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从85%降至58%,美元主导地位在全球加速失守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印度、巴基斯坦、伊朗、俄罗斯等12个国家刚刚举行的一场国际会议吸引了全球多家媒体的关注,这次会议最重要的议程就是“去美元化”,推出一个可替代SWIFT的新的跨境支付系统。今年以来,俄罗斯、巴西以及伊朗等中东国家正在加速同美元“解绑”,引发各界关注。从美联储暴力加息到当下正持续的美债危机,美元的角色都在令全球许多国家越来越警惕。
十二国会议
美国“商业内幕网”26日报道称,在本周于伊朗举行的亚洲清算联盟峰会上,俄罗斯和伊朗等国在讨论如何绕开美元。官员们表示,放弃美元是许多国家面对“美元武器化”的必然反应。
根据伊朗《德黑兰时报》24日报道,峰会期间,伊朗央行行长与俄罗斯、巴基斯坦、白俄罗斯等国的央行负责人密集讨论了在双边贸易中使用本币结算的话题,另据伊朗国家电视台24日报道,亚洲清算联盟成员国还决定计划在一个月内推出可与SWIFT系统相媲美的系统,称其可满足成员国之间清算货币交易的一切需求。
伊朗第一副总统穆赫贝尔在会议期间表示,“去美元化不再是各国的自愿选择,而是各国对‘美元武器化’的必然反应。”他还表示,美元的疲软对美国的全球影响力构成极大挑战。因此,伊朗将加强与其他国家,尤其是亚洲清算联盟成员国的经济联系。
成立于1974年的亚洲清算联盟目前共包含9个成员国:孟加拉国、不丹、印度、伊朗、马尔代夫、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俄罗斯、白俄罗斯和阿富汗也派出代表出席了本次峰会。
沙特“阿拉比亚”电视台报道称,“去美元化”的概念包括减少对美元的依赖,以及推动其他货币在国际贸易中的使用等。这种努力可以通过多国共同促进本国货币进行双边结算来实现,从而降低美元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另据俄罗斯媒体透露的消息,今年夏天举行的金砖国家峰会上将讨论“为成员之间的跨境贸易创建一种新型货币”。埃及、沙特、阿联酋等中东国家已经表示希望加入金砖国家。有阿拉伯媒体表示,中东地区的“去美元”道路正越来越宽。
从85%到58%
“去美元化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进行。”彭博社近日的一篇报道援引数据分析称,如今美元在全球各国政府外汇储备中所占比例大约为58%。这比2001年时的73%有了明显下降,而上世纪70年代末,美元在外汇储备中的占比还高达85%。有舆论认为,在这样的大趋势下,中东国家同美元加速“解绑”对美元地位的冲击显得尤为明显。原因在于,维护美元霸权的重要基石“石油美元”体系被撼动。
“在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让美元脱离同黄金的直接挂钩后,同沙特等国达成了一个重要的交易——以军事援助换石油美元,即以美元结算石油贸易,同时承诺给中东提供‘安全保障’。”《货币战争》系列丛书编著宋鸿兵25日向《环球时报》记者这样讲述了美元在中东独特地位的由来,“后来,美国要求沙特等国把赚来的石油美元再投向美国国债,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宋鸿兵认为,由于全世界都需要石油,而石油贸易绑定美元后各国外汇储备都以美元为主,这对美国的美元霸权形成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摩洛哥前经济与财政大臣瓦拉卢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俄乌冲突升级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通货膨胀和贫困问题加剧,社会矛盾也随之激化。同时,美联储持续的紧缩货币政策对中东多国经济困境的恶化起到了重要推手作用。
“在长期对美元依赖后,沙特等中东国家的思路开始产生根本性改变”。宋鸿兵告诉记者,美国名义上在中东实施“用石油美元换安全”的政策,但实际上在中东发动了好几次战争,地区的安全状况非但没有提高,反而越来越乱。“中东国家长期对发展经济、实现技术升级、完成工业化充满渴求,跟美国合作多年后却发现工业没有得到发展,因为美国只是提供军火。”
国际货币即将迎来新的周期?
