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联中感受汉语魅力
春联通常由一副对联和一个横批组成,是中国人春节民俗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也是春节期间最具有代表性的语言景观。对仗工整、简洁明了的春联,表达了人民群众驱邪避凶、迎春纳福的美好愿望,为春节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氛围,也彰显了汉语的独特魅力。
文化词语构建民俗意象
春联力求营造春天将至、春节来临的氛围,充满了对生活、家庭、事业、社会和国家的美好祝愿。春联灵活选用一些相关文化词语来表现特定内容,一系列与春节民俗相关的词语被大量写入春联,构成了丰富的春节民俗意象。
春节意味着冬去春来、季节变换,大地从一片沉寂的寒冬迈向万物复苏的春天,带给人们春的消息、春的喜悦、春的希望,比如,“红梅含苞傲冬雪,绿柳吐絮迎新春”描绘了冬去春来的生动场景。新的一年意味着新的开始、孕育着新的希望,人们在春联中充分表达了辞旧迎新的喜悦心情,比如,“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爆竹声中催腊去,寒梅香里送春来”就是这种期盼的真实写照。在我国民间习俗中,辞旧迎新意味着一种生肖代表的年份即将过去,另一种生肖代表的年份即将来临,因此,用十二生肖相关内容来形容岁时更替的春联比比皆是,比如,龙年即将到来,“春节迎来春气象,龙年抖擞龙精神”便是一副大家喜闻乐见的生肖春联。
春节贴春联由挂桃符的风俗演变而来,在造纸业发达之后才改为纸质春联。春联习俗承袭了挂桃符避邪纳福的传统民俗意义,寄托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举凡国泰民安、物阜年丰、风调雨顺、添福添寿、招财进宝、平安喜乐等各种各样的美好祝愿都可以在春联中酣畅淋漓地表达。“民安国泰逢盛世,风调雨顺颂华年”“年丰人增寿,春早福满门”“财如旭日腾云起,富似春潮带雨来”等就是体现。
春联的创作者希望在有限的字数内传递无限丰富的内容,尽量注意上下联意义相关联但不重复,因此,以上三个方面内容在实际运用中并不是割裂的,一副春联中往往同时包含几个方面的内容,比如“春回大地春光好,福满人间福气浓”体现了春天来临和祝福两个方面,“春风送喜财入户,岁月更新福满门”则三个方面都有体现。
汉语特点彰显格律之美
春联在格律和规范上遵守对联的一般规则。春联张贴位置对称,格律之中富于变化,灵活之中蕴含规律,充分体现了汉语在词类、音节、声调、书写等方面的特点,契合了追求对称的中国传统审美观。
春联直接体现了汉语作为声调语言的特点。古有平上去入四声,其中上、去、入三声又统称为仄声。春联采用平仄相间的节律,上句的平声、仄声分别对下句的仄声、平声,并且上联末尾字用仄声,听起来字调高扬、意犹未尽;下联末尾字用平声,听起来字调平缓、悠然而止。比如,七言春联“春到堂前增瑞气,日临庭上起祥光”的格律是“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五言春联“天开新岁月,人改旧乾坤”的格律是“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这种巧妙的平仄安排,使春联诵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自带一种和谐的音律美。
春联充分体现了古汉语中单音节词占优势的特点。常见的春联以五言、七言为多,四言、六言和八言的少见,在一些院落或单位大门上也有十几字的长联。为了在有限的字数内增加容量、尽量表现丰富的内容,多用单音节词就成为春联的一种自然选择,一个音节可以用一个汉字记录下来,五言、七言的对联就能表示丰富的内容。比如,家喻户晓的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中,就全部是单音词;在“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中,“天、人、寿、春、福、门、增、满”都是单音词,只有“岁月”“乾坤”两个复音词。如果把单音词换成相应的复音词去表达,就会破坏对联的格律,篇幅也大大加长了。
春联巧妙运用了汉语句式特点和词类特点构成严格对仗。上下联句式结构相同,词性相同的词两两相对。虽然古人没有明确的词类概念,但幼儿从小就通过背诵《笠翁对韵》《声律启蒙》等蒙学读物,对词类的特点和对联的要求了然于心,在创作春联时不自觉地就会遵守词性相同、词义相对等原则。比如,在春联“盛世千家乐,新春百业兴”中,“盛世”对“新春”,都是名词;“千”对“百”,都是数词;“家”对“业”,都是名词;“乐”对“兴”,都是动词。
多样修辞烘托节日氛围
春联往往综合运用各种形象生动的修辞手法,丰富春联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贴春联本身带有仪式感和形式化特征,决定了春联的内容应该晓畅明白、简洁明了,以达到便于览颂和应用的目的。
