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天际流,荆楚百万年
这里,是湖北,
——古人类重要发祥地、东方人类的故乡,
——农耕文明发源地、长江中游持续千年的文明中心,
见证了曾国的传奇、楚文化的璀璨夺目。
绵延百万年的历史文化遗产,共同诉说着:
荆楚文化是悠久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
01
“三人成众”,
实证百万年人类史
7月11日晚,备受瞩目的“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再登央视《探索 发现》栏目。“化石从十堰市学堂梁子遗址顺利提取后,已移交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目前正全力进行室内修复和多学科研究”,项目负责人陆成秋说。
3号头骨比1989年、1990年发现的1号、2号头骨更难得,是迄今欧亚内陆同时代最为完好的古人类头骨化石,保留该阶段人类重要而稀缺的解剖学特征。
“三人成众,见证了一个直立人群。”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称,“郧县人”处于古人类演化一个重要的关键时段,实证中华大地百万年人类演化史。“考古成果研究表明,东亚区域的人类从直立人到早期智人,再到现代人是连续演化的。我们现在站的地方应该是我们祖先的老家,是东亚人类的发源地之一。”
从距今约200万年的建始人,到约百万年的郧县人,再到约20万年的长阳人、约10万年的黄龙洞人,湖北是我国发现古人类化石遗存最多的地区之一,古人类遗迹的富集和系统性全国仅有、世界罕见。
02
曙光乍现至持续千年,
文明于此起源
距今约8000年的宜都城背溪“太阳人”石刻,“太阳人”头顶之上有圆形太阳纹,射出23条光芒线。城背溪文化先民膜拜太阳——象征农业丰产的神,农业于长江中游出现。
湖北地处长江中游,文明进程源远流长,城背溪“太阳人”石刻、黑曜石雕塑人像、城河遗址大型合葬墓、屈家岭高温黑釉陶器,及石家河古城,是长江中游从文明起步逐步走向辉煌的见证。
约5900至4200年前的荆门屈家岭遗址是长江中游最早发现、极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大型聚落遗址,是农耕文明重要发祥地,出土大量史前稻作遗存、发现长江中游所见最早的粟作遗存。陶胎最薄处仅0.5毫米厚的蛋壳彩陶,精美的彩陶纺轮,大量出土的史前稻作遗存,则见证屈家岭遗址及屈家岭文化辐射区域制陶、纺织和农耕技术的发达。
“中华第一凤”玉团凤出土于天门石家河遗址。石家河玉器神人头像、龙、凤、鹰、蝉等造型,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商代妇好墓出土的玉鸟,形态与石家河玉凤惊人相似;三星堆神秘青铜人像,与石家河玉人像獠牙、纵目、大耳朵等造型一脉相承。
国家文物局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之夏商周课题项目组组长、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方勤称,石家河遗址前后持续数千年,其鼎盛时期距今大约5000年到4000年,城的面积最新确认为348.5万平方米,是迄今所见长江中游规模最大、等级最高、延续时间最长的史前城址。石家河印信台大型祭祀场所、谭家岭高等级敛玉瓮棺、三房湾大型专业制陶作坊等,多维度揭示了早期中国的文明基因。
长江中游已发现和确认的史前城址达20余座,绝大多数分布在湖北。石家河古城作为这一区域的中心,已具有都邑性质,不断整合文化与资源,引领长江中游向前发展,使其成为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区域。
03
“金道锡行”
支撑早期国家崛起
7月11日,湖北省博物馆“一起讲好荆楚故事”暑期夏令营开营,小小讲述人们惊喜地发现,该馆十大镇馆之宝中有两件是曾国青铜器——曾侯乙编钟和尊盘。其实,曾侯乙墓出土青铜器还有很多,有联禁铜壶、铜鉴缶、铜鹿角立鹤等,件件堪称稀世珍宝。
从叶家山、郭家庙、苏家垄,到枣树林、义地岗、擂鼓墩,曾国出土青铜器成千上万件(套),加上传世青铜器,总体数量更多。仅曾侯乙墓,出土青铜器就超过10吨。
大量青铜文物背后,隐藏着曾国怎样的秘密?
