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校成“新潮流”在多地走红 年轻人为何热衷上夜校?
【一线蹲点影像】爱上夜校的年轻人
本报记者 刘金梦 摄影报道
近一段时间以来,夜校在全国多地走红,成为一种新潮流。因课程紧贴市场需求、时间适宜、性价比高、涵盖面广,夜校深受职场青年的喜爱,常常出现“一课难求”的景象。年轻人为何热衷上夜校?夜校又为他们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3月28日至4月2日,本报记者探访江苏省南京市多家夜校,发回报道。
“知识的‘夜宵’、智慧的盛宴”“青年们的正能量补给站”“夜校的风还是吹到了临江”……3月28日晚,南京江北新区临江社区青年夜校咖啡鉴赏课,老师铺开各种风味的豆子,课堂顿时弥漫着咖啡的香味。教室里贴着醒目的宣传标语牌,学生们围坐一圈等待开课。
夜校在全国各地走红,逐渐成为职场青年晚间“充电”、休闲的新场所。在江苏省南京市,年轻人爱上夜校的现象比比皆是。
“不为了考试、考级而学习,没有严厉的老师,社交环境也很轻松,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做手工就好解压。”丸子(化名)是一名教育工作者,面对教学压力和青春期的孩子们,她坦言工作压力有点大。对于她来说,夜校是一个情绪出口。在两点一线的生活里找到低成本的“岔路口”,让丸子既缓解了压力,也学到了手艺。
叁野灯工作室是南京的一所民办青年夜校,创办者是1998年出生的石远宇和2000年出生的黄睿琦。年初,南京市鼓楼区与叁野灯工作室合作,将夜校开进了高校、园区、社区、宁青驿站。
去年11月5日,工作室第一次开课。“我始终记得那天晚上,南京下着倾盆大雨,我和合作人忐忑不安地坐在教室里。”石远宇说,当他看见学员们一个个背着吉他进来,悬着的心才落下,还有从十几公里外赶过来的,“那一刻真的挺感动。”
王瑜选择来叁野灯夜校学画画,是为了圆她童年的梦。“我老家是湖北大山里的,小时候有一次进城看见别人画画我就特别想学,可惜当时没条件。”
当客服、聊商务、买材料、助理教学……创业初期的石远宇身兼数职,日夜奔波。半年不到,叁野灯夜校的微信粉丝群已经开了5个,有2000多人。石远宇说,虽然现在基本不赚钱,都是在“为爱发电”,但每次看到学员们的热情,都坚定了他想要继续做下去的决心。
南京青年夜校热持续升温,各级工会、共青团等组织不断为夜校“加活力”。据了解,南京市总工会的“宁工尚学”夜校已经开办3年,今年将继续扩大规模;玄武区开展“辛苦咖”手冲咖啡、典籍共读、电影观影等专场活动;江北新区发出问卷调查让年轻人“点课”;鼓楼区推出“夜校+”,探索技能提升、健康养生、文化传承、婚恋交友、就业创业等模式,为夜校赋能。
白天上班,晚上学艺。非遗体验、健身养生、琴棋书画、心理疗愈……五花八门的“潮课”持续开展。在夜校的大门里,享受“松弛感”的青年们,也在不断激发南京这座六朝古都的新活力。
【蹲点手记】
不只是“夜校”
刘金梦
青年夜校,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青年人的关注与参与。
快卖小哥、环卫工、老师、律师、博士、医生、留学生、全职宝妈……在几天的采访中,我看到各行各业的人齐聚夜校,放下社会赋予他们的多重身份和责任,重新做回学生。
乘兴而来,尽兴而归。放下手机、告别电子屏,打破社交困境。在夜校,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因共同的兴趣汇聚一堂,在互动学习中增进友谊、拓宽人脉。夜校赋予的,不只是一堂课,还有满满的情绪价值和社交功能,让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找到心灵寄托。
夜校不是新事物。早在上个世纪就有工人夜校,让职工在工作之余提高技能。如今的青年夜校,则更注重提升青年人的艺术素养,引导他们学会欣赏美、创造美,从而培养更加健全的人格,成为当下构建和谐社区、培育积极人际关系的有效载体。
《工人日报》(2024年04月06日 04版)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上海交大成立语言与健康研究院 助力语言障碍人士“说话”
- 舞台上下共谱传承故事 音乐剧《拉齐尼·巴依卡》北京首演
- 上海探索中医文化传播新途径:馆校联动带青少年感受中医药文化
- 证监会:持续加强“两融”融资业务日常监管
- 产业整体规模全年达12762.64亿元——中国数字出版产业稳步向前
- 湖北:19名境外赌博集团骨干成员回国投案
- 恭王府博物馆将举办“2024巴黎·恭王府服饰秀”
- 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企业家面对全球化挑战要敢于破局
- 俄乌局势进展:俄称集中打击乌关键能源设施 乌再曝高层人事变动
- 北京最大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成亮相
- 快递员存柜,凭啥收消费者“延时费”
- 首届赣台青年短视频创作大赛启动
- 联合国机构称清理加沙废墟需15年
- 杰弗里·萨克斯:美欧应停止抹黑中国电动汽车
- 青海格尔木首个零工驿站:告别风吹日晒谋生方式
- 南昌通报幼儿园教师虐待幼儿
- 国家统计局:1—10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9%
- 俄罗斯居民楼燃气爆炸坍塌事故死亡人数升至10人
- 哈萨克斯坦总理将对俄罗斯和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工作访问
- 当东北话遇到台湾腔 网剧《东北插班生》为何被赞“格局打开”?
- 热门推荐
-
- 新疆哈萨克族传统乐器斯布孜额何以重唱新音?
- 玉树州文旅局局长谈“文旅热”:家有梧桐树,自有凤凰来
- 江西发布5件涉外法律服务典型案事例
-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发生4.1级地震
- “一键叫车”让老年人也能智慧出行
- 浙江文旅观察:收藏的文物,为什么要捐给博物馆?
- 山西“西电东送”特高压通道完善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
- 哪些菜肴是加糖“刺客”?控糖减肥的人要小心了
- 三峡水库今年首次开闸泄洪
- 日本石川县能登地区发生4.8级地震
- 生态环境部公布7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 守护生物“多样”精彩 共建万物和谐美丽家园
- 【数说经济】新动能支撑力持续增强
-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启动乡村碳汇公益项目试点 助力乡村减排固碳
- 山西知识产权创造量质齐升
- 北京将推动更多标志性外资项目落地 建好中德、中日产业园
- 调查报告认为,到2025年预期碳价将升至每吨87元
- 我国首部以“生态优先”为核心原则的地方性法规出台
- 郑州市教育局致歉:工作人员与记者沟通时使用不当语言 已严厉批评
- 春季踏青应做好哪些准备?来听消防员专业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