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文化 时代中国
“二十四,写大字。”2024农历龙年春节即将来临,家家户户迎来了写春联的喜庆日子。春联是春节期间以撰书对联形式,营造节日气氛、祈福吉祥的重要习俗。作为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春联习俗可追溯到公元964年的春节,孟昶写下了目前已知的第一副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一幅寓意美好的春联,被认为是春联的始祖。
2023年底,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写春联、贴春联的习俗走出了国门,成为目前世界上参与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民俗活动之一。越来越多的创作者紧扣时代主题、紧跟社会步伐,为我们带来了构思精巧、情感真挚、充满文学艺术魅力的春联作品。
①春的气息
传统春联以五言和七言短语为主,有的描写春天景色,状物及情,抒发美好寓意,如“丽日和风春浩荡,花香鸟语物昭苏”;有的用天干地支的农历纪年寄予美好愿景,如“春潮传喜讯,虎岁报佳音”;有的抒发理想,祈福纳祥,表达美好祝福,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有的祈求国泰民安,事业发达,如“民安国泰千家乐,风调雨顺万事兴”。春联的特点,是用对仗意联的文字,通过书法艺术的表达,突出“春”字和“喜”字,表达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福。
春联要有春的节令气息,有美好寓意的祝愿,有鲜明的地域风情和个人特色。传统春联以描写春光和节日祝福为主,寄寓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千百年来流传至今,长盛不衰。与传统春联不同,现代社会的春联丰富多彩、形式多样。
有单位联,如机关企事业学校社区春联;有景点联,如广场城门公园联;有媒体联,各种纸媒新媒体文字视频的春联等。当然,最重要的是家居联,其数量最多、内容最广,也最具风采。家居联以五言和七言居多,展现了家风家训家文化,突出了喜庆吉祥福安康的色彩。总之,春联要有春的节令气息,有美好寓意的祝愿,有鲜明的地域风情和个人特色。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春联也与社会同步、与时代同声,以新的内容和形式,给人以思想的启迪、感情的共鸣、审美的享受,成为实现城市繁荣、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也是弘扬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
②立意积极
春联的构思与写作,要求切人切事切景切情。春联的立意积极向上,给人以思想启迪和精神鼓舞。春联的内容具有时代特点和风格,如国家重大庆典重要活动,时代的特殊意象和标志,对外交往的文化宣传。2022新春钟声敲响之际,三位航天英雄遥祝祖国繁荣昌盛,翟志刚书写的一副春联“逐梦飞天同守岁,龙骧虎步共迎春”,被誉为“太空第一联”。
春联展现新中国取得的新成就、新成果,彰显中华崭新气象。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开启之年,春联“北斗领航,十四五别开生面;南湖筑梦,双百年大展宏图”(何沁学)、“党建百年,国兴百业;家迎五福,人奋五更”(覃志厂)抒发了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的热爱,表达了对未来的憧憬。
春联描绘中国人民在新时代的幸福美好新生活、新志趣、新追求。2024年新春联——“龙盘中国结,福耀小康春”(陈勇波)和“盛世龙腾千万里,春风梅报第一枝”(蒋东永),表达了人民的喜悦心情,激发了人们的奋进斗志。
春联促进乡村振兴,讴歌广大乡村的产业兴旺之美、自然生态之美、文明淳朴之美、共建共享之美、和谐有序之美。2024龙年新春联中的“燕舞三春,春绘三农画;龙书百福,福来百姓家”(吴志良)和“春迎游子,乡间小路亲情重;福挂柴门,屋内大堂笑语高”(宋晓可),从不同侧面描写了乡村的崭新面貌和人们的幸福欢颜。
春联书写胜景春光,寄情锦绣山河,大美风光,彰显中华各地的名胜古迹和城市乡村的新气象。2024年甲辰新春中国城墙全球征联的西安含光门联“春含瑞象,托一串驼铃,传来福讯;梦启长安,越千年故辙,缩短乡愁”(娄钰钗),安徽寿县征联的通淝门(南门)联“通流引梦,振翮图南,楚韵清嘉资豹变;淝水浮青,平畴织锦,春潮浩荡作龙吟”(周春季),描摹生动,想象丰富,寄托乡愁乡思。
春联展示新时代中华儿女开拓进取、建功立业的精神面貌。如“风自山海吹来,恰鲲化鹏抟,又见南国云趋,漫天霞蔚;梦随浪花绽放,正鸥欢鱼跃,试看东方潮涌,满眼春荣”(龙泉),以写深圳大鹏湾风光为主,饱含对南国的深情与热爱,更凝结着对祖国繁荣发展的期待与展望。
③与时俱进
春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运用各种艺术手法,增加春联艺术魅力,给人以审美享受。
