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特产”升级“大产业” 山西榆次:打造千亿级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装满醋的大缸整齐排列,缕缕醋味儿扑鼻而来。 张云 摄
中新网晋中6月5日电 题:“小特产”升级“大产业” 山西榆次:打造千亿级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 杨杰英 张云
初夏三晋,山峦叠翠,万物勃发。走进位于晋中市榆次区怀仁村的山西灯山井酿造有限公司,只见一口口装满醋的大缸整齐排列,缕缕醋味儿扑鼻而来。
榆次酿醋已有400多年的悠久历史。有着“山西酿醋第一村”美誉的怀仁村,是山西最大的原醋生产基地。
山西灯山井酿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成刚介绍,企业生产的“灯山井”“四眼井”品牌产品不仅热销全国,还远销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公司的年产值达8000多万元,可带动周边村民5000人次实现就业。
从“家庭式作坊”到如今的“现代化企业”,李成刚坦言,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扶持帮助。“除了经常组织我们学习实用技术技能,还邀请专家团队为我们提供产品的指标检测及专业分析,为我们在生产过程中管控品质提供依据。”
今年2月,榆次区发布实施农特产品精深加工千亿级产业行动计划,重点打造15条产业链,并通过标准化种养、定制化研发、精深化加工、品牌化营销、市场化运作、政策化奖励,打响一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三高农特产品”,打造山西省第一个农特产品精深加工“千亿级产业区”。按照发展目标,2023年,榆次区农特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将达到400个,农特产品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其中15个“链主”企业销售收入达到60亿元。以“灯山井酿造”为“链主”企业代表的陈醋加工业,统筹发展醋品牌、醋科技、醋文化,推进怀仁陈醋周边产业链全面复兴。
与“灯山井酿造”同为榆次区“链主”企业的山西堡子酒业有限公司,是专业古法酿造的白酒生产企业。“堡子酒”起源于明初,以产地而得名,属清香型白酒。
记者走进“堡子酒”地缸发酵车间时,公司生产副总刘阜江与酿造技师成荣练正在检查发酵情况。刘阜江介绍,“堡子酒”沿用古法酿造,采用“地缸分离发酵,以‘清蒸二次清’的蒸馏方法”酿造而成,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酒香也怕巷子深’,当地政府鼓励我们与高等院校、研发机构开展长期合作的同时,支持我们实施加工生产线技术改造,加大网络销售、展会推介、地推品宣力度,大力发展以堡子酒业为‘链主’企业代表的白酒加工业,在省内外打响堡子酒、后沟古村酒、天下谷酒等本埠白酒品牌。”山西堡子酒业有限公司厂长张彪表示,要讲好堡子酒御酒故事,促进酒旅、农旅文化融合。
与此同时,榆次区先后召开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座谈会、农特产品精深加工千亿级产业行动专题培训会等,与当地企业负责人共同探讨如何推动全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和体系建设,并多次邀请四川大学专家为他们进行专题培训,助力榆次走好走实农业科技赋能、品牌发展之路。
目前,榆次正在加快推进乡村e镇建设,大力培育和扶持助农电商平台发展壮大,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农特产品销售平台,围绕精深化产业链发展目标,在全域初级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品方面做大“公用品牌”。
“不同的农产品区域品牌可以结合实际,充分发挥地方优势,创新思维,体现标准化与个性化的科学融合,建立健全农产品区域品牌标准体系。”榆次区农业农村局崔旭东表示,以“特”“优”农业产业发展、培育壮大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为切入点,在品种、品质、品牌等方面下功夫,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进一步提升榆次的区域影响力。
随着当地产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销售渠道的进一步畅通,榆次越来越多的农特产品正通过互联网实现全国直销,在满足消费者多样化消费需求的同时,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赋能乡村振兴。
“榆次的特色在农业。”如今,围绕农村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榆次区构建300余公里城郊型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发展了一大批休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有现代潮流元素、有传统农耕文化、有特色农产品从种到收的全过程参与、有从吃到住到游玩的全生态体验。(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7省区近百件(组)文物精品亮相山西 展现黄河流域根祖文化
- 甘肃秦州花牛苹果探种养“双保险”:畜禽粪污变“肥水”
- 中国证监会正抓紧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一揽子举措
- 服务窗口部分人员工作时间内提前就餐?官方通报
- 外媒:美军在叙非法军事基地传出爆炸声 并出现火情
- “四链”融合 破解技术到产品转化难题
- 美国总统拜登已抵达纽约 将出席联合国大会
- 2022年上海“直播零售额”居中国城市首位
- 外企在中国|国际矿业巨头,与中企共同开发全球最大铁矿
- 法语版“明月几时有”走红 中华传统文化的浪漫新写意
- 重庆多措并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收添动力 乡村面貌新
- 中国数字卡联盟启动筹备 共建中国数字版权生态
- 第五届鸣凤堂国际青年影像节颁奖典礼在日本熊本举行
- 金沙书院落成 打造两岸人文新地标
- 今年上半年海南对RCEP其他成员进出口增幅近两成
- 记者体验:40元开3次“剩菜盲盒”能开出啥?
- 美国“毒列车”事发地居民健康情况公布 超七成人出现头痛
- 传统用药有效率20%~80%不等?专家教你“精准用药”
- 福建稳经济观察:项目建设按下“加速键” 东侨持续做大锂电新能源产业
- 北京发布2023年行业工资指导线
- 热门推荐
-
- 山西·太谷第二十一届科技节启幕 签约15个项目
- 北京新发现3亿年前足迹动物群 为华北最早四足动物化石记录
- 走进最美画卷,在6000米徒步栈道赏秋叶
- 信贷发力破解融资难题 强化综合服务支持
- 江西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 助力纺织服装企业开拓海外市场
- 亚蓉欧大通道(成都—大湾区)铁海联运班列首发
- 长三角三省一市2023年数字经济增加值超12万亿元
- 云南镇雄山体滑坡救援最后一名失联人员被找到 已无生命体征
- 老工业基地吉林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 新兴技术引领经济转型
- 《失孤》原型郭刚堂之子被拐案今日将宣判
- 上半年全国营业性演出票房收入167.93亿元 同比增673.49%
- 塞内加尔移民船遇险仅38人获救 超60人失踪或死亡
- 文旅部:2021年全国共有各类文化和旅游机构31.21万个
- 这种营养丰富的“小众”主食,蛋白质可以媲美鸡蛋
- 聚焦高端装备制造 中国制造业未来将更可靠
- 延安甘泉首次发现“鸟中大熊猫”黑鹳繁殖巢穴
- 政策效果显现 小微企业融资持续改善
- 重磅!北京中考改革政策发布,考试科目共6门
- 第四届消博会首批进境展品顺利通关
- 中国(甘肃)-韩国经贸文旅农业合作推介会在首尔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