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两端发力 商业航天迎来高速增长 为航天强国建设注入动力
央视网消息:近几年,我国多次实施了“拼车”上太空的发射任务。目前,我国在轨的商业卫星数量已经超过350颗。为什么需要这么多的商业卫星,它们有什么用途,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
鹤壁是一座因煤而兴的城市,存在很多采空区,同时,境内有山区、林区、丘陵、平原等多种地形地貌,每年对于自然灾害的防范有很大的压力。过去,他们对于灾害的预警主要是依靠人工观察,费时费力,而且效率很低,采用无人机又无法监测到长周期的沉降变形,于是他们想到了遥感卫星。
尝到甜头的鹤壁市,在2023年3月,一次性发射了鹤壁一号、鹤壁二号、鹤壁三号3颗卫星,除了灾害监测,还可以进行污染物监测、农业精准管理等多种服务。未来,他们还要实现更多更快的卫星应用。
鹤壁是我国卫星应用场景的一个缩影,目前,我国以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卫星遥感为主的卫星应用,涵盖了包括国土调查、水利、林业、农业、电力、应急管理、环保、海洋、气象等在内的诸多领域。
火箭作为进入太空的工具,通过“拼车”这种发射模式的创新,降低了商业航天进入太空的成本,而成本的降低,又促进了商业航天应用需求的增加。在供应端和需求端共同发力的作用下,商业航天迎来了高速发展。
在北京银河航天的方舟实验室,新一代可堆叠平板卫星正在进行最后的调试,采用了柔性太阳翼。
在航天发射高需求的强力带动下,我国商业航天技术创新能力稳步提升。“一箭多星”、火箭可回收、低成本小卫星等领域取得阶段性突破。
目前,以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等为主导,各细分领域国企和民企广泛参与的格局基本形成。天目一号、吉林一号等星座计划稳步推进,商业航天公司纷纷推出自己的太空组网规划。
企业在创新,国家层面也不断给予支持。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将卫星互联网纳入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的“新基建”范围。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中,国家明确提出“打造全球覆盖、高效运行的通信、导航、遥感空间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商业航天发射场”。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了“加快建设航天强国”的战略部署,为我国商业航天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截至2022年,国内有效经营的商业航天企业数量超过400家。
2023年上半年,商业航天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快舟、谷神星、双曲线、力箭等固体运载火箭连续发射成功,天龙二号液体火箭成功首飞。目前,我国商业航天在轨卫星数量已经超过350颗。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奔走在无声的送餐世界
- 文化中国行丨走进琉璃世界 古法匠心“燃”起来
- 应对台风“康妮” 浙南沿海启动Ⅲ级防台应急响应
- 第十一届职业教育与城市发展高层对话会侧记:职教不戴有色眼镜
- 郎酒汪俊林:加速打造郎酒庄园使其跻身世界级白酒庄园
- 黑龙江机场集团一季度运送旅客773.6万人次
- 故宫博物院北院区 预计明年全面建成
- 美英《大西洋宣言》象征意义大于实质
- 武汉天河机场下月开启双航站楼运行
- 辽宁省首届“育社兴辽”社会组织专场招聘会启幕 为毕业生提供更多选择
-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昆仑山!
- 春耕备耕正当时 各地不误农时抓生产
- 中国新能源车企销量再创新高 专家建言怎么“进”?如何“立”?
- A股最便宜股票锁定退市
- 新疆阿瓦提县举行第十届“与刀郎人共度春节”活动
- 抢滩预制菜“风口” 顺德以科技力量支撑预制菜产业发展
- 银川市“靠谱青年社区”揭牌 打造青年社交聚集地
- 兰州高新区谈发展:要勇于“立新” 也要敢于“破旧”
- 水乡杭州“节水之道”:新技术应用教育环保等领域
- 中欧就电动汽车反补贴案价格承诺磋商进展如何?商务部回应
- 热门推荐
-
- 钟薛高创始人称卖红薯也要把债还上,但线下渠道已难见钟薛高身影,线上临期销售低至5元
- 中外儿童在穗分享梦想 上演花艺时装秀
- 美国威斯康星州一火车脱轨 多节车厢掉进密西西比河
-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 日媒:小林制药含红曲保健品被发现“未预料到的物质”
- 一个人的史志——《江汉春风起》序
- 专家观点|如何理解和破除“信息茧房”的迷思?
- 2023中国科幻大会5月29日晚开幕
- 弘扬宪法精神 培育法治文化
- 更多交流 更多包容 更多合作
- 美抛“北溪”爆炸案新说 俄斥之为无稽之谈
- 巴布亚新几内亚将在耶路撒冷开设驻以色列大使馆
- 江西赣州启动重大气象灾害(暴雨)Ⅲ级应急响应 紧急避险转移864人
- 合肥市今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00万辆
- (神州写真)桌游产品热销 年轻人“寓交于乐”
- 只有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才会发生冻伤?
- 美媒:已有9名美国公民在巴以冲突中丧生
- 中国正能量|为网络强国凝心聚力
- 五月天实名制门票都去哪儿了
- 阿富汗洪水灾害已致33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