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头上飞 猎犬地上追 3000米高原上围猎野猪
记者跟随丹巴“猎捕队”,直击猎捕野猪全过程
12月6日,位于川西高原的四川丹巴,高山之巅已被白雪覆盖。时近中午,峡谷里仍寒风呼啸。
山梁上,五六名身着迷彩服的男子正坐在枯草上啃冷馒头。
“快快快,狗咬住野猪了,各就各位,赶紧包抄!”突然,一名30多岁的男子望着无人机屏幕跳了起来。话音刚落,远处峡谷里犬吠四起,众人手持长矛迅速朝无人机定位飞奔而去。
在那里,几只戴着定位项圈的猎犬正围着一头鬃毛直立的野猪撕咬鏖战,野猪的獠牙不时划过猎犬,尽管鲜血在枯草上蔓延,但猎犬们没有丝毫退缩……
几名男子跳崖翻坎赶到现场,拿起长矛扎向野猪,野猪的鲜血喷涌而出,凄厉的叫声在山谷间回荡……拼命挣扎十几秒后,这头上百斤的野猪终于轰然倒下……
这并非一场简单的猎杀。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改善和缺乏天敌,国内野猪种群迅速扩大,多次出现伤人伤农事件,野猪被调出“三有”动物名录,多地开始尝试野猪防控。
今年,四川省甘孜州丹巴县也在开展野猪防控试点工作,计划猎捕野猪300头,每头补贴2000元。丹巴县公益护农队承担着猎捕任务,这几名男子和猎犬,正是该护农队的部分成员。
12月初,记者历时一周,全程跟随丹巴县公益护农队,爬上海拔3000米的高山密林,一起围猎野猪,并记录下全过程。
凌晨寻踪
半路“杀出”几十只猕猴
野猪趁机逃之夭夭
丹东镇,是丹巴县最偏远的乡镇之一,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
12月3日凌晨3时,室外温度-7℃,整个川西高原都还没有醒来,一场野猪猎捕行动已经开始。
夜幕下,“飞手”老王正操控着热成像无人机寻找野猪的踪迹。野猪喜欢半夜出来觅食,白天常躲进密林休息,因此寻踪工作多在凌晨进行。
到凌晨4时,老王已搜寻了好几个山头,均未发现野猪踪迹。5点30分,搜寻至丹东镇丹东村时,屏幕上出现移动的白点。“一共5头(野猪)!”老王欣喜若狂,迅速把消息告诉队长刘旺。将坐标传回护农队后,他继续操作无人机跟踪野猪,等待支援。除了寒冷,难点还在于,无人机飞行要保持适当高度,飞太低了容易吓跑野猪,飞太高了又不容易分辨目标。
5点50分,60多公里之外的洛尔村,两辆车载着队员和21只猎犬,在星空下,向丹东村疾驰。
7点40分,护农队抵达丹东村。
停车,打开狗笼,一群猎犬兴奋地跳下车往山坡上跑去。山谷两侧白雪皑皑,寒风拂面如刀割。
“猎犬是拿下野猪的关键。”刘旺告诉记者,每只猎犬都配有定位项圈,他们会根据种类和习性对猎犬进行分工,6至10只猎犬分为一组。冲在最前面的是“头狗”,它们体型小巧健壮,嗅觉好、速度快,通过气味寻找野猪踪迹;“头狗”发现野猪后会发出叫声,这时体型更大的“快帮狗”则赶来支援,负责牵制野猪逃跑;最后,身形威猛的“拖狗”负责撕咬拖拽野猪,队员们则找准时机对野猪进行猎杀。
行至山腰,距离野猪仅几百米时,几十只猕猴在林间上蹿下跳,猎犬们狂吠不已,已无心再追野猪。警惕的野猪趁机逃跑。由于猕猴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家担心放狗伤猴,只好放弃这次猎捕。
上午9时,短暂休整后,在丹东镇政府工作人员带领下,队员们来到另一座山头搜寻。白天气温攀升,山林里热源增多,不再适合用无人机寻找野猪,大家就牵着猎犬在山林中“盲搜”。
海拔逐渐上升到4000米以上,空气更加稀薄。记者跟着队伍,每走一段就得停下来喘一大口气,但队员们却行走如常。
