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特产”升级“大产业” 山西榆次:打造千亿级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装满醋的大缸整齐排列,缕缕醋味儿扑鼻而来。 张云 摄
中新网晋中6月5日电 题:“小特产”升级“大产业” 山西榆次:打造千亿级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 杨杰英 张云
初夏三晋,山峦叠翠,万物勃发。走进位于晋中市榆次区怀仁村的山西灯山井酿造有限公司,只见一口口装满醋的大缸整齐排列,缕缕醋味儿扑鼻而来。
榆次酿醋已有400多年的悠久历史。有着“山西酿醋第一村”美誉的怀仁村,是山西最大的原醋生产基地。
山西灯山井酿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成刚介绍,企业生产的“灯山井”“四眼井”品牌产品不仅热销全国,还远销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公司的年产值达8000多万元,可带动周边村民5000人次实现就业。
从“家庭式作坊”到如今的“现代化企业”,李成刚坦言,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扶持帮助。“除了经常组织我们学习实用技术技能,还邀请专家团队为我们提供产品的指标检测及专业分析,为我们在生产过程中管控品质提供依据。”
今年2月,榆次区发布实施农特产品精深加工千亿级产业行动计划,重点打造15条产业链,并通过标准化种养、定制化研发、精深化加工、品牌化营销、市场化运作、政策化奖励,打响一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三高农特产品”,打造山西省第一个农特产品精深加工“千亿级产业区”。按照发展目标,2023年,榆次区农特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将达到400个,农特产品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其中15个“链主”企业销售收入达到60亿元。以“灯山井酿造”为“链主”企业代表的陈醋加工业,统筹发展醋品牌、醋科技、醋文化,推进怀仁陈醋周边产业链全面复兴。
与“灯山井酿造”同为榆次区“链主”企业的山西堡子酒业有限公司,是专业古法酿造的白酒生产企业。“堡子酒”起源于明初,以产地而得名,属清香型白酒。
记者走进“堡子酒”地缸发酵车间时,公司生产副总刘阜江与酿造技师成荣练正在检查发酵情况。刘阜江介绍,“堡子酒”沿用古法酿造,采用“地缸分离发酵,以‘清蒸二次清’的蒸馏方法”酿造而成,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酒香也怕巷子深’,当地政府鼓励我们与高等院校、研发机构开展长期合作的同时,支持我们实施加工生产线技术改造,加大网络销售、展会推介、地推品宣力度,大力发展以堡子酒业为‘链主’企业代表的白酒加工业,在省内外打响堡子酒、后沟古村酒、天下谷酒等本埠白酒品牌。”山西堡子酒业有限公司厂长张彪表示,要讲好堡子酒御酒故事,促进酒旅、农旅文化融合。
与此同时,榆次区先后召开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座谈会、农特产品精深加工千亿级产业行动专题培训会等,与当地企业负责人共同探讨如何推动全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和体系建设,并多次邀请四川大学专家为他们进行专题培训,助力榆次走好走实农业科技赋能、品牌发展之路。
目前,榆次正在加快推进乡村e镇建设,大力培育和扶持助农电商平台发展壮大,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农特产品销售平台,围绕精深化产业链发展目标,在全域初级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品方面做大“公用品牌”。
“不同的农产品区域品牌可以结合实际,充分发挥地方优势,创新思维,体现标准化与个性化的科学融合,建立健全农产品区域品牌标准体系。”榆次区农业农村局崔旭东表示,以“特”“优”农业产业发展、培育壮大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为切入点,在品种、品质、品牌等方面下功夫,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进一步提升榆次的区域影响力。
随着当地产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销售渠道的进一步畅通,榆次越来越多的农特产品正通过互联网实现全国直销,在满足消费者多样化消费需求的同时,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赋能乡村振兴。
“榆次的特色在农业。”如今,围绕农村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榆次区构建300余公里城郊型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发展了一大批休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有现代潮流元素、有传统农耕文化、有特色农产品从种到收的全过程参与、有从吃到住到游玩的全生态体验。(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村民大会上来了大学生
- 2024年成都市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服务培训班开班
- 涉及电动汽车、儿童用品等领域 一批重要国家标准发布
- 自然资源部将西藏地质灾害防御响应等级提升至Ⅲ级
- 浙江长兴“金钉子”地质剖面入选首批全球地质遗产地名录
- (新春走基层)西藏移民管理警察护航羊群转场
- 诉说申城国际记忆 外国人雕像在上海摄影作品展开幕
- “中华诗词之乡”横沟桥镇:悠悠墨香染田野
- 今年中国央行将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
- RCEP中医药行业合作理事会在安徽亳州成立
- 夜校成“新潮流”在多地走红 年轻人为何热衷上夜校?
- 桃为什么酸?科研人员揭示其中奥秘
- 西北地区局地降雨强谨防次生灾害 黑龙江吉林需警惕台风雨
- 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在柏林举行
- 《我再次呼吸》将登台 中瑞舞蹈家以“手”为媒舞动和平
- 江苏常州“1·20”粉尘爆炸事故调查结果公布
- 东莞举办跨国公司交流会 签约金额逾130亿元
- 外媒记者谈青海高校“初印象”:创新“小城”富有活力
- 香港传媒学子走进浙江:感受诗画江南魅力 筑起交流桥梁
- 让电流顺畅传输,服务千家万户
- 热门推荐
-
- 粤连续17年提高公益林补偿标准
- (经济观察)中塞自贸协定“跑步前进”
-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丨福建宁德如何创建“近零碳”城市?
- 小烧饼撬动大产业 山西襄汾烧饼大赛展技能
- 多个旅游热门地旺季提前结束 微度假开拓暑期“下半场”
- 过年了 老人要小心这些危险
- 海峡两岸文化名师对话南音传承与发展
- 脉冲除尘器、码垛机器人……数字化助力粮食零浪费
- 前三季度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运输货物同比增长14%
- (新春走基层)延安“幸福小两口”守护“幸福小慢车”
- 2024“一带一路”国际超模大赛中国总决赛落幕
- 19国媒体人赴呼和浩特访现代化
- “龙舟水”袭广东 多地掀起暴雨
- 河北邢台任泽区:劳动者驿站让城市更有“温度”
- 中国完成蒙古国采购600辆公交车出口任务
- 飞鸟、云海、雪山……绝美景观“绘”诗意画卷 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
- 第二期“能源中国—青年菁英记者计划”开营
- 从“深闺”走入“市场” 青海残疾女子带“姐妹”“绣”幸福
- 以情行腔 京剧《石评梅》成功首演
- 闻到了吗?木香“花瀑”香气扑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