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东北话遇到台湾腔 网剧《东北插班生》为何被赞“格局打开”?
导演彭宇:《东北插班生》讲的是内地和港澳台年轻人交朋友的故事——当东北话遇到台湾腔 “插班生”火了
【《中国新闻》报记者 程小路 报道】“我要是给你一杵子(一拳),你受得了吗?”“我不需要你给我任何东西。”两个高中男生分别操着一口东北腔和台湾腔放狠话,火星四射时却突然遭遇“方言壁垒”,严肃对峙秒变“鸡同鸭讲”——在近期热播的网剧《东北插班生》里,一个东北小伙插班到一所全是港澳台地区和华侨华人学生的南方中学,地域文化的碰撞造成了误会,却也消弭了摩擦,并带来无数笑点。剧中,细腻的情感和深沉的情怀埋伏在密集的搞笑桥段之间,不时戳中泪点,让网友感叹“格局逐渐打开,越看越上头”。近日,该剧导演彭宇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分享这部由内地团队制作、大量港澳台地区演员参演、在澳门取景拍摄的青春校园喜剧的幕后故事。
上次“插班”去台湾 这次去澳门
“这部剧主要是想表现内地和港澳台地区以及海外华人年轻人从一开始互不了解,到后来成为朋友的过程。”10月21日,彭宇在湖南长沙的家中接受《中国新闻》报记者采访时,用一句话概括了自己拍摄网剧《东北插班生》的初衷和剧情主线。
一个月前的9月21日,24集网剧《东北插班生》在爱奇艺播出。因为没有大牌明星和高调宣传,上线之初并没有太大动静。但很快,越来越多追剧达人和影视大V开始在社交平台上推荐这部“宝藏剧集”,其豆瓣评分也一路走高。知名导演高群书自曝在一个上午“一口气看了八集”,并称赞观剧体验“轻松愉快之极”。
让观众“轻松愉快”是对一部喜剧的基本要求,但“喜剧难拍”也是业内共识。在短视频井喷式“造梗”的今天,影视作品不仅要抖出有新意的包袱,还要把包袱自然地融入剧情,让观众产生情感共鸣,不然就成了“强行挠痒痒”。
《东北插班生》呈现的正是“熟悉场景里的新鲜感”——熟悉的是校园生活,新鲜的是一个“外来者”插班生。
这个点子始于彭宇2016年左右的一趟台湾之行。当时他去谈一个影视项目,自己这边的制片人是一个大大咧咧的东北女孩,台湾对接人是年轻小伙,两人用两种地域特色鲜明的口音聊得热火朝天。彭宇听着听着灵光一闪,便有了“当东北话遇上台湾腔”的故事雏形。
2017年,彭宇担任出品人和制片人,由台湾导演执导并在台湾取景拍摄的网络大电影《东北插班生》上映。带着大金链子、穿着貂的东北小伙子到台湾的中学插班就读,和“校霸”不打不相识,这个新颖的设定吸引了不少网友。两年后,这部网络电影推出第二部,故事依然发生在台湾,舞台从校园搬到了社会上,口碑却远不及第一部。
“不要从成功中总结经验,因为那可能并不准确。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这个教训才会宝贵。”后来再做网剧,彭宇亲执导筒,坚决让“插班生”的故事发生在校园里。
2020年12月,彭宇在微博上晒出网剧《东北插班生》的人物小传:两个男主角仍是17岁高中生,其中一个依然是“地道东北腔”的“土帅”沈阳小伙,另一个也仍然是“地道台湾腔”,不过成长轨迹变成了“祖籍台湾新北,与父亲久居澳门”。
当“大碴子味”遇到台普和港普
青春校园喜剧的核心是“成长”,其呈现方式有着相对固定的套路:与欢喜冤家化敌为友,给情窦初开一个回答,用稚嫩肩膀学会担当,让肆意青春不留遗憾……《东北插班生》没有脱离这个大框架,却拍出了自己独有的味道。
剧中,东北小伙王虎转学到“莲花市星华中学”,一来就得罪了学校柔道社社长张文峰。两个少年共同经历了一次次风波,从一开始互相看不顺眼到后来成了好朋友。张文峰的“奶凶”台湾腔在王虎听来是“味儿最正的偶像剧”腔调,同样一口软萌台湾腔的女同学沈嘉仪则直接击中了东北少年的小心脏。奈何两男两女的“主角团”里没有双向奔赴,而是一个“他喜欢她,她却喜欢他”的单箭头循环。
