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10桶酸辣粉8桶河南造 河南省人大代表冀支持酸辣粉产业发展
中新网郑州1月29日电(记者 韩章云)“中国10桶酸辣粉,8桶河南造。”借助电商平台,川渝小吃酸辣粉产业在河南“开花结果”。29日在持续举行的河南两会上,河南省人大代表、开封市通许县县长憨振强期冀,将酸辣粉做成大产业,助力开封市通许县建设“中国酸辣粉之都”。
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在2024年工作安排中提到,构建现代食品产业集群,聚焦休闲食品、冷链食品、预制菜、酒食品,建立“产、购、储、加、销”一体化现代食品全产业链条。
“我们通许县正在发展酸辣粉产业,正处在河南省重点产业链之一的‘现代食品产业集群’上,与全省的发展规划步调一致。”憨振强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应当加大对酸辣粉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助力通许县建设“中国酸辣粉之都”。
酸辣粉起源于四川川西一带,原是四川、重庆等地特色小吃,以堂食为主。
公开数据显示,近年来,河南依托大面积的红薯种植优势、强大的农产品加工能力和完善的物流体系强势崛起,占据全国80%以上酸辣粉销售市场份额。
其中,地处豫东平原的通许县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酸辣粉生产加工基地,具备日产酸辣粉240万桶、年产酸辣粉7.2亿桶的生产能力,占全国中高端速食酸辣粉产量的60%。2023年2月,通许县与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共建的“中国酸辣粉之都”揭牌。
“我们已经稳定了‘10桶酸辣粉、8桶河南造、6桶在通许’的‘江湖地位’,但这远远不够。”憨振强表示,通许县酸辣粉产量虽高,但品牌影响力还有待提高,龙头企业带动力偏弱,淀粉加工、调料生产、物流、电商等酸辣粉配套产业链条还不健全。
为此,憨振强建议,支持通许县淀粉产业园建设,补齐河南全省在红薯、马铃薯淀粉生产加工方面的短板;支持培育酸辣粉龙头企业,推动酸辣粉企业上市,发展跨境贸易,开拓酸辣粉国际市场。同时,打造通许县酸辣粉优质绿色原料基地完善,完善酸辣粉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培育出酸辣粉产业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金融机构逐步扩大对酸辣粉行业的贷款规模,“多措并举,将酸辣粉做成富民富财政的大产业”。
在憨振强看来,酸辣粉产业也应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他建议,应当加快河南全省酸辣粉数字底座建设,支持通许县酸辣粉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酸辣粉产业与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信息技术融合发展,建设酸辣粉全产业链大数据服务平台,打造酸辣粉大数据模块。(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河北全力抢修受损电力设施 出动抢修人员逾1万人次
- 哈尔滨的冰与火
- 没想到粥油 饭焦在中医学里能养生
- 巴西海军宣布在该国近海击沉退役航母“圣保罗”号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昔日“空壳村”变身“网红打卡地” 民族特色为牡丹江旅游添彩
- (乡村行·看振兴)北京大学生返乡就业当顾问:10年间深耕乡村运营
- 以色列总理称将继续推进司法改革
- “松弛经济”兴起 “解压”类产品受年轻人青睐
- 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有了路线图 系统部署五方面重点任务
- 中信银行发布2024年半年报:积极服务实体经济 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
- 建议加快完善预付式消费相关立法
- 美国航天局:滞留太空的美国宇航员将于2025年返回地球
- 澳大利亚两部长退休 政府将重新组阁
- 长沙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再添集群载体
- 进景区上厕所要买55元门票?桂林公布调查结果
- 为回国做准备!大熊猫“福宝”3月3日后不再与公众见面
- 洞庭湖水位10天上涨超5米 水面扩大至2510平方公里
- 今年春运买火车票有什么新变化?这份购票攻略请收好
- 做年轻的实力派,东风风神以技术与品质领航未来
- 哈尔滨春节假期前五天接待游客629.8万人次
- 热门推荐
-
- 11月份国家铁路发送货物量3.5亿吨 日均装车超19.4万车 创历史新高
- 七部门:未来5年基本构建国际领先的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体系
- 3人死亡 山西挂牌督办朔州平鲁区“10·16”较大道路交通事故
- 湖北航空客货“双枢纽”吞吐量居中国中部第一
- “我一个月工资不够支付托育费” 托育机构发展现状调查
- 全国首单“重点行业再制造产品进口试点”货物在上海自贸区顺利通关
- 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 京都万福寺再次举办黄檗文化灯会
- 感受奇石魅力 “步入和谐”精品观赏石邀请展在天津开展
- 春食野菜大有讲究
- 中国A股6月收获“开门红”
- 抗洪牺牲的吉林省临江市副市长夏琨被评定为烈士
- “投资上海 共享未来”海外行走进巴西圣保罗
- 西南华南等地有中到大雨局地有暴雨 华北黄淮局地有雷暴大风
- 安徽马鞍山、芜湖、铜陵防汛应急响应提升至三级
- 外媒聚焦“博鳌之约”:共享亚洲经济机遇 聚焦中国发展动力
- 国家发改委:三方面推进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重”建设准备工作
- 湘籍画家苏高宇回乡做“成长汇报” 近百幅佳作展现墨韵乡愁
- 韩国在野党称即刻开始代总统韩德洙弹劾程序
- 专家、创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共论新时代儿童文学理论与创作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