五届“绿色发展低碳生活”主题对话在京举行,以“碳路绿色生产力”为主题,围绕气候风云老友记、能源革命启示录、美好生活可循环三个章节,邀请各界嘉宾进行探讨。
原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在致辞中谈到,一个活动能够连续开展15年,受到社会的关注,并且每年都有新内容,内涵越来越深刻,影响非常大。今年,是他第13次出席活动。实现“双碳”目标,实现世界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真正还要靠青年,青年是世界的未来,是保护地球的最主要的力量。
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中国气候谈判首席代表苏伟回顾自1988年参与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磋商,至今36年。他看到中国参与国际气候谈判三十多年来的变化:全球温度上升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高,国际对气候变化的认知从忧虑到危机,减碳模式从自上而下变为自下而上,中国角色从参与者、推动者、贡献者到引领者演变。“国际气候谈判的很多成果都是熬出来的,国际上的事儿要多沟通多交流,摆事实讲道理,讲大局讲长远,才能合作共赢。”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陆新明表示,在“碳路绿色生产力”的过程中,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中国既要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又要树立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还要引领全球气候治理。把应对气候变化从挑战变成发展的动力,实现国家利益和人类利益的共赢。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北京工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潘家华表示,零碳不是挑战,零碳也可以成为社会福祉和奢华的生活方式。要适应社会所需,走绿色生产道路。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也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主战场。在这场能源革命中,传统能源如何“向新而变”?新能源如何“向绿而行”?
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司长刘德春表示,十年来,我国能源消费、供给、技术、体制革命成效显著。其中,风电和光伏发电成本分别下降60%和80%。2023年中国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超过了世界其他地区的总和,成为推动全球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最大贡献者。
中国能源研究会原常务副理事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周大地表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低碳转型必须加快推进。低碳不是牺牲合理的能源消费,而是更绿色高效安全。绿色低碳能源系统具备多项优势,包括大幅度提高资源保障,整体提升能源系统效率、使全社会能源成本明显下降,全面提升环境质量等等。我国还要进一步提高风光装机年增数量,电力系统需要体制性改革和系统性技术改造,来适应新能源发电系统的要求。
“当前新能源实际运行中提供的可靠容量不超过5%,目前难以实现对化石能源的可靠替代。”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党委常委、副院长刘世宇表示,以新型电力系统为中心环节,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通过创新驱动、技术改造和煤电转型等方式,实现化石能源“减法”和可再生能源“加法”的协同。
当下,推动低碳生活和循环经济,既是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路径,也有助于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低碳生活已经成为风尚。
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原主任、首席专家、《中国新闻周刊》首席低碳传播官贾峰把“勤俭持家”这一中华传统美德放在“双碳”目标下进行了新解读,探讨了消费者如何在衣食住行等领域践行低碳生活,以减少个人碳足迹。“目前中国居民消费领域碳足迹占比已经过半,要实现《巴黎协定》的控温目标,仅靠生产侧减碳还不够,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居民消费模式,让绿色低碳生活落到实处”。
基于企业在法规履行、战略规划、ESG建设、绿色价值链、环保公益等方面的表现,活动现场还发布了“2024年度低碳案例”。
15年来,“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系列活动通过对话、影像展、融媒体传播等方式,吸引了上亿人关注,成为传递中国绿色低碳进程的重要窗口和建言献策的思想平台。(完)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湖北一遗址考古新发现西周等时期遗存
- 火车票“撞座”,撞出了哪些问题
- 重庆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未来一周高温天气将持续
- 黑龙江再次提高孤儿生活费保障标准 提标幅度9.4%
- 马来西亚与印尼领导人称将携手维护棕榈油产业
- “最美职校生”:我的第二次启程
- 文旅商融合多场景 丰富国庆假日体验
- 2024,如你所愿!
- 2022年以来 江西检察机关共发放司法救助金8352.67万元
- (新春走基层)兰州新区农业升级增效锦上添“花”:30万枝郁金香香飘全国
- (经济观察)住房“以旧换新”须算清“三笔账”
- 北京打造“演艺之都” 去年营业性演出达4.9万场
- 吉林红石林区迎来今春首批中华秋沙鸭
- 美媒:对于特朗普“封口费”案庭审,拜登“摇了摇头”
- 居家生活中的防控细节:科学佩戴口罩 讲究个人卫生
- 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到2035年基本建成“美丽湖南”
- 赣鄱青年记:“90后”社工蜕变记
- 杭州发现2个新物种
- 越野实力全面彰显 长城汽车携五大品牌亮相2024北京车展
- 韩媒:韩国第二颗军事侦察卫星与地面站通信成功
- 热门推荐
-
- 北京交管部门发布清明节假期道路交通安全提示
- 贵州:输电线路远程自主巡检全覆盖 提升电网智能化水平
- 加拿大航空公司低价位机票将不再包含免费登机行李
- 中国驻南非大使:第十五次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意义重大
- (身边的变化)回乡助稀土高质量发展的“65后”教授
- 探访喇家遗址受损文物修复现场:古老陶器重焕新生
- (身边的变化)拉日铁路通车十周年 累计发送旅客1300余万人次
- 2024中法人口老龄化国际会议在苏州举行
- 27个国家和地区侨领侨商广西玉林恳亲
- 春节档蝶变:从7亿到80亿,从影院冷清到票房飞驰
- (乡村行·看振兴)整环境、强产业 福建老区村换新颜
- “小电驴”强制性新国标公布,你的车会受影响吗?
- 河北定州:锦鲤养殖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 美政府在11州开展非法童工调查 过去2年超26万移民儿童进入美国
- 广东台山黄晶果上市 “果中燕窝”主销高端商超
- 美媒:以安全内阁已授权战时内阁就如何回应伊朗袭击做决定
- 舞蹈《瑞鹤图》“闪现”辽博 跨界融合让国宝“活起来”
- 南非政府正加快推进“全民基本收入补助计划”
- 外媒:巴西复活节游行发生车祸 致4死逾20伤
- 考古题材纪录片:讲述中华文明的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