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成为网络动画的底色
网络动画是数字时代的新兴艺术形态和文化业态,是全年龄段受众都乐于接受、用心欣赏的文艺形式,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在线动画市场规模达285.8亿元。网络动画特色鲜明,市场潜力可观,既充满机遇,发展空间广阔,同时又面对许多新课题和新挑战,需要寻找到独有的创作规律和传播特点。观察网络动画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路径,可以发现,传统文化正在成为网络动画的底色,成为网络动画实现健康、有序发展的底气。
网络动画的出现,拓展了动画的创作风格和传播方式,其内容和形式都在不断追求创新。网络动画呈现出新的动态视觉效果与创意,借助不断翻新的动画技术,呈现更加生动、绚丽的视觉效果,并以独特的、富于时代气息的创意吸引观众。比如,网络动画《三体》关注科幻小说这个热门题材,故事的想象力令人惊叹,强大的视听冲击力给人带来沉浸式的体验,画面风格写实感与厚重感并重,跟原著的宏大气势和史诗风格相呼应。
伴随短视频平台的兴起,网络动画形式更为多样,动画不再是原本横屏构图、单集完整故事的单一叙事形式,而是出现了一系列竖屏构图、结构精巧的短剧动画。有些传统文化题材的网络动画作品,以极短的篇幅,精准还原和表现生活细节,重在展示传统的美好和文化的氛围,更多强调人物个性、画面风格和文化气息,更加突出快节奏与戏剧化。对于这类网络动画,观众利用碎片时间就可以观看,剧集更新更快,也更容易产生黏性。动画短视频具有强大的文化信息传播潜力,可以说是网络动画寻求发展突破口的新方向。而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网络动画的推广和传播提供了广阔舞台,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创作者也更容易、更快捷获知观众的感受,在后续的创作中及时进行调整。创作者与接受者在网络空间里开展更直接的互动,让网络动画的创作少走弯路,二者的理念更加合拍,从而可以提升创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网络动画数量激增,创作内容中也出现了更多细分领域。网络文学的改编作品尤其是传统文化题材的网络文学作品,成为网络动画的主要内容板块。有的作品由网络文学平台牵头,将网络小说作品交给动画制作公司进行可视化改编,成品后再投放到网络视听平台播放。有的则由网络文学平台和网络视听平台直接合作,实行“网文漫改计划”,打造一条高效率、流水线的制播产业链。据统计,2021年播放量排名前十的网络动画中,一半以上为网络小说改编作品。改编成网络动画的网络小说往往是网文平台的重磅作品,具有大量初始用户,由网文改编的网络动画就有了用户的“基本盘”。优秀网络小说到网络动画的转化过程,有利于促进文化消费、激发文化活力、强化文化价值。
同时,也需要看到,网络动画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创作质量参差不齐、总体上创新乏力、作品内容比较单一的问题。有些网络动画作品过于依赖改编题材,而且题材大多局限于魔幻、仙侠等类型,缺乏独特性、创新性和多样性,从而导致审美疲劳,创作空间比较有限。如何不断开拓新方向和新领域,挖掘原创题材的潜力,为网络动画进一步发展提供动力和能量,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和思考的问题。
网络动画要不断持续发展和进步,必然要强化原创作品在其中的占比。只有抓住网络传播的特点,根植于动画创作规律,关注网络受众的特征,从网络这片土地生长出来的艺术作品,才能具有更为旺盛的生命力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原创网络动画创意的重要源头和主要素材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蕴浓厚、博大精深,深刻体现着中华民族特有的认知思维、思想内涵和精神风范,深刻展现着东方哲学的深度、力度和高度。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挖掘和呈现,是网络动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方向和必然路径。
网络动画作品《中国奇谭》聚焦中国神话与民间故事,以现代视角进行全新的解读与再创作,得到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和市场的热切反响。剧中被职场困扰的小猪妖、胡同里的神仙精灵、山中的独行书生等原创的人物形象源于传统文化,又鲜活、生动、接地气,与现代人心灵相通,因而让作品迅速获得很高的关注度和普遍赞誉。
