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院士”陈景毅:国之重器“焊”卫者 在细微处见真章
陈景毅以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为载体,先后为江南造船培养超过500名焊工。 受访者供图
中新网上海5月3日电 题:“工人院士”陈景毅:国之重器“焊”卫者 在细微处见真章
中新网记者 许婧
这个“五一”假期,中国船舶集团首席技师、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江南造船)首席技师、第十六届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陈景毅难得停下手中的焊枪,陪伴即将高考的女儿;而就在假期前两天,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和不断试验,他攻关的一种新焊接工艺取得了重大突破,让这位新中国成立后江南造船第二代“焊王”颇为振奋。
中华技能大奖是我国技能人才领域最高的政府奖项,是给予高技能人才的顶尖荣誉,被誉为“工人院士”。
陈景毅回忆,得知获得中华技能大奖消息时,他正在“福建舰”上进行某个关键项目焊接方面问题的攻关,“当时很开心,感觉自己的技能得到了认可,付出的努力也得到了相应回报。”
对“工人院士”这一称号,陈景毅有自己的看法。在他看来,一线工人的研究与院士们的研究有区别,一线工人还是以技能为主,并在这个基础上有所创新和改进。他举例说,比如在焊接领域,技能人才是先有好的想法,再去实践,最后的成果一定要体现为在生产过程中提升质量和效率。
从业30余年,陈景毅秉承“研究是为了应用”的理念,不断探索如何攻克新材料的焊接,在异种钢、有色金属、高合金钢、低温钢及铸件焊接工艺方面取得了重大研究成果。
在大家眼中,凡是江南造船承建的国家重大工程,凡是重大工程遇到焊接难题,陈景毅总是冲在最前面,总是率先进行关键技术攻关,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航空母舰“福建舰”,大型水面舰艇“南昌舰”“海口舰”,极地科考船“雪龙2”,远洋测量船“远望7”等众所周知的大国重器都有他奋斗的身影,都曾记录下他攻克关键技术难题的故事,是名副其实的国之重器“焊”卫者。
在“福建舰”建造前期的特殊材料的工艺试验和焊接技术攻关中,陈景毅带领多名焊工完成“福建舰”模拟体分段建造,成功突破“福建舰”多种高强钢的高效焊技术,并在实船建造中成功应用,使船体结构高强钢焊接效率提升2-3倍,不仅大幅缩短了福建舰的建造周期,高效焊技术的应用使该船在建造成本上节省焊材和人工成本费用近千万元。
在“南昌舰”建造中,陈景毅创新工艺流程,严格控制重要设备装配间隙和精度,采用10余种焊接工艺和近20类工具工装,成功控制该设备的建造精度和强度的要求,优质高效地完成关键结构的制作,为后续系列船同类结构的制作提供了技术依据。
对陈景毅来说,他还记得自己工作中的“最难一关”:进行某国家战略产品模拟结构焊接工艺时,由于构架空间位置狭小、焊缝要达到100%无损探伤,便想到了搭载旋转架的方法,将直径3米的圆柱封头放置于此。圆柱一面光滑,另一面累计百米焊缝横竖交叉,陈景毅在光面架起3根工字钢,反复“开刀”再焊接,起到反应力作用,降低了焊接过程中的变形几率。焊了1个月,终于完成,成为了他最长时间的“作品”。“难是难了点,但我必须把这门手艺做好做精。”
积极开展新技术应用的同时,陈景毅牵头或参与编制的作业标准和专利的推广应用也提高了国之重器的建造技术水平。
陈景毅说,电焊工作又脏又累,但焊接是一项“精美绝妙的艺术”,必须在细微处见真章。“就我个人而言,当初选择焊接这一行,是出于对稳定工作的渴求和对焊接这门技术的好奇与兴趣。”
1989年陈景毅来到上海成为一名“沪漂”,1990年进入江南造船机装车间,成为一名船舶管道焊接学徒工。一年多的漂泊让陈景毅深感这份工作来之不易,进入机装车间那刻起,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学好焊接这门手艺。
工作中,陈景毅不管什么活都抢着干,焊完一根管子,带教师傅检验合格后又去焊下一根管子,很少休息。陈景毅积极主动的态度深受老师傅们喜欢,老师傅们只要有空就对他进行技术指导。就这样,他的焊接技术突飞猛进,两年不到就可以独立完成各项焊接任务。
