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民调:“人才红利”已成中国发展强劲动力
近日,联合国机构发布报告称,中国年内或将不再是全球第一人口大国,有一些人士担忧,中国可能就此失去“人口红利”。然而,根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面向全球网友发起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88.4%受访者认为中国的人力资源足以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规模第一或不再“红利”仍将持续
所谓“人口红利”,指的是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社会抚养负担较轻,从而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并未改变,“人口红利”的基本条件依然存在。而从劳动年龄人口看,中国有近9亿劳动力,每年新增劳动力超过1500万人,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和比例均处于相对较高水平。从这个角度看,尽管中国年内或将不再是全球第一人口大国,但“人口红利”仍在持续释放。
与此同时,尽管一个国家的人口规模可以转化为劳动力资源和潜在的经济发展动力,但调查中超过七成(73%)的受访者认为这并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另有91.2%受访者认为国家政策、市场规模、开放水平同样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人口红利”并未消失“人才红利”快速形成
应该看到,一个国家的“人口红利”既要看总量,更要看质量;既要看人口,更要看人才。目前,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已超过2.4亿,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年。中国不仅“人口红利”没有消失,“人才红利”还在快速形成。
中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把提升国民素质放在突出重要位置,明确提出要拓展人口质量红利,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和人的全面发展能力。调查中,91.8%的受访者认为“人才红利”将持续为中国综合国力跃升提供强劲动力。
近年来,中国在科技、教育等领域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劳动者素质显著提升,中国正从人力资源大国转向人力资本大国,这正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底气所在。调查中,众多网友纷纷留言称赞中国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成就。网友卡洛斯评论道:“中国是全球高水平科技大国,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将使中国高质量发展势不可挡。”网友巴勃罗留言称,“中国的教育模式给予人才充分发挥才能的空间,与西方国家的模式相比,中国的教育优势显而易见。”调查显示,高度认可中国提升劳动者素质成就的受访者比例高达95.5%,另有87.1%受访者对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充满信心。
这项调查在CGTN英、西、法、阿、俄五语种平台发布,24小时内共有9.25万名海外网友参与投票并表达观点。(央视新闻客户端)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香港迪士尼乐园入驻抖音生活服务 官方直播间推出门票、酒店等多重优价团购
- 俄乌局势进展:乌外长到访北约 俄白总统在莫斯科会晤
- (新春见闻)广东湛江赤坎老街:千年古商埠变身游客“打卡”地
- (乡村行·看振兴)“文旅+旅拍” 山西昔阳新业态盘活乡村经济活力
- 铁路返程客流将达高峰,铁路上海站预计到达旅客45.6万人
- 北京海关今年已侦办三起海南离岛免税“套代购”走私案
- 以史为“根”传承非遗记忆
- 金价持续高位运行 有黄金代购月入3万起,主播5天进账超300万
- 保护北京中轴线有多难?
- 宫灯、京剧脸谱……这些非遗技艺有多绝?
- (身边的变化)告别“风吹石头跑,黄沙漫天舞”的昆都仑河
- 雄安新区南阳遗址城址基本平面坐标系统已确认
- 泥河湾盆地110万年前古人类石器技术研究获新进展
- 哪些消费品被纳入以旧换新政策支持范围?商务部回应
- 西藏阿里:冈仁波齐脚下绽放民族团结进步之花
- 航空产业重点项目集中签约落户天津港保税区
- 直播带货,热闹下的烦恼咋消除
- 全流程监管农民工账户是治理欠薪的源头之举
- 西气入皖20年输气量超500亿立方米
- 报告: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企业国际声誉建设带来契机
- 热门推荐
-
- 外媒:利比亚洪灾已致5300多人遇难 上万人失踪
- 金融“活水”浇灌科技创新沃土 山西畅通“科技-产业-金融”通道
- 上海启动“明眸关爱·护眼计划”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 美疾控中心:麦当劳大肠杆菌污染事件已致104人感染患病
- 2023年引滦冬季供水启动 计划供水4000万立方米
- 马斯克建议巴菲特买特斯拉股票
- 儿童优惠乘车政策拟转为“看年龄” 乘客呼吁增设“儿童卡”
- 今年一季度新疆吉木乃口岸验放出入境人员达1.8万人次
- 泰国着力将芭堤雅打造成电影产业中心
- 在浪漫与忧伤中探讨“幸福” 《我可怜的马拉特》开启四轮首演
- (新春走基层)37年“老列检”的最后一班“除夕岗”
- 第十九届中博会展示“专精特新”最新成果
- 冰岛批准捕鲸至2029年
- 乌克兰发起反攻?泽连斯基、普京表态
- 2023年北京市旅游接待3.29亿人次 创历史新高
- 泰国旅游城市清迈发生交通事故致2死10伤
- 技术数字化 服务精细化
- 什么是哮喘?如何防治?一文了解
- 侨交会2023(吉隆坡)智能科技展落幕
- 桥隧“啄木鸟”为广汕高铁开通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