在词法上,突出时代性。除了诗词骈赋文的运用,新词、科学名词、外来词等均可入联。2023年新春联“快递亲情,抖音拍出全家福;思归故里,微信翻开百姓年”(李小杰),将一些已流行社会的日常新词入联,写出了时代的特点和社会新生活;“万卷龙章,邀春作序;百年骏业,让梦开花”(王志),用拟人手法写出了人们对春天的向往和对梦想的追求。“兔舞巡宫中国范,龙腾破壁小康春”(陈慧萍)一联,“中国范”,也读作“中国范儿”,就是一个很有中国味道、民族气派的新词。还有一些领字、衬字、虚字、两个音节以上的数词等的运用,以及词类的活用转品等,也增加了春联的艺术表现力。
在句法上,增加文学性。春联的句式结构多样、变化多端,广泛吸收了诗词骈赋文等各种文体的形式,突破了以诗联为主要形式的藩篱。如修辞对格的当句自对、鼎足对、流水对、嵌字对、借音对、谐音对等,丰富了春联的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文学修辞的排比、拆字、顶针、设问、拟人,以及典故的运用,也拓宽了春联创作思维,提供了新的创新思路。如“新时代,新征程,谁开步快如脱兔;大目标,大变局,我争春勤似耕牛”(戚万丰),一个“谁”、一个“我”,自问自答的设问句式,充分表达了社会主义新时代主人翁的创业自豪感。在句式的安排上,春联大多以五七言为常见,但在一些重要场合,也有多分句句式的长短组合,这是为了适应不同建筑场所的需要,表达更丰富的思想内容,创新多样的艺术表现。有些春联的句式还作变格处理,我们不能看作是违律,而应视为一种突破与创新,也应该是合律的。
在声韵上,平仄的新旧声均可使用。即古汉语平水声韵(古声)与现代汉语普通话声韵(新声)均可使用,但二者不得混用,以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的需要。如2021辛丑年“百佳春联”征集活动中的“十四五新局,铆足牛劲;万千重美景,占尽春光”(卫国),其中的十、局、足,古声读作仄声,新声普通话读平声,符合联律。
万象更新,岁元肇启;卯归辰到,兔跃龙腾。甲辰龙年春节即将到来,让我们挥笔书春,创作更多更好更美的春联作品,以鲜明突出的主题、积极向上的内容、高雅大气的意境,凝聚起对祖国的热爱与祝愿。
(光明日报 作者:李培隽,系中国楹联学会会长)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印度海军快艇撞翻客轮 造成至少13人死亡
- (上海战疫录)上海迪士尼小镇恢复运营首日:人流可控、户外空位抢手
- 5月中国大宗商品指数为100.7% 较上月回升0.4个百分点
- 2023年中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5.2% 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
- 以色列炮击黎巴嫩南部致记者遇难 联合国秘书长致哀
- 黄河上游“河湟间”累计绿化国土面积超824万亩
- 财政部:上半年31个省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均实现正增长
- 多所高校宣布:恢复!
- 中越边境河口口岸今年以来出入境人员突破300万人次
- 以军轰炸加沙地带北部一栋建筑 已致93人死亡
- 平价店长红,品质是关键
- 外媒:北马其顿选出该国第一位女总统
- 瑞银预计:今年下半年国际油价中枢或在每桶80美元之上
- 中法环境月开幕 演员赵露思以推广大使身份亮相
- 大雾黄色预警:黄海东北部等将有能见度不足1公里的大雾
- 广州南沙网络安全产业创新联盟成立
- 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传出英语早读声
- 2023智慧城市发展论坛在深举行
- 国际足联错开罚单向广州俱乐部道歉
- 2024年上海口岸跨境电商出口单量同比增长12.4%
- 热门推荐
-
- 多国专家共话全球秩序 第十届“北阁对话”年会在北京大学举办
- “大江之歌”在沪开展 聚焦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
- 以军袭击加沙多地致数十人死亡
- 特朗普“封口费”案下周开审 推迟请求再遭驳回
- 埃塞俄比亚发生山体滑坡 致至少55人死亡
- 探店服务带来新商机
- 韶关江湾镇“生命通道”应急抢险完工 评估结束再恢复通行
-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金溪“菜园子”何以供应大湾区“菜盘子”?
- 专家学者齐聚北岳恒山论“芪”
- 【中国那些事儿】美学者:违反世贸规则 美国遏制中国经济增长政策注定失败
- 2023中国海博会即将开幕 线下展商数量创新高
- 贡献比G7还大,中国将继续担当世界经济火车头
- “无塑开学”强调4年 为何塑料书皮仍难“告别”
- 泉南高速发生多车追尾事故致2死4伤
- 浙江杭州“东坡学士”首店亮相 系西湖新文创品牌
- iPhone市场份额跌出了前五名,谁抢了?
- 北京门头沟潭柘寺镇灾后重建异地安置房汛期前交付
- 第三条定期航线!东航C919国产大飞机执飞“沪陕快线”
- 上海旅游节闭幕:接待市民游客3876.74万人次 对话全球展国际都市形象
- 加沙卫生部:本轮巴以冲突已致加沙地带42792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