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种子办“分子身份证” 统筹推进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鉴定利用
统筹推进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鉴定利用
给种子办“分子身份证”(美丽中国)
核心阅读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提出,构建种质资源DNA分子指纹图谱库、特征库和数据库。目前,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长期库保存能力达到150万份,上线农作物品种DNA指纹库公共平台,推动农作物品种“分子身份证”信息共用共享,为种业管理提供强力技术支撑。
用好种子,识别是前提。目前,我国已构建起以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长期库及其复份库为重点,15个中期库、56个种质圃和214个原生境保护区为依托,省级资源库(圃)为补充的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长期库保存能力达到150万份。
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新收集作物、畜禽等各类农业种质资源53万余份,为培育更多优良品种夯实源头基础。
农作物品种“分子身份证”信息可共用共享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提出,构建种质资源DNA分子指纹图谱库、特征库和数据库。立足国家库(圃)保存的资源,开展库(圃)资源的基因型鉴定,探明遗传背景和构成,构建“分子身份证”;在基因型鉴定基础上,开展核心种质资源的表型精准鉴定。
2022年4月,由农业农村部主办、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承建的全国农作物品种DNA指纹库公共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公共平台一经推出,就受到了种业界高度关注,种子企业、检验机构和科研机构踊跃使用。
“公共平台形成了全国统一的农作物品种‘分子身份证’库。”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魏启文介绍,公共平台集纳了玉米、水稻、小麦、向日葵等品种的DNA指纹数据信息,确立了统一的DNA指纹应用规则。通过公共平台可以查询品种指纹信息、比对品种指纹差异、筛查推断未知品种身份,从而快速、便捷、高效辨别种子真假。
魏启文说,公共平台提供品种DNA指纹“点”对“点”和“点”对“面”的线上查询、对比、鉴定、分析功能,改变了长期以来不同作物、不同DNA指纹数据分散的状况,实现了品种“分子身份证”信息在全国范围共用共享。
推进种质资源精准鉴定,夯实种业振兴源头基础
丰富的种质资源,是育种材料的重要来源。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一级巡视员孙好勤说,我国是种质资源大国,近年来不断加大保护力度,夯实现代种业发展基础。
据介绍,农作物种质资源精准鉴定,是指围绕影响作物高产、优质、绿色育种和产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子,对具有目标优异性状的种质资源进行精准鉴定,明确其转化为亲本材料并有效应用于育种的技术路径。我国精准鉴定工作起步于“十三五”时期,以满足科研需要为主,仅限于少数品种,鉴定数量较少,尚未形成系统性、制度性安排。
为此,2021年,农业农村部按照种业振兴行动部署,全面启动农作物种质资源精准鉴定工作,旨在利用5—10年时间,完成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保存资源的精准鉴定,摸清资源性状数据家底。另一方面,我国还立足农业生产紧迫需求,突出高产、优质、绿色、抗病虫、耐盐碱、抗逆等重要目标性状,开展表型(连续3年多点鉴定)和基因型(重测序和芯片标记)鉴定,挖掘一批优异资源和基因,支撑服务种业创新和产业发展。
据介绍,工作启动实施以来,重点围绕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按照大豆玉米油菜、水稻小麦棉花糖料橡胶及大宗蔬菜果树、重要经济作物、小宗作物的优先顺序梯次推进。3年来,已经启动实施的作物种类达60个,获得的数据将集成到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系统,用于共享利用。
为种业管理提供强力技术支撑
DNA指纹是指具有完全个体特异的DNA多态性(生物的不同个体或者不同种群在DNA结构上的差异),因其个体识别能力足以与手指指纹相媲美而得名。“不需要进行田间种植鉴定,不受季节、环境等条件限制,结果准确,过程简便,DNA指纹鉴定可以为种子打造独一无二的‘分子身份证’,在种子市场监管检查、种子打假中,目前已成为重要技术手段。”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赵久然说。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副教授张战辉介绍,依托国家玉米改良分中心、省部共建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在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育种创新方面,全过程利用DNA指纹技术对品种真实性进行检测,确定品种繁种是否存在授粉混杂情况、参试品种是否为同一品种,以及培育出的新品种与其他已存在的品种是否有重合,助力育种源头材料种质资源创新。
魏启文介绍,DNA指纹技术加公共平台信息共享,在种业监管执法、侵权纠纷仲裁和保护育种创新等方面得到普遍应用,为保护种业知识产权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农业农村部连续3年组织开展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加强对重点基地、企业和市场监督检查,严厉打击非法制种、盗取亲本、套牌侵权、制售假劣等侵权违法行为。3年来,累计抽检种子样品近14.9万个,并对其中1.15万个样品开展了品种真实性检测,检出真实性不合格种子样品超440批次。
本报记者 常 钦
人民日报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以色列官员称不会接受哈马斯提出的停火条件
- 中国科技馆《致敬科学家——点亮科学梦想》暑期特别推出8集节目
- “上新”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是无声的“第一课”
- 北京启动防汛红色预警响应 提醒民众非必要不外出
- 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新规实施 为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者收罚单
- 中国驻日本大使吴江浩到任拜会日本创价学会会长原田稔
- 去往欧洲航运价格一路攀升 外贸企业如何应对?
- 肯德基、麦当劳的儿童节玩具,等不到“六一”儿童节?
- A股房地产板块周三走强
- 广西“龙舟水”期间突发21起地灾 17人成功避险
- 发挥以旧换新对扩内需的牵引作用
- 摩洛哥出动直升机持续为地震灾区空投救灾物资
- 甘肃研学旅行主题推介活动在西安举办 共同打造陕甘研学文旅圈
- 脑机接口正“接入”现实 伦理和法律问题不容忽视
- 33名在校生沦为犯罪“工具人” 检察机关作出不起诉决定
- 2024,AI将走向何方
- “碳”路先行|给矿山装上“数字大脑”:煤海探“绿” “智”取未来
- 江南华南等地部分地区将有大到暴雨 京津冀等地有高温天气
- CGTN民调丨非洲受访青年盛赞中非合作非凡成就
- 首届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四省边际诗歌节在浙江衢州开幕
- 热门推荐
-
- (经济观察)前瞻2025:利好政策可期,民生料获更好保障
- 运河浮沉:唐宋时期的漕运与古都洛阳兴衰
- 宁夏警方打掉一特大“帮信”犯罪团伙 涉案金额2000余万元
- 韩财长:韩国今年将向乌克兰提供2亿美元人道主义援助
- 一年新增乡村内容4.5亿条 抖音宣布将投入更多资源扶持乡村创作者
- (乡村行·看振兴)白洋淀畔的“桃源仙居”
- 容声冰箱“以旧换新”活动启动,将掀起绿色消费新热潮
- 《携手共建 绿色湾区》倡议书在穗发布 吁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 第三方支付国际标准取得新突破
- 7月17日央行开展27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 上海全力打造中国入境旅游“第一站” 新格局逐步形成
- 济南海关查获近800只蝴蝶标本 65只系濒危物种
- 东盟鼓励扩大以当地货币跨国结算 专家:去美元化已成全球趋势
- 湖南永州加速孕育文旅新业态 打造文化生态旅游名城
- 北京门头沟推进涉水车辆救援理赔
- 猫骨折了,我“破产”了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7月末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同比降0.08个百分点
- 楼市“以旧换新”能否激活市场需求?
- 安徽首个开放式交旅融合服务区启用
- 报告:红色旅游市场悄然年轻化 25岁以下游客占比近2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