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飞跨海峡:两岸婚恋新图景
“鹊桥”飞跨海峡:两岸婚恋新图景
新华社福州8月7日电 题:“鹊桥”飞跨海峡:两岸婚恋新图景
新华社记者
农历七月初七,中国传统佳节七夕,台中姑娘陈昭欣实现了一个梦寐以求的愿望:和来自福建平潭的恋人施强永结同心,参加在福州举行的两岸集体婚礼。
仿古拱门贴着大红喜联,一对对新郎新娘坐上传统花轿,200多位嘉宾、亲属一起祝福……这是陈昭欣想要的隆重见证。
和陈昭欣、施强一样,越来越多两岸年轻人踏过海峡“鹊桥”,相知相恋相亲,为新时代的“甜蜜事业”带来不一样的美妙气息。
此前,把施强带到台中时,陈昭欣上小学的小侄女还嘀咕:“你不是喜欢韩系男孩吗?怎么找了一个这么壮的?换人啦!”
陈昭欣大笑:遇到对的人,预设的条件统统不算数。
生于1992年的陈昭欣毕业后“登陆”,先在重庆实习,后来进了厦门台资企业,2017年到平潭工作,遇到了生命中的另一半。
一切就是这么巧:喜欢开车兜风的施强,第一次用滴滴打车软件载客,就接到了陈昭欣。
到达目的地,一只脚已踏出车门的陈昭欣,听到施强“加微信”的请求后,稍微犹豫便答应了。
这对“90后”两岸情侣开始了他们的动人故事:他感动于装修时她跑过来帮忙,弄得灰头土脸也不在乎;她感动于肚子疼时他三更半夜跑遍药店为她寻药。她喜欢他做事有方法;他喜欢她极具辨认度的魔性笑声。
2017年底两人领了结婚证,2018年办了婚礼,有了女儿。施强说,因为陈昭欣,自己几次去台湾,对宝岛有了更多认识。陈昭欣说,因为这段姻缘,自己获得更多成长,希望互相陪伴着走下去。
“两岸婚姻越来越年轻化,彼此平等。”苏州市海峡两岸婚姻家庭协会执行副会长陈晓文说。
来自台北的陈晓文2002年到苏州工作,3年后认识了苏州小伙蔡鹤龄。“我俩在朋友聚会上认识,属于一见钟情。”陈晓文说。
“起初爸妈反对我找大陆男生,后来他们来大陆次数多了,不仅同意我们结婚,还在苏州买了房,准备养老。”陈晓文说。
如今,陈晓文与蔡鹤龄有了一儿一女,两边父母都生活在苏州,帮着照顾孩子,也常一起搓麻将,全家人生活充实而甜蜜。
年轻人七夕晒甜蜜,年过五旬的两岸“老夫老妻”沈培基和万奕也你侬我侬“撒狗粮”。
55岁的沈培基来自台中,早在1989年就来大陆探亲、考察项目。1993年,他第一次见到万奕,就被这个知性、文雅的苏州女孩深深吸引。
为了追求万奕,沈培基连续送了一个月鲜花,有事没事常往万奕单位跑,考察投资环境反而成了“副业”。“最后,台湾的公公看不下去了,专程赶来大陆,看看究竟是哪家姑娘让自家儿子连工作、父母都不要了。”万奕笑着说。
万奕坦言,本来她从没打算嫁给台湾人,觉得太远,文化习惯上有些差异,甚至担心男方回台湾就不再回来。然而,沈培基热烈追求,终于在1994年赢得了万奕芳心,走进婚姻殿堂。
“老沈虽然话不多,但特别会照顾人。我工作比较忙,有时很晚才回家,他不仅做好饭,而且把洗澡的热水提前放好,就连楼道的灯都提前给我打开。每次到楼道口,还未进家门,就能看见橘黄色灯光,心里特别暖。”万奕说。
在沈培基和万奕夫妇看来,两岸婚姻没什么特别保鲜剂,关键是多沟通、多包容,积极融入对方生活,共同学习,找到更多共同话题。“好的婚姻要彼此相互宠爱着。不要总认为自己是对的,要学会退让、冷静。”
七夕前,沈培基给万奕买了一条项链。七夕当天,两人一同逛街、吃大餐。“老伴太忙了,我希望她多休息休息。未来,我还想带她环游世界。”沈培基说。
据统计,自1987年两岸恢复民间交往以来,已有逾39万对两岸配偶喜结良缘,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约一万对的速度增长。
福建行政学院副教授祖群英研究两岸婚恋已逾十年。她认为,两岸婚恋模式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原来主要是大陆女性嫁到台湾,现在很多台湾女性嫁到大陆;原来两岸情侣年龄差距较大,现在年龄基本相当;原来两岸情侣大多选择定居台湾,现在随着大陆经济社会发展,更多情侣考虑在大陆就业,创业,购房。
