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2023年度美育教学成果展开幕 多位艺术名家出席
中新网北京1月16日电(谢雁冰)“美美与共”国家开放大学2023年度美育教学成果展16日在五棵松校区开幕,多位艺术名家出席活动。
国家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校长王启明在开幕式致辞中介绍了学校的数字化优势和办学特色。北京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郭石夫表示,美育教育就是德育教育,国家开放大学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平台。荣宝斋党委副书记、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范存刚指出,国家开放大学美育对于增强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有重要意义。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博士后工作站导师张志和表示,国家开放大学做美育,不仅是技法的学习,更要“功夫在诗外”,传授艺术文化正道。
1月16日,“美美与共”国家开放大学2023年度美育教学成果展在五棵松校区开幕。 谢雁冰 摄
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主任单威提出,国家开放大学应当面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分党组书记、副主席徐里指出,国家开放大学发挥自身“人人可学,时时可学,处处可学”的优势,开展面向全民终身学习的大众美育工作,是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实践行动,体现了人人皆可参与的全民性、文化自信的精气神和数字赋能的教学成果。
1月16日,“美美与共”国家开放大学2023年度美育教学成果展开幕,与会人员观看成果展。国家开放大学 供图
出席活动的嘉宾还参观了“艺术名家精品展”“师生作品和文献资料展”。展览展示了国家开放大学美育项目依托信息化技术优势,开展线上线下教学的全过程。观展人员纷纷表示,既有顶级名家杰作精品,又有零基础学员初试笔墨,为广大师生搭建了作品展示和交流空间。(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越经贸关系发展与法律服务研讨会在重庆举行
- 吉林长春四平等地再迎降雪 公路铁路民航受不同程度影响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大雾黄色预警
- 通广西最大侨乡高铁五一假期铺轨不停歇 预计年内通车
- 三大基金会共同出资3亿美元 支持全球健康领域科研创新
- 暑期外地游客赴成都菜市寻找“味觉密码”
- 巨头“抢滩”线上购药医保支付业务
- 美房地产巨头抵制佛州“限华”法案:所带来的后果将非常有害
- 如何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育界代表在渝展开交流
- 北约秘书长:为“入约” 瑞典已采取重要步骤以解决土耳其担忧
- 韩国仁川一酒店发生火灾 至少18人受伤
- 北京公积金贷款11月1日起执行“认房不认商贷”
- 焦点访谈:适老化改造 让养老变享老
- 加拿大将为新民主党前党领布罗德本特举行国葬
- 财政部:5月全国发行新增债券4819亿元
- 1.06亿人次,超2019年同期!端午出游很“热”
- 【世界说】意大利金融专家: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很荒唐,贸易合作利长远
- 汉口火车站出现旅客滞留情况 武汉铁路致歉
- 浙江大学生毕业返乡做“莓”创客 新技术服务“土”产业
- 古籍活起来,文脉传下去(金台随笔)
- 热门推荐
-
- 电视剧《繁花》的“不响”与“响”
- 安吉拉·兰斯伯瑞: 演了半辈子配角,60岁迎事业巅峰
- 青海清洁能源装机和绿色电力发电量占比均居中国首位
- 中新真探:近视的人也会得老花眼
- 港股高收逾百点 业界料持续整固
- 2023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启动
- 八角湾创新大会在烟台举办 中外专家把脉电池材料创新发展
- 国际识局:欧洲禁令不断!乌克兰“谷物僵局”如何破?
- 合理膳食适度运动便能治愈
- 东南亚旅游降温:游客“亏钱”退订泰国旅游产品,春节期间上海往返曼谷机票降价近四成
- 国际最新研究称,有证据表明南美兽脚类恐龙受骨病困扰
- 以军称已在约旦河西岸逮捕584名巴勒斯坦人
- 2023中国自动化大会在渝召开 业界共论产业未来
- 新疆首个中学考古社:用教育连接“丝绸之路”
- “香港青年创未来——北京考察之旅”交流团到访石景山
- 北京朝阳区市场监管局对“实况厨房”“京门楼”立案调查
- 2021广州米其林指南发布 104家餐厅入选
- 当书法遇上奥运:艺术家写“福”送“福”“为奥运喝彩”
- 国家统计局:2025年CPI有望温和回升
- 甘肃以“智”赋能产业优势和县域特色 享15条“干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