下午4时,翻过崎岖的山脊,大家终于发现野猪踪迹。猎犬沿着河谷追了两公里,但狡猾的野猪跑到了河对岸,猎捕再次失败。
第二天,12月4日,队员们带着猎犬来到丹巴县梭坡乡,在山里找了一整天未能发现野猪踪迹。
12月5日,队员们又前往格宗镇深山搜寻,猎犬追上一头野猪,但队员们没能跟上,野猪再次逃之夭夭。
连续三天一头野猪也没捕到,大家都变得很沉默……
漫长追逐
猎犬一嚎野猪开跑
队员一路包抄向野猪冲去
12月6日,护农队再次出发,这次的目的地是有村民投诉野猪猖獗的丹巴县巴底镇木兰村,“飞手”老王用无人机一早就在此发现了3头野猪。
山路曲折仅容一车通行,一侧是陡峭的悬崖。行至半山腰,山下蜿蜒的大金川河已是一条细线。
行至无路处,人狗全部下车,记者随着队员在荆棘丛林中穿行,即便面对一两米高的崖壁,队员们也一跃而下。
“大家加油,今天必须拿下!”刘旺给队员们打气。
山间无路,只有荆棘和藤蔓。为了紧跟猎犬,队员们在山崖间爬上跳下,记者几次不慎踩空滑下陡坡,所幸及时抓住藤蔓……
几分钟后,头狗“哇嘎”发现野猪的气味后发出叫声。猎犬一嚎,野猪往山脊狂奔,队员们和猎犬紧追不舍,开始了漫长的“野猪追逐战”。
即便是在山间,野猪的奔跑速度也在每小时40~70公里,“哇嘎”追了几公里后,野猪跑到了山谷里,狂躁地转身攻击,“哇嘎”绕圈躲避,“快帮狗”和“拖狗”赶来支援。“拖狗”咬住野猪的耳朵,野猪用獠牙还击,仅仅几个回合,“拖狗”已满脸是血,野猪瞅准机会,往山谷方向逃去。
刘旺沿着山路包抄,不时抓着树吊着往下走。走到一百米悬崖处,刘旺还准备下山,幸亏山下队友大喊提醒,他才开始往山上爬。脚下碎石滑下山间,沙沙作响。“如果当时踩空了,很可能命就没了。”
队员们称,丹巴县境内峡谷深邃,沟壑众多,全县最低海拔为1700米,最高海拔为5820米,相对高差达4000多米,是全国猎捕野猪难度最大的地方之一。为了安全,护农队不会在夜间打野猪,因为视线不好,容易坠崖。但即便在白天,也并非绝对安全,有一次,在追野猪的过程中,4只猎犬坠崖遇难,让他们痛心不已。
几番追逐,队员们终于赶到猎犬拖住野猪的地方,团团围住后,队员们找到机会,将长矛戳进了野猪的心脏。野猪凄厉的叫声在寂静的山谷间回荡。挣扎十几秒后,这头上百斤的野猪终于没了声响。
“下货!”上午10时,队员们大喊几声,抬着野猪沿着崎岖的山路下山。
政府“悬赏”
丹巴县计划猎捕野猪300头
每头补偿2000元
“打得好!”野猪被抬下山,不少村民前来围观。野猪频繁下山侵扰,吃庄稼、拱土地,让木兰村的村民们深恶痛绝。
最近几年,每逢小麦、玉米成熟,成群的野猪就下山觅食,与人“争地盘”“抢粮吃”。在丹巴县,不少村民说起野猪就义愤填膺。
下山后还来不及休息,对讲机里又传来呼叫声——又有一头野猪被锁定,众人赶紧分工上山。两小时后,这头野猪也在山谷中被猎杀,众人脸上终于露出笑容:“半天打了两头猪,今天运气不错。”
记者了解到,2000年,我国发布《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野猪被列入“三有”动物名录,受到法律严格保护。但随着生态环境改善,很多地区缺乏虎、豹等天敌抑制,野猪种群数量开始直线上升,除了破坏庄稼,伤人事件也时有发生。2023年6月,我国正式将野猪从“三有”动物名录中调出。
今年,丹巴县计划猎捕野猪300头,每头补偿2000元。截至12月5日,来自甘孜林草部门的消息,丹巴县已上报完成226头野猪猎捕任务。
12月7日凌晨,记者再次跟随护农队来到巴底镇木约尔村,“飞手”老王在这里发现两头野猪。然而,因给无人机换电池耽误了几分钟,两只野猪又不见了。经查看野猪脚印,队员们决定带猎犬进山搜捕。
