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评】降价会成为电影市场良药吗?
一个看似喜大普奔的消息——电影票降价了。
据报道,《“骗骗”喜欢你》和《火锅艺术家》两部喜剧电影,均已向院线、影城发布影片调整结算标准的通知,自1月1日起,数字2D版本结算标准统一调整为19.9元/人次。
“没想到现在19.9元就能看一场电影了,挺意外的。”有观众惊呼。与此同时,话题“19.9元的电影票回来了”也顺理成章地冲上热搜。
猫眼研究院发布的《2024中国电影市场数据洞察》显示,电影平均票价连续四年超过40元。2022年以来,电影平均票价一直处在超过42元的高位。此次,看到19.9元的票价,对于观众而言,应该算得上是一种惊喜。
不过,有些观众也并不领情。有人说,19.9元票价的座位观影体验不理想,有人说,只有两部电影降价远远不够。更有人直言,怀念2015年,那时电影特价票只要9.9元,还能买9.9元的爆米花套餐!
观众苦高票价久矣。“票价高”一直排在阻止观众进影院因素的高位。而这次两部电影的调价策略,显然是片方瞄准下沉市场的一次主动让利行为。因为两部电影都属喜剧类型,市场的主力调性偏下沉,调低(结算)价格有利于降低观众观影成本。用低价换取更多观众进场,从而提升最终总票房,这不失为一种聪明的市场策略。当然效果如何,还有待时间来检验。
主动降低票价,也可视为片方的自救行为。
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425亿元的总票房体量与2015年相当,同比上年下降23%。而与观影人次减少形成反差的是,银幕数却连年增加。2014年,国内银幕数刚过2.6万张,但到了2024年,当电影行业疲态尽显时,银幕数却迈过8万张大关。
供需失衡之下,人们的娱乐方式又更加多元,尤其是流媒体和手机短视频,更对观影消费形成较大冲击。
有网友就调侃:“9.9元我都不看,但是要是9.9元买一天的会员,我就看。”置身这样的娱乐生态,加之从前那种“大IP+流量”的爆款模式又不灵了,电影业不景气,就不是一件多么意外的事。
面对不景气的市场,让电影票价降下来,是一种策略,或许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是片方和影院的利益博弈,也是对观众观影心理的一种重塑。“票价战”能不能请回更多的观众,降价能否救得了电影市场,目前来说,都只能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无论如何,让观众重新看到19.9元的电影票价,释放了业界对于观众的某种诚意。但更大的诚意,恐怕还得体现于生产更多更高品质的电影。
低票价不等于低品质,低票价不等于低体验。在通过降价吸引更多新观众的同时,从业者还需不断提升自身的市场责任,让电影产品实现更大的艺术价值,和时代产生更大的共鸣,这样才能增强观众对电影的黏性,实现票房与观众的良性互动。
有网友说得非常直白:“我是舍不得那将近50元的电影票钱吗?我是不想花了钱,又花了时间,却看到一部烂片而已!”持这种想法的观众恐怕不在少数。因此,降价是好的,也一定有用,但更有用、更持久的做法恐怕是,从业者还得在电影制作、电影品质上下“笨”功夫。好电影多了,观众自然会回到电影院来。
刘颖余《工人日报》(2025年01月12日 04版)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多彩中华”大理民族电影周启幕 开启无边界电影视听盛会
- 四川成都查处一起网络平台制售“特供酒”案 涉案金额4000余万元
- 湖南龙山举办“舍巴日”活动展土家儿女生活新面貌
- 宠物上高铁要做好哪些规范
- 冷空气袭粤:广东多地暴雨 气温下降
- 中国政府中东问题特使:当务之急是确保人道救援物资快速、无障碍进入加沙
- 空管系统技能大比武 促进提升职业技能与整体运行保障能力
- 国庆节假期中国国内出游7.65亿人次
- 近九成受访者期待举办更多春季传统民俗活动
- 新编京剧《心愿》在国家大剧院首演 铿锵京韵传承红色基因
- 超160部中外影片在浙江横店“上链接”
- 齐市三十四中教学楼项目曾流标后再次招标,施工方或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
- 各地粉丝齐聚杭州动物园为“顶流”大熊猫庆生
- “云端工位”助天堑变通途
- 国际空间站轨道升高3千米
- 出口跃居世界首位 中国汽车工业换道领先
- 清远清城区:暴雨致村庄道路被淹 十多头牛获救
- 悉尼中国文化中心举办“茶和天下”文化和旅游推介活动
- 通辽活牛25年稳定供应香港市场
- 广州会展业“开门红” 国外客商明显增多
- 热门推荐
-
- 《第二十条》何以引围观?
- 这里的煤炭装运不用人
- 消费亲妈的“泡面”太倒胃口
- 纷纷标榜“美食第一” 外卖平台上“吹牛”的真不少
- 德国政府加大对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投资
- 黑龙江“秋整地”13亿亩地 比去年同期增长103.6万亩
- 2024年首尔世界烟花节在汉江公园举行
- “京剧—声腔的艺术”文化沙龙在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举办
- 天津成立高端医疗器械创新研究院 启动创新转化产业化公共平台
- 香港管弦乐团内地七城巡演于北京收官
- 搭建草台班子,一群中年人试图在直播间拯救“天涯”
- 天津基本实现“15分钟中医药健康圈”
- 去年中国共实施汽车召回214次 涉672.8万辆车
- 初夏品蟹 不止鲜嫩
- 四川宝兴:村民上山偶遇野生大熊猫在河边喝水
- 长征故事|长征路上,为何有一群“女挑夫”?
- 老牌工科专业火了20年:70后80后见证行业红利,新人入行更“卷”
- 西藏林芝市航空救援分队开展直升机索(滑)降实战化训练
- “暴力伤医罪”,杜绝得了伤医事件吗?
- 年轻人已成养猫主体人群:“看见它,再疲惫的心也被治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