一系列高口碑原创网络动画,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题材资源和价值来源。网络动画的特点就是能够创作独一无二、带有鲜明个性特征和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实现跨平台、跨媒体传播。因而塑造更多有中国特色、原创的经典艺术形象,进一步提升网络动画的整体品质和特色,才能使之成为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一个重要文艺样式,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一股重要力量。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开发原创题材,不仅是文化传播的需要,更是网络动画观众的审美和情感需要。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受青睐,正在成为一种新兴的潮流。观众对于网络动画的风格探索有着越来越高的期待。这不仅源于大家的文化认同和精神需求,也源于整个社会的文化氛围。有了需求,如何找准方向,创作出更好的作品,是值得创作者深入思考的问题。在开发优秀传统文化题材时,需要守正创新,不仅要深刻理解文化内涵,更要了解观众的心声,让好的内容、好的理念、好的创意落地,在观众的心间生根发芽。
网络动画作品既要满足观众的情感和审美需求,又要引起观众的深入思考,引导他们的心灵成长,开阔他们的视野,这就需要网络动画在创作中不断创新开拓,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结合不同艺术形式,充分运用现代动画新技术,着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这样才能让网络动画具有持续发展的动力,打通与观众情感交流的渠道,让中国的动画在网络平台这条新赛道上跑得更远、更稳。
(作者:葛竞,系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副教授)(来源:光明日报)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研究:新冠疫情期间美国儿童因枪击死亡人数翻倍
- 营养改善计划惠及农村学生3.5亿人次(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 中澳学者、艺术家及心理学家共同探讨艺术疗愈理论与实践
- 2024湖南国际文化旅游节在张家界开幕
- 印尼官方预计2024年经济增长5.2%
- 中铁置业城市运营公司与麦当劳中国开展战略合作
- 第十三届中俄文化大集开幕 新增中俄民间文化长廊
- “神州北极”漠河再现极光美景 众多游客秋日追光
- 深改再向前 | 联农共富 看“兴农人”大显身手
- 上海2023年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10.62% 将建专利转化资源库
- 2024年大湾区创新生态大会在广州举办
- 北京人口老龄化呈加速趋势 多措减少养老“后顾之忧”
- 湖南零陵发展中药材产业拓宽农民致富路
- 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陆运河三大枢纽全面进入主体结构施工
- 改善抑郁,锻炼比药物更有用
- 测试报告说法不一 激光电视让家长半信半不信
- “湖北造”智能家电力拓海外市场
- 纪念上海台盟组织成立75周年大会举行:饮水思源 征程同行
- 陕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速 签订技术合同4.9万余项
- 2024年7个假期天津累计接待游客7119.7万人次
- 热门推荐
-
- 美媒:从85%降至58%,美元主导地位在全球加速失守
- 《江山如画》民族音乐会登台莫斯科大剧院
- “从中国到秘鲁”,习主席曾引用的这一典故,有何深意?
- 为什么急性心梗冬季高发?
- 西北华北等地有大风沙尘天气 江南贵州东部有强降雨
- 一杯酒,敬青铜大立人!
- 这群00后,要接“黄梅薪火”
- 四川瓦屋山景区1名游客被飞石砸中身亡
- 山丹马场生态画卷展新颜
- 家电以旧换新工作深入开展 销售额超2000亿元
- “沙漠荒山”变“塞上绿洲” 原创民族歌剧《小老杨》首演弘扬“右玉精神”
- “录音门”进展:韩第一夫人部分胜诉,媒体判赔5万多
- 2023中国国际皮革展览会共享新机遇
- 湖南东安加速特色农产品产业化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 京津冀与粤港澳:城市群时代,如何协同推进文旅融合?
- 加州山火肆虐防火新规却多年未落实 美议员:太失败了
- 普京签署关于俄罗斯在海外被扣押资产的总统令
- 广西重大建设项目按下“快进键”
- 读懂老年人“埋”在短视频里的情感需求
- 以军称空袭黎巴嫩首都 黎媒称袭击造成5名儿童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