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洋长篇报告文学《磅礴金沙》出版 书写大国重器磅礴伟力
中新网昆明11月19日电 (木小满)云南作家沈洋“磅礴三部曲”收官之作——长篇报告文学《磅礴金沙》近日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该书围绕乌蒙山金沙江下游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乌东德四座超级水电站的建设,及水电移民和云南各族人民作出的贡献,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现代化建设的水电交响。
沈洋,70后,云南昭通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多年来,沈洋扎根彩云之南,用“磅礴之笔”书写“磅礴之地”,已在《中国作家》等报刊发表作品百余万字,作品曾被《小说选刊》《散文选刊》等刊选载。在推出《磅礴金沙》之前,他已出版长篇小说《大救驾》等文学作品15部。其中,中篇小说《包裹》被改编为同名电影;长篇小说《万物生》被改编为同名电视剧;中篇小说《易地记》获第十一届《小说选刊》年度大奖,被改编为电影《安家》,获第三届亚洲华语电影节长片单元最佳影片等多个奖项。
近十年来,沈洋将目光投向金沙江两岸,围绕昭通乌蒙山贫困地区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的时代巨变,先后创作《磅礴大地》《昭通:磅礴之路》两篇“磅礴系列”报告文学,广受好评。其中,《磅礴大地》作为云南省向“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献礼丛书重点推出;《昭通:磅礴之路》获得第九届徐迟报告文学奖提名奖、“书香昆明”云南十大好书奖。
此次新出版的《磅礴金沙》是沈洋“磅礴三部曲”的收官之作。全书20余万字,以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乌东德四大水电站的建设时间为经、人物和事件为纬,全方位呈现了四座超级水电站的建设故事,及水电移民的阵痛、重建家园的艰难和蜕变后的新生,进一步彰显了水电建设者及云南各族人民在“国之大者”面前的责任担当和无私奉献。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徐剑为该书题写了书名,并评价:“金沙水拍,化雷电万钧;乌蒙磅礴,挡高峡平湖。新世纪以降,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和乌东德四座超级水电站横亘于金沙江上,成为西南中国的一道奇观。从小远眺金沙江长大的沈洋,以十年山野行走,走村入户,深入施工现场,见证了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的建设场面,塑造了一群惊天动地的平民英雄形象,复活了大山包上的文学记忆,堪称一部磅礴浩荡的江河传,一段荡气回肠的移民史,一曲悲壮激越的时代歌。”
著名作家、评论家张永权认为,沈洋的“磅礴三部曲”具有宽广深邃的视野、宏大纷繁的结构、雄伟壮丽的气势、引人入胜的感人故事和别有风味的“沈洋叙事”,是给伟大时代和人民的献歌,也是颇具史诗品格、文学记忆的磅礴书写。尤其是新创作的《磅礴金沙》呈现了世界最长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的宏大建设场面,写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时代主题,可谓大题材、大书写、大境界。
记者了解到,为创作《磅礴金沙》,沈洋历时10年的时间、行程数万公里,跨市县采访建设者、移民群众和干部达300余人。沈洋认为,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作家,责无旁贷肩负起记录时代、为时代立传的责任。
“文学的优势在于不需要太多物理辅助,拿起手中的笔即可记录。”沈洋表示,文学作品与时代同频共振,才能凝聚人心,传递更多正向价值观。他将一如既往“立誓言、为民生,著文章、画时代”。(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2023厦门国际秋季茶博会为经济复苏注入信心与动力
- 从10.64%到66.16% 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有成效
- 特朗普谴责拜登向乌提供集束弹药:或致“第三次世界大战”
- 链接世界 共创未来
- 旅客入境时违规携带439只甲虫被查获 部分甲虫有活动迹象
- 以色列总理称将继续推进司法改革
- 财政部:1-4月,国有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8%
- 工业剧:聚焦中国工业的“硬核时代”
- 山西上党数千亩高粱播种 规模化种植“唤醒”撂荒地
- 住建部:2023年建筑业总产值达31.6万亿元
- 港股三大指数齐涨 科网股表现强势
- 前十月中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同比增10.6%
- 第六届海南健博会开幕 琼健康产业聚集效应渐显
- 新能源车1月销量放榜,市场格局“变阵” 混动车型或有大爆发
- 南京将再为困境青少年筑百间“梦想小屋”
- 大连发生一起交通事故致1死3伤 肇事驾驶员已被控制
- 旅日大熊猫“彩浜”迎6岁生日
- 中国经济信心说|国货“潮品”比翼齐飞 百年老店“出圈”有秘诀
- 中国电信在香港首发手机直连卫星业务
- 洞窟式沉浸体验剧《乐动敦煌》首演 讲述千年莫高窟“音乐之声”
- 热门推荐
-
- 叶铭汉院士百岁华诞 捐赠300万元奖励青年科研人员
- 漫步京城会馆戏园
- 三季度中国民航业总体运输规模基本恢复至疫情前
- 广州受冷空气渗透 启动寒冷Ⅲ级应急响应
- 探访安宁疗护病房:陪伴患者走夜路的“生命摆渡人”
- 65.4%受访者希望从小学就开始重视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 兰州高新区探招商新机制:要以“亩产”论英雄
- 日媒:“为什么是这六国?”
- 合肥警方创新推出为民利企措施 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
- 研究发现:每周至少喝3次茶更长寿
- 报告称2026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有望突破万亿
- 香港话剧团在北京演出粤语《天下第一楼》
- 解锁暑期旅游的“N”种打开方式 研学游、生态游热度高
- 掏耳一时爽 伤耳大麻烦
- 羽绒服里穿得越多越暖和?
- 国家二级运动员变身森林消防员: “蓝朋友”伊斯图请入列
- 广东侨乡信宜窦州墟:邂逅乡愁 点亮县域消费新业态
- 5月不减肥,6月徒伤悲 减肥路上这些坑你踩过吗
- 深中通道主线贯通
- 拎包就走即将实现?中泰游客“双向奔赴”近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