除了最能体现春联特点的对仗、对偶、对举等修辞手法之外,春联还善于使用夸张手法。辞旧迎新之际,人们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都寄寓了最美好的祝愿、最热切的期盼和最深厚的情感。春联恰恰为这种浓郁深沉的情绪提供了表达的平台,使其以一种极度夸张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喜居宝地千年旺,福照家门万事兴”“一年四季行好运,八方财宝进家门”就带有夸张成分,春联中常见的横批“日进斗金、万事如意、万象更新、四季平安”,也蕴含夸张意味。
许多春联意义显豁、浅白如话,采用白描手法直陈内容。比如,“大地春回春意闹,人间喜至喜心开”“处处风光好,家家气象新”两联,意义非常简明直白。再如,“春花含笑意,爆竹增欢声”“雪爱梅花人爱雪,春回大地我回春”两联,采用了拟人手法;“迎喜迎春迎富贵,接财接福接平安”“行鸿运年年兴旺,迎百福岁岁平安”两联,分别采用了重复和叠字的手法,等等。
随着社会发展,春联也出现了不少新变化。在内容方面,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热词、高频词多了起来,比如,“生产科研双胜利,精神物质两丰收”“勤劳修筑致富路,科学叩开惠农门”。在书写形式上,印刷春联流行多年后,手书春联又重新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还有人追求春联的个性化表达,把动物图案、英文字母嵌入进去。这些带着戏谑色彩的“变异春联”,时尚生动又妙趣横生,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不管如何变化,春联给年俗带来的喜庆氛围不会变,春联所蕴含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不会变,春联彰显的汉语魅力也不会变。
(光明日报 作者:安志伟,系山西省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山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赛诺菲大中华区总裁施旺:将加速把创新疗法带给中国患者
- 原创音乐剧《星辰》在京首演 艺术再现“一座新城”的生长
- 湖南浏阳“小庭院”赋能乡村“大振兴”
- 青海将150种藏医医疗机构中药饮片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 巴基斯坦两起巴士翻车事故致30余人死亡
- 世卫组织官员称加沙地带现有供应只能维持24个小时
- 重庆中心城区发布网约车投资经营风险提示:运力远超需求
- 广州向国内首个载人飞行商业化运营城市迈进
- 我国经济运行积极因素累积增多 有信心高质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 澳学者:中国新能源发展是福音 美国在走“回头路”丨世界观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广东兴起“海洋牧场” “海上巨无霸”一个养殖期可收百万斤鱼获
- 专家学者聚海南共商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
- 美国众议院通过法案,旨在拘留驱逐犯轻罪的无证移民
- 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市中心再遭袭 已致5死24伤
- (新春走基层)“剑瓷之都”浙江龙泉华侨返乡叙乡情 城市日新月异露新机
- 近期猪价偏强运行 行业金融风险得到化解
- 注意防护!未来三天北京晴朗天气持续 白天将现中度霾
- 自然资源部:实施复垦复耕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 美丽上海建设与长江大保护如何“相融共生”?
- 中国气象局:今冬我国北方还有可能看到极光
- 热门推荐
-
-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网传中考泄题为不实信息
- 我国第三代人工心脏辅助装置推广应用
- 用光影定格“两岸一家亲” 台湾导演组团“登陆”寻灵感
- “四十不惑”福建永安一路“蝶变”向新
- 《中国2024亚洲国际集邮展览》纪念邮票发行
- 女子试岗被要求“陪睡” 西安警方:已对涉事公司总经理治安处罚
- 全球25%食材由我国生产 2023年我国食材消费市场超9万亿元
- 第100只破壳而出 濒危物种瓯江鼋迎来“重生”
- 广东丹霞山入选首批国家林草科普基地
- 36个杂技(魔术)节目将亮相第十二届全国杂技展演
- 2023年青海省与非洲各国贸易额达8.3亿元
- 2024年工业对湖南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1%左右
- 无限极发起“晚安宝贝”活动 为贫困地区儿童成长加油
- 来到中国留在中国 “老义乌”见证中国小商品畅达非洲
- 新一代锂电池隔膜黏合剂在湘潭研发成功
- 10部新片蓄势待发,谁能领跑国庆档
- 周鸿祎分享大模型十大趋势:2024将出现杀手级应用
- 美国总统拜登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通电话
- 百余名古陶瓷专家学者齐聚四川广元 探讨古陶瓷产业发展
- 接连曝出丑闻 日本政坛再现高官辞职“多米诺”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