上午10时,两头野猪被发现,队员们和猎犬一路追踪,但直至下午2时许,队员们在海拔3500米的山上四处搜寻了4小时,依旧毫无收获——猎犬被突然窜出的麂子吸引,两只野猪趁机消失在丛林中。众人无奈放弃猎捕,离开狩猎点时,已是下午5时许。从凌晨4点到此时,有人滴水未进,有人只吃了几口馒头……
对此,一名队员说,他们早已习以为常,“最长的一次,我们连续八天都没打到野猪”。
但当第二天的阳光再度照亮山峦时,他们又将前往另一片山林,继续追寻野猪的踪迹……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江龙 蒋麟 摄影报道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企华友钴业拟在匈牙利投资建设高镍型动力电池用三元正极项目
- “2023企业科技创新发展论坛”关注下一代互联网技术
- 加拿大武术界首度举办国际武术功夫名人堂颁奖仪式
- 以动物模型技术创新优化疫病防控体系
- 秋季呼吸道传染病如何防治(服务窗)
- 《蒲蛰龙传》发布 叙述中国生物防治奠基人的故事
- 2024《当代》文学颁奖盛典在郑州举办 王蒙获“2023年度致敬作家”
- “兵姐姐”李小丽:“需要我的时候都将挺身而出”
- 他们,守护着蓝色国土——二〇二二年度“海洋人物”速写
- 北京警方严打非法抢占、倒卖景点门票等违法行为
- 共谋发展方向 “逐浪”人工智能——九三三城发展座谈会侧记
- 2022多彩贵州·第十五届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迎来参观高潮
- 睢县高级中学回应班主任课堂不当言论事件:已处分,停止其班主任职务
- 针灸推拿教师:传播中医智慧 推广中医技术
- 一站集成式数智服务平台在上海启动
- 北京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 (乡村行·看振兴)新疆兵团团场深挖旅游资源促旅兴业
- 黑龙江:在全省开展房屋建筑安全检查“回头看”工作
- 韩国一地铁站轨道发现昏迷中国籍男子 送医后不治身亡
- 学生作业玩“梗”让老师无奈 “雅言”岂不更美?
- 热门推荐
-
- 中消协:儿童化妆品不存在“食品级” 家长选购应谨慎
- 各地优化为农服务 让农民既有“好收成”又有“好收入”
- 原创歌剧《鸾峰桥》在京展演亮相中央歌剧院剧场
- (年终特稿)从技术进口到反向出口 造车新势力“浙江队”崭露头角
- 江西推进中小学校领导体制改革 去年新增学位27.4万个
- “清河之洲”昨起正式开放
- 一张“数字身份证”融通产业链
- 中新网评:国泰解聘空乘,更需解除傲慢与歧视
- “读心术”、心理学与人工智能
- 外媒:消息人士称特朗普抵达法国巴黎
- 三亚:种业企业组团入驻,现代种业产业集群加速形成
- 9月12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214元 下调32个基点
- 2022“中国电视创新影响力”年度推荐结果出炉
- 经济观察:改善“用户体验” 中国优化营商环境再出手
- 金融业界:香港将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 福州可门水道开展实弹射击训练 海事部门发布航行警告
- 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
- 【央广网评】丧事严禁私办喜事只请亲人?形式主义脱离实际不近人情
- 中国(宁夏)—东盟经贸对接交流会达成合作项目27个
- 天津春节消费市场“节节高” 前4日客流量同比增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