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教育体系奠基民族复兴|教育时评
以高质量教育体系奠基民族复兴
钟曜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我国教育已由规模扩张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以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
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教育之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越发凸显,教育的政治属性、战略属性、民生属性更加鲜明。服务高质量发展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而教育要服务好高质量发展,第一工程就是建设高质量服务体系。无论是提高人才自主培养水平,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实的支撑,还是提高人口整体素质,将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无论是落实“五育”并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是为社会全面进步、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筑牢根基、积蓄后劲,都有赖于一个高质量的教育体系。
各级教育普及程度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不断提升,教育支撑科技自立自强、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教育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格局性变化是可感可知的。但与国家发展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高要求、与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的新期待相比,快速发展的中国教育还存在大而不强、发展不平衡、人才供需错位、国家战略人才培养不足等问题。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无疑是更好服务国家战略,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新期待的必然要求。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将深刻改变人才培养、配置、使用和价值实现方式,也只有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才能更好回应教育自身变革以及更好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呼声。
高质量教育体系应该是高水平培育时代新人的体系。“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必须立足于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必须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大力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加快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通过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与时代主题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理想信念,主动把人生际遇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结起来,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代代相传。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五育”并举,既要做好引导与教育青少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这篇大文章,又要加快建立健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长效机制,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综合素质全面提升上下真功夫、实功夫,使广大青少年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敢担当的一代新人。
高质量教育体系应该是高效率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体系。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则是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功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高效率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强化教育的战略属性的要求。在强化人才支撑方面,既要有效应对当前急需、直面大国博弈的创新人才挑战,更要着眼长远,培养未来满足强国建设的创新人才。要以建立健全高质量创新人才培养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深入融合的机制为牵引,探索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中国方案”,为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人才支撑;要瞄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培育造就更多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在科技创新方面,则是要加快构建助力科技自立自强的高等教育创新体系,充分发挥高校尤其是高水平大学领头雁作用,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深入谋划有组织科研,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助力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提升科学技术原创能力,持续产出重大原创科学思想和科技成果。要推动高校在国际较量的关键领域、战略必争上脚踏实地、奋勇争先,把高等教育龙头高高昂起,助力打造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做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
高质量教育体系应该是高标准满足人民对教育新期盼的体系。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就决定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始终是建设教育强国的落脚点。聚焦人民群众对更好教育的新要求新期待,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促进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是牢牢把握教育的民生属性的必然要求。从基本普及到优质均衡,从“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到“幼有优育、学有优教”,人民对美好教育和生活的需求与向往还在不断提升。我们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但高标准回应人民群众对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期待,任务仍然很繁重。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和吸引力、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这些重要任务摆在面前,既是压力,更是催人奋进的动力。落实各级政府教育支出责任、坚持教育投入优先保障,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强化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难点热点问题推动综合改革……瞄准关键环节发力,才能真正让教育改革发展为民造福,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满意度,助力每个人都获得人生出彩的机会。
高质量教育体系应该是高起点回应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体系。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正在掀起一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系统性变革。中国已经错过了引领过去三次科技革命的机会,这一次,中国绝对不能再错过。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能否抓住战略机遇,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直接关系到我国能否在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夯实强国建设的物质基础。教育一直是引领科技革命的先导力量。站在更高的起点上,不仅要积极应对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教育底层逻辑的冲击,重塑人才培养范式,还要全面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以数字化为支撑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更重要的则是,以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教育链融合,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的开辟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在助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社会经济发展中彰显教育服务能力。
新时代新征程,国家对教育、科技、人才“基础支撑”的重视达到了新的高度。我们要深刻把握教育强国之于中国式现代化、之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的、更实质性的贡献。(来源:中国教育报)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深圳人或许想不到,现在“反向购物”这么火
- 一戏一人生 探访“中国古代戏曲声腔的活化石”广昌孟戏
- 大食物观解锁消费密码
- 甘肃推乡村旅游连片发展 培育冬春季新型文旅业态
- 科研人员还原5.2亿年前长尾螳螂虫面貌
- 《黑神话:悟空》热潮带火山西运城文旅 国网全力保电迎万方客
- 海内外学者相聚武汉研讨盘龙城与长江文明
- 全国首批新获准入西班牙柿子在沪顺利通关
- 5月份国民经济继续恢复
- 人体最复杂器官也能“按图索骥”
- 每周质量报告丨“快餐式美容”能变美还能轻松挣钱?揭开背后乱象
- 周末北京晴天在线持续回暖 明天最高气温或重回冰点之上
- 揭秘:铁皮石斛历千年何以成“百变仙草”?
- 专访北大教授向勇:松阳乡建实践了新乡土主义发展范式
- 中新健康 | 上海高水平公立医院不断探索开展国际医疗旅游
- 俄副外长:俄美关系处于极低点情况下,美方有意维持其驻俄使馆工作
- 广西贵港:工厂化育秧助力水稻生产跑出“加速度”
- 菲律宾一客船倾覆至少30人遇难 超载或系原因之一
- “梗文化”流行背后的语言匮乏症
- 德国10月通胀率同比上涨2.0%
- 热门推荐
-
- 调查:中国生活者趋年轻化 “活力”“心态”是关键词
- 内蒙古900多种农畜产品走出大草原,亮相农交会
- 乌干达首都一垃圾填埋场坍塌已致十余人死亡
- 寻美中国旅拍大赛在沪启动:华服霓裳 遇见美好
- 从太湖“游”到天山 “虾兵蟹将”折射的共富新模式
- “中国金鲳鱼之都”广东湛江举办金鲳鱼海捕文化节
- 幼儿园“半日班”的喜与忧
- 多国学生齐聚冰城 赏冰乐雪体验中华文化
- 中国正能量|为网络强国凝心聚力
- 孕妇高铁站突然破水 多方爱心接力送医助其产子
- 平安人寿史伟玉: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 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 山西史前遗址出土石制品 为研究现代人起源提供线索
- 广东博物馆藏品数据库启用 实现文物现状动态掌握
- 绿色贸易成国际社会关注焦点 中国绿色贸易发展成效明显
- 开发干细胞疗法、对细胞进行“重新编程”……对抗衰老,人类一直在努力
- 国际民调:“人才红利”已成中国发展强劲动力
- 单日吸金上万元 广东茂名一“网络水军”犯罪团伙被捣毁
- 美总统拜登签署临时支出法案 以避免政府关门
- 湖北宜昌发现5种鸟类新记录种
- 武夷山水走进悉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