原来,曾国属周王室同姓诸侯国,在西周早期立国,始封地位于古代一条重要的南北通道——随枣走廊上。随枣走廊正是“金道锡行”的主线路,即古代铜路的南方线路。曾国受命于周王朝,承担着控制、运输、管理南方铜、锡资源的职责,确保其源源不断地经随枣走廊再北上运至周王朝。
有学者认为,“金道锡行”支撑了早期国家的崛起,大量的铜、锡资源运到中央王朝,为创造辉煌的青铜文明奠定基础。
武汉城市之根盘龙城,作为商王朝统治南土的据点,出土大批青铜器,被认为是长江流域早期青铜文明的中心。
04
楚统一长江中游
为秦统一中国奠定基础
北有兵马俑,南有熊家冢。
保存完好的楚王陵,气势恢宏的车马阵,精美绝伦的出土文物,令参观荆州熊家冢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海外游客,惊叹不已。
楚国立国之初,方圆区区五十里,国君爵卑位低。凭着筚路蓝缕的进取精神,数百年后,其疆域囊括半个中国,“地方五千里”,成为屹立世界东方的第一大国。
著名楚文化专家刘玉堂认为,楚人在八百年的漫长岁月中,不仅创造了炉火纯青的青铜冶铸、精彩绝伦的丝织刺绣和巧夺天工的竹木髹漆等物质文明成果,而且创造了义理精深的老庄哲学、惊采绝艳的屈宋文学和恢诡谲怪的美术、乐舞等精神文明成果。“楚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令世人瞩目,且在很多方面能与古希腊文化比肩而立。”
楚人对长江中游地区的统一,为秦统一全国及长江中游完成华夏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楚国贵族墓地出土的“蜻蜓眼”玻璃珠,是中国境内已知年代最早的中西文化交流的信物。东方的楚国与西方发生文化互动,比汉武帝时期张骞“凿空”西域的壮举要早出近四个世纪。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王巍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长江中游地区是中华文明探源的重要区域之一,湖北以荆楚文化代表,在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来源: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王晶 海冰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老铁路客货运量稳定增长 黄金通道显活力
- 中国信通院发布《算力网络运载力指数评估报告(2024年)》
- 云南公安亮出成绩单 省内涉诈窝点持续动态清零
- 国际评级机构惠誉维持泰国信用评级为BBB+
- 中国会计史文博馆在武汉开馆
- 全球首辆大型5G移动急救复苏单元在杭州启用
- 杭州西湖进入冰冻模式 冰凌垂挂展现别样风采
- 报告:余华、史铁生入选年度影响力作者
- 十大方案定出路线图、责任书 山西太原开展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
- 强生重磅发布全新中文品牌标识,焕新形象“首秀”第六届进博会
- 途家国庆乡村民宿报告:疫情下乡村民宿价量齐涨同比超20%
-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乡宁:从一座山的进化更新一座城的形象
- 去年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规模逾9337亿元 “沪牌”创新药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
- 32名台胞踏访呼伦贝尔:最美季节踏访最美草原
- 原创话剧《向南,向北》在广州首演
- “晋南粮仓”山西运城:“电小田”助力小麦喝足“返青水”
- 消费抢眼 前三季度经济持续恢复向好
- 文学为何让人着迷?抵达生活,记录时代
- 尼尔森IQ:预计到2030年全球“Z世代”市场购买能力将达12万亿美元
- 重庆一季度跨境人民币实际收付结算量创历史同期新高
- 热门推荐
-
- 黎真主党媒体负责人遇袭身亡 巴勒斯坦称基础设施损失48亿美元
- 确保财政资金用到实处
-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山西方案”
- 2024年美国总统选举:拜登进行提前投票支持哈里斯
- 福建省福州市发布霜冻蓝色预警信号
- 大湾区低空物流航线常态化商业运营“第一飞”亮相
- “小特产”升级“大产业” 山西榆次:打造千亿级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 俄三架飞机因雷暴飞越芬兰和爱沙尼亚领空
- 外媒: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姐姐去世
- 赛迪报告:2023年中国政务云公有云IaaS市场占比快速提升
- 第七届“岳池杯”中国曲艺之乡曲艺展演系列活动在四川岳池举行
- 特写:母亲节里“走不开”的母亲
- 打通产业链 做强创新链 以岭药业“链”上发力推动中医药成果全球共享
- 2024年北京数字经济体验周暨数字消费节启动
- 霍尼韦尔中国总裁: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不可或缺
- 最终确认179人遇难 韩国失事客机仅2人获救
- 广州铁路博物馆开放“满月” 迎客逾5万人次
- 餐饮店热量标签政策效果如何?研究称与减少采购或摄入热量并不相关
- 马斯克宣布推特最新改革 网友:“推特已死”
- 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二批“山西精品”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