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者通吃败者退场 春节档为何冰火两重天?
中新网北京2月20日电(记者 王诗尧)2024年春节档(2月10日—2月17日)档期总票房破80亿,打破中国影史春节档票房纪录!与此同时,今年春节档破天荒出现4部电影接连撤档,分别是《我们一起摇太阳》《黄貔:天降财神猫》《红毯先生》和《八戒之天蓬下界》。这不禁令人发问:冰火交融的龙年春节档,到底发生了什么?
最火爆春节档连破纪录
票房、口碑超出预期
据中国国家电影局初步统计,2024年春节假期全国电影票房为80.16亿元,观影人次为1.63亿,相比2023年春节假期票房和人次分别增长了18.47%和26.36%,均创造了同档期新纪录。
灯塔专业版数据分析师陈晋向中新网记者介绍称,龙年春节档票房排名前四位的电影《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熊出没·逆转时空》《第二十条》,单片档期票房均超过12亿,合计占档期大盘票房97.5%。
他指出,上述四部电影成绩亮眼,其中《热辣滚烫》连续6天票房超过3亿,并夺得票房日冠;《飞驰人生2》获得春节档首日票房冠军,累计票房大幅超过前作《飞驰人生》的票房成绩,创造了韩寒导演的电影票房新高;《熊出没·逆转时空》仅用时不到4天,就打破了由《熊出没·伴我“熊芯”》保持的春节档动画片档期票房纪录;《第二十条》长尾票房强劲,在春节档内实现3次单日票房逆跌。
影评人严蓬(电子骑士)持同样观点,他表示,今年春节档票房及口碑总体来说超出预期。据其观察,截至目前上述四部电影的票房,均超出上映前各平台给出的预期票房。“虽然今年春节档较以往多出一天,但整体来看已经比前两年的春节档好了很多,算是超出预期。”
此外,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2024年春节档调查结果显示,春节档观众满意度得分85.9分,为2015年以来调查9个春节档的第二名。
档期调查的8部影片中有4部超85分(《飞驰人生2》86.2分、《第二十条》86.1分、《热辣滚烫》85.9分、《熊出没·逆转时空》85.5分),数量和2023年同期持平,均为历年春节档之最。
三四线城市成最大票仓
下沉市场掌握主导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春节档三四线城市票房份额突破53.8%,显著高于去年的50.1%。陈晋分析指出,北方的山东省、河南省、河北省、辽宁省,春节档省份票房排名较去年春节档有大幅提升,其中威海、通化、德州、葫芦岛、张家口、信阳等三四线城市的表现尤为突出,市场整体延续了春节持续下沉的势头。
而下沉市场份额持续增长,势必会影响到电影制片方的诸多考量。严蓬认为,虽然北上广深依然是重要的票仓城市,但一线城市的观影人口已经趋于饱和,且观众的选择更加多样化。
“对于片方来说,有一个基本明确的态度是,如果想让票房更好,特别是达到几十亿的规模,就一定要往下沉市场走。”
以电影《热辣滚烫》为例,严蓬在观影时明显感到影片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有些割裂。“电影前面的整体叙事铺垫了很久,并且呈现方式有一定地夸张化处理。这些都是为了让普通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影片,耐心解释女主角杜乐莹最终为什么会减肥、选择打拳。”
“等看到电影结束前的半个小时,风格突然就变得非常写实、硬朗,这部分与原作日本电影《百元之恋》更加相似。”严蓬分析,相比于《百元之恋》艺术化的风格,《热辣滚烫》面对着春节档更为广泛的受众群体,因此导演贾玲做出了一定妥协。
来自辽宁葫芦岛的姚女士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平时没有观影习惯,但春节假期会陪着外地返乡的女儿看几场电影。她在看完《热辣滚烫》后给出的评价是,“电影挺好看的,都能看明白”。
在严蓬看来,目前国产影片尤其是商业片,往往存在类似的情况——前半段过于冗长、讨好一般观众。“而阅片量较高的观众会觉得,其实没必要交代这么多,一直在推情绪,到最后才爆发出来。”
“从市场的角度来讲,目前这样的处理方式确实有利于票房做得更高。”严蓬解释道。
打不过就跑是不讲武德?
撤档“容易”翻身“难”
“撤档元年”来了!