“随着两岸青年交流交往增多,他们相知相恋的渠道更自然、更多元。”祖群英说,自己所在的学院有位副教授,在一次会议上认识了一位台湾女博士,今年已经晒出了结婚证。“虽然跨越海峡的婚恋故事有一些特殊性,但与以往相比,越来越趋于正常化。”
祖群英介绍,与台湾近在咫尺的福建,有逾10万的两岸婚姻家庭;此外,上海、江苏、广东等其他沿海地区,以及迁台老兵较多的四川、湖南、湖北等省市,也有较多两岸婚姻。
“随着大陆各地发展繁荣和两岸交流持续深入,两岸婚姻也在向大陆中西部地区扩散。”祖群英说。
“两岸婚姻家庭,是维系两岸血脉亲情的天然纽带,更是对‘两岸一家亲’最生动、最直接的注释。”因为陈昭欣夫妇强烈意愿而“特邀”他们参加的两岸集体婚礼上,福建省民政厅厅长池秋娜如是说。她相信,两岸婚姻家庭的涓涓溪流,终将汇聚成冲破一切障碍的澎湃浪潮,为两岸和平发展开辟更广阔的前景。(记者 许雪毅 陈键兴 陆华东 宓盈婷 林凯)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国向全球首发高空间分辨率监测预测林草病虫害信息 助力生态保护
- 宝马客服回应传动轴异响:会开展技术检查
- 哈萨克斯坦多地发布风暴警报
- 全流程数字监管 江西人社部门构建就业补助资金全流程“闭环链”
- 越憎恨网暴越要反对“以暴制暴”
- 五一假期首日火车票明起开售
- 从《可可西里》到《西野》 导演陆川携新作再探人与自然
- 南美洲音乐人在中国直播“圈粉”:“一段神奇的经历”
- 去年中国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减税降费及退税超2.5万亿元
- “中原文化走进中菲人文之驿”活动在马尼拉举行
- “你好,香港!”图片展在四川宜宾举办
- 无人机头上飞 猎犬地上追 3000米高原上围猎野猪
- 丁岩:直播演出提振盘锦艺术团精神面貌
- 抬棺出征的孤勇者:左宗棠为何能收复新疆?
- 江山如画 | 一泓清水引一城巨变 山西临汾“城市品质”变投资吸引力
- 辽宁沈阳:以竞赛提技能努力把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 中国红基会等举办校医培训班 增强当地医师守护师生健康信心
- 集大原高铁山西段工程新进展:全线多项工程完工
- 山西对话500强企业 探寻高质量发展之路
- 大学毕业季 教师代表临别赠言送“三个不”
- 热门推荐
-
- 两部门:到2025年新制定物联网领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30项以上
- 守护“夕阳红” 江苏多举措厚植“苏适养老”人才沃土
- 5月乘用车零售同比环比双增
- 团建活动不受一些职工待见,问题出在哪儿?
- 北京加强市场供应保障 强降雨下新发地蔬菜供应充足
- 癌症治疗取得积极进展 查尔斯三世将恢复参加公务活动
- 时尚设计师王陶:向世界展现“中国设计”的魅力与活力
- 中新观陇“新闻+”作品联展第11站:身在庆阳游陇原 展览里的“科技与狠活”
- 共赴“进博之约” 共享中国机遇(和音)
- 中东涌动“和解潮”的背后
- 中国首个无废低碳产品认证在宁波发布
- 正能量微短剧《寻AI高考》
- 直面教育问题困境 电影《学爸》举办北京首映礼
- 蛇年生肖邮票溢价超40%
- 美国俄亥俄州一小型飞机坠毁 造成3人死亡
- 大连商品交易所期转现平台平稳上线运行 实体企业参与积极
- 上海今年已完成220个慢行交通体验提升项目
- 哈俄总理举行会谈 讨论经济合作议题
- 全球首创糖尿病新药获批上市
- 大雾黄色预警:渤海黄海等海域将有能见度不足1公里的大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