江南造船历史悠久,向来就有师徒传承的习惯。“工匠不仅要技艺高超,更要为后世培育人才”,这是江南造船传承的传统。如今,陈景毅如师傅一样,将个人所学、所掌握的焊接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焊工,他以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为载体,先后为江南造船培养了9大类特种钢超过500名焊工,用工友们的话说,“陈景毅用手中的焊枪打造了一条传承的纽带。”
自1996年首次参加焊接比赛起,陈景毅多次参加各类国内、国际大赛,屡摘金牌,他把自己“摘金”的经验转化成成果,培育了一大批焊接高技能人才,享誉行业内外。他的带教学徒陈宜峰获得2012年“嘉克杯”国际焊接比赛第一名,并于同年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带教学徒陈国淦赴捷克参加第19届“LINDE金杯”国际焊接大赛,获得熔化极混合气体保护焊第一名。
“要注重选送一线技能人才参加技能大赛。技能竞赛一个平台可以培养出一位技能人才,就可以带动一大批人,以点带面,大家的创造力、工作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陈景毅认为,年轻学徒能吃苦、喜欢焊接最重要,因为只有热爱才能坚持。他也相信,随着我国高技能人才制度政策更加健全、培养体系更加完善、尊重技能尊重劳动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上技能报国之路。
“工作多年来,我深刻体会到,祖国的发展也给个人发展带来了机遇。我将继续用手中的焊枪去‘焊’卫更多大国重器,去培育更多优秀技能人才。”陈景毅说。(完)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AI+养老”,晚年更美好(“融”观中国)
- 云南优化新冠患者治疗费用医保政策:实施门急诊治疗费用专项保障
- 国家一级演员谢丽娜:演绎云南传统民歌新旋律
- 50秒制作1杯、24小时营业,机器人咖啡师将取代人类?
- 山西今秋再办文博会 首设“一带一路”文创专区
- 湖南江永以“节”为媒 释放乡村旅游新活力
- 演绎劳模故事致敬劳模精神 校园原创话剧《黄宝妹》在沪首演
- 在线旅游将迎新规 拟加强“行踪轨迹”保护
- 中国农业农村部:今年粮食产量预计首次突破1.4万亿斤
- 前三季度中国交通运输三大主要指标均实现增长
- (经济观察)车企角逐全固态电池技术 产业化提速
- 杭州西湖六和塔下180种牡丹“争春”
- 杨志军《雪山大地》:展现青藏高原波澜壮阔的历史变迁
- 江西省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
- 给种子办“分子身份证” 统筹推进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鉴定利用
- “二次元”消费奏响西安老商场复苏“小夜曲”
- 市民买折叠床发现标注“救灾物资”?上海回应
- 美国务卿布林肯将短暂访问以色列
- 泰国官员:进博会让泰企有更多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
- (新春走基层)二代“鸟叔”的首个护鸟春节
- 热门推荐
-
- 重庆首开直飞马来西亚槟城定期客运航线
- 韩国国会通过李在明拘留同意案 韩国政局再起波澜?
- 《全球粮食危机报告》:2022年全球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人口增至2.58亿
- 112国艺术家作品共聚中国美术馆一展丝路缤纷
- 中国高校打造“中式浪漫”毕业季
- 天津发布十大主题40条旅游精品线路
- 全国368个老字号品牌共展风采 上海中华老字号博览会启幕
- 粤港澳中医妇科高峰会议在穗举行 聚焦湾区妇科中医师培养
- 湖南娄底以紫鹊界梯田对话世界 用农耕文化交流互鉴
- 澳大利亚央行宣布维持基准利率在4.35%不变
- 聚焦水生生物保护 专家为长江禁渔“把脉问诊”
- 广西贵港:农光互补 “借绿生金”成就生态富民
- (经济观察)碳排放权交易迎新政:中国碳市场发展的又一里程碑
- 成都出台推动入境旅游加快恢复措施 提出“改善购物及支付环境”
- 如何拯救“玻璃人”?血友病药物研发瞄准预防性治疗需求
- 婚恋、生育和家庭关系……这场研讨会聚焦幸福家庭建设
- 工信部:强化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要求
- 青海海南:绿色发展基础更加牢固 现代产业体系更加健全
- 中国生猪养殖扭亏为盈 预计全年头均盈利约200元
- 章氏兄弟的“猴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