今年春节档高达四部电影接连宣布退出春节档,其中票房最高的《我们一起摇太阳》有9600万元,票房最少的《黄貔:天降财神猫》更是不足百万元。
赢者通吃,败者退场。相继撤档的四部电影,票房仅占档期大盘票房的2.5%。这种“打不过就跑”到底是及时止损的明智之举,还是不讲武德的投机行为,舆论对此争论不下。
从业内角度来看,有时候撤档是一种必要抉择。严蓬解释称,一部电影作为电影公司的一个项目,如果上映却赔了,则会变成负债;但只要没有上映,它在公司的账目上就是资产。
因此从影视公司运作来讲,票房不佳、未达到预期时,撤档后电影可再度变成公司资产。与此同时,撤档的好处还有前面放映的部分算点映,而点映时豆瓣不开分。“这样一来,对于影片的口碑和评价仍在可控范围。”
然而四部电影同时退出春节档实属首次,严蓬猜测,或许是因为今年春节档影片类型相对单一,造成竞争性过强的局面。
他还提到,电影《年会不能停!》避开春节档就是非常聪明的做法。与春节档多部影片同为剧情+喜剧的类型,《年会不能停!》选择跨年前上映,成功避免加入到同类型影片之争,截至目前已收获超12亿票房。
或许这也是“打不过就跑”的一种形式。但是春节档撤档的四部电影,尴尬之处在于已经上映的影片,如何保证再战一回的结果是好的?
有些电影已经在前期宣传时使出全身解数,底牌都拿出来了,后面还能怎么打?等到影片重映时,面对与其竞争的其他“新鲜”电影,失去先天优势的撤档电影,真的能打出期待中的翻身之战吗?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如今片方单方面撤档的行为,是否会扰乱电影市场?严蓬担心,如果撤档行为不加约束,将来的电影档期会变成一个非常混乱的状况。
“如果电影可以随意撤档,将来难保还有二次撤档、三次撤档?会不会出现体量较小的影片靠着撤档去搏一搏,最终恐怕演变成一种赌博、投机行为。”(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以色列将派代表团前往多哈进行停火谈判
- 匈牙利青年李天宇在中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 上海市台湾同胞第十一次代表会议举行
- 2023年香港大学生暑期安徽实习活动启动
- “丝路心相通”中柬友好嘉年华活动在暹粒举办
- “五一”当天 铁路上海站预计发送旅客53.6万人次
- 春运首日中国铁路发送旅客1039万人次
- COP29进行时:从低碳治理到气候融资,国际社会聚焦“中国方案”
- 9块9是赔钱赚吆喝吗
- 考古学者许宏:愿意做个“学术搬运工”
- 西藏版《特殊作业》:一部“绽放”在雪域高原的儿童剧
- “中国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巨大贡献”
- 广东福建沿海等地有较强降水 渤海黄海等海域有大雾
- 马面裙爆火成“龙年战袍” 这个地方一年就卖了3亿元
- 【艺评】降价会成为电影市场良药吗?
- 涉及电动汽车、家用电器等 一批国家标准发布
- 文旅部:2023年元旦假期国内旅游出游5271.34万人次
- 讲白话撑粤语 广州举办首届粤语大赛
- 广东建立三级心血管病防治体系 心脑血管事件监测点实现全覆盖
- 河北张家口一菜市场发生火灾 致8死15伤
- 热门推荐
-
- 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大城市,意味着什么?
- 宁夏警方抓获一潜逃29年命案逃犯
- “二次放号”存隐忧 如何减少注销手机号的风险?
- 福建高校举办国际文化日活动 海内外学子展风采话友谊
- 中国驻欧盟使团: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完全站不住脚
- 浙江金华以城市之名推动“养猪卖猪”高质量发展
- 虚拟人“唱响”数字经济 首届中国数字音乐会举办
- 签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京东方成首个支持联合国“科学十年”的中国科技企业
- “熊猫邮局”登上列车 熊猫专列移动邮局首次发车
- 青海格尔木:“刮碗子”“搬尕凳”居民共建“石榴籽”家园
- (第20届东博会)广西建设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 构建跨境产业链供应链
- 天津15家国资国企推出28个文旅场景 沉浸式活动“点亮”春节
-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下半年工业将是经济最重要的边际变量
- 科创评价迎来新标尺 建行“投资流”评价平台上线
- “京产剧”佳作频出 讴歌新时代新气象
-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丽水!
- (走进中国乡村)马帮变游客 四川凉山古村在“镜头下”重塑
- “小窗口”畅通社情民意 秦岭腹地探索“解忧”新路径
- 天山观察丨新疆铁路货运量为何又创新高
- 春运即将启动 武铁预计发送旅客2438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