“历史上,中东地区的能源贸易曾被英镑、黄金和美元等货币主导。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一些中东国家开始考虑减少对单一货币的依赖。在经历了疫情和眼下俄乌冲突持续进行的情况下更是如此。”瓦拉卢表示,“从历史的纵向来看,美元对中东统治的兴衰,也在一定意义上意味着国际货币即将迎来一个新的周期和轮回。”
埃及《财经周刊》杂志副总编侯赛姆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首先,全球经济格局的演变和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对国际货币体系产生了影响。“随着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它们的本币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逐渐增加,美元在外汇储备中的相对比例下降。其次,对美元霸权的质疑和全球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也可能促使一些国家多元化其外汇储备。
据伊朗英语电视台25日报道,亚洲清算联盟峰会期间,该组织将寻求接纳新成员,以协助这些国家的去美元化行动。
沙特“阿拉比亚”电视台的报道也提到,尽管去美元化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引起关注,但实施起来并不容易,美元在国际贸易和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相当强大。因此,一些国家和地区试图在双边贸易或区域贸易协定中推动多元化支付方式,并逐渐减少对美元的依赖。
在这条道路上,南美比中东的步子似乎迈得更远。为降低拉美地区对美元的依赖,促进地区贸易,巴西、阿根廷等国已经在讨论打造共同货币“苏尔”。但这一过程的复杂性也让南美国家体会到,取代美元作为国际支付体系主导货币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今年以来,面对强势美元,阿根廷比索等南美货币面临较大贬值压力,进一步增大南美国家所面临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和资本外流风险,也降低了政府的偿债能力。
即便南美多国对摆脱美元依赖的愿望十分迫切,但阿根廷《财富》杂志25日的报道分析称,在拥有不同经济结构和政策的国家之间进行货币协调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货币联盟体系中,各国央行面临着所谓的经济政策“三难困境”:不能有固定的汇率、自由的资本流动、独立的货币政策。巴西和阿根廷,乃至拉丁美洲,是否已经准备好开发一种共同货币还很难说。
美国《大西洋月刊》杂志分析称,“苏尔”距离真正发挥作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根据欧盟的经验,建立共同货币体系要求区域内各国拥有稳定的政治制度,共享相同的宏观经济政策观念。巴西总统卢拉此前也强调,“苏尔”的目的不是取代拉美国家货币,而是作为贸易和资金流补充。
侯赛姆认为,尽管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比例不断下降,但仍然是全球最主要的储备货币之一,在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中仍具有重要地位。从这个角度说,“去美元化”不可能一蹴而就,依然任重而道远。宋鸿兵也对记者分析称,美元本身的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在促使大家推动“去美元化”,但取代美元还需要经历一个比较漫长的进程。
【环球时报驻埃及特派记者 黄培昭 环球时报记者 杨沙沙 王佳琳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辛斌 柳玉鹏】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美对华:口头“示好”的背后算计
- 中欧班列运输能力持续增强
- 第十二届中国(湖南)国际矿物宝石博览会在郴州开幕
- 贾跃亭回应FF退市传闻
- 多地明确骑电动自行车须戴头盔 有城市免费赠送
- 因“网”而变!互联网新产品、新技术赋能多维生活
- 常刷手机眼睛干,不妨试试这几招
- 高考志愿填报,这些热点问题需要关注
- 成都发布暴雨蓝色预警 个别地方有7级以上阵性大风
- 车臣领导人:车臣部队已出发平叛
- 湖北十堰“飞天种树”3万余株以“绿”惠民
- 山西启动“趣享山西好风光”城市名片联动计划
- “2023年中华文化大乐园——斐济苏瓦营”圆满闭幕
- 中外记者走进北京老城区 感受历史文化传承创新
- 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山山相望 茶茶飘香
- 博物致知丨博物馆里,中华文明的4691.6万个信使
-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新绛:大棚黄瓜忙上市 遥遥领“鲜”促增收
- 摩洛哥国王主持召开工作会议 讨论启动紧急计划抗震救灾
- 指尖上的春节 一双巧手剪出吉祥如意
- 让传统村落“活”起来 浙江高校学子用创意筑梦乡野
- 热门推荐
-
- 山西超特高压线路首次使用无人机带电除冰
- 官方继续强调:推动将文物安全纳入政府年度考评体系
- 中国全面进入主汛期 淮河流域将出现洪水过程
- 包邮双向行 新疆快递业加速“跑起来”
- 中国新能源车企蔚来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开设用户中心
- 连续两天!俄称击退乌军新进攻 乌克兰:嘘……
- 韩警方对警察厅厅长赵志浩官邸展开扣押搜查
- 全国政协委员王宁利:建议眼科手术减少使用一次性耗材
- 8400万新业态劳动者 要有“跟得上”的权益保护
- 第三届“光影中国”荣誉盛典举行 12项荣誉揭晓
- 泰国榴莲重要产地开摘榴莲 办榴莲节庆祝
- 夏季不打烊 冰雪产业生态链走向四时
- 落实民法典规定对职场性骚扰坚决说“不”
- (乡村行·看振兴)小酸枣大产业 科技助力山西临县枣产业高质量发展
- 上半年中国铁路发送旅客17.7亿人次
- 法国要为科创快车装上“导航仪”
- 过度包装该瘦身了
- 中新健康丨从“宝藏茶饮”到养生夜市,中医药掌握了什么“出圈密码”?
- 跨国公司高管为何密集访华?释放哪些信号?
- 2023年,这些“友谊使者”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