这些青春期的感情没有沦为“洒狗血”,就有方言“乱炖”助推剧情“神转折”的功劳。王虎熟练运用东北俚语和港澳台地区的同学套近乎,常常变成“鸡同鸭讲”。来自泰国的华人同学李建刚和王虎一样属于该校主流语系之外的少数派,却互相嫌弃对方的“大碴子味英语”和“泰式英语”发音不纯正……观众被港普、台普等“塑料普通话”逗得乐不可支,也为中国话竟能如此花样百出而新奇,直呼“拍出了跨文化交流的感觉”。
彭宇早年参演过湖南本土方言喜剧《一家老小向前冲》,并主持过一档有多国嘉宾参与的节目《世界青年说》。他深知,方言、口音是为游子解锁乡愁的密码,也是展示地域文化魅力的窗口。
彭宇说,《东北插班生》的设定在中国最容易成立,因为只有中国才有如此丰富的地域文化和丰盛的语言体系,“因为我们有足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才有今天百花齐放的局面”。
一部搞笑剧,何以逐渐“格局打开”?
《东北插班生》的故事发生在虚构的城市,但很多观众一眼就认出剧中的大三巴、“恋爱巷”、路环码头等澳门地标。
彭宇告诉本报记者,剧组去年7月底在澳门开机,中途遭遇了两次疫情,幸而总体进程顺利,拍摄2个月后杀青。
他也特别感谢澳门相关机构的支持。比如香港演员张国强扮演的国文老师“郑老师”在古色古香的文学馆上课,是在澳门培正中学的中华文化馆里实景拍摄的,“入镜的馆藏都是师生和校友捐赠的物品,我让工作人员拍摄时千万小心,别磕着碰着了,因为很多都是文物”。
郑老师的“最后一课”戳中了不少观众泪点。尽管彭宇无意给一部喜剧生硬地“上价值”,但这段关于文化传承的戏份以及彩蛋部分的一场升旗戏被网友称为“格局打开”的高光时刻。
彭宇说,拍升旗仪式是因为他之前赴澳门勘景时偶遇了一次校园升旗,“我一个40岁的人看得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当时就想一定要拍这一幕”。在他看来,最重要的是呈现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情感,笑点在于呈现“意料之外”,而真正动人之处都在“情理之中”。(完)(《中国新闻》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影游跨界融合催生国漫新动力
- 房地产市场仍需增信心促转型
- 中国学者基于案例研究提出十大方案 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学术支撑
- 《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10月施行 提出多项首创性制度措施
- 贵州积极做好困难民众兜底保障工作
- 修一只玩具熊要9060元 网红“玩偶医生”陷收费争议
- 新疆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投产10年 村民富裕环境更美
- 俄罗斯列车相撞事故已致14人受伤
- 南京女孩还原明代“百姓款”马面裙
- 【世界说】美国政治家喊话美国:停止错误的“两党共识” 用合作、团结取代贪婪、军国主义和虚伪!
- 记者Vlog | 国产“地下航母”穿越到欧洲
- 北京迎雷雨天气 多预警齐发
- 五省十窑唐三彩产品展郑州开展
- 浙江上线重整与清算投融资平台 数字赋能破产资产投融资
- 日本H3火箭1号机未能发射成功 或打击日本太空战略
- 第三十届“二月新春”精品文艺汇演精彩亮相顺义大剧院
- 第二十七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启幕 带来东西方音乐的对话
- 广西捣毁一特大跨国偷渡团伙 201人落网
- 传统用药有效率20%~80%不等?专家教你“精准用药”
- 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1%
- 热门推荐
-
- 11月11日快递业务量7.01亿件 创历年“双11”当日新高
- 沈铁中秋小长假运输方案出台 预计发送旅客370万人(次)
- 律师:邯郸学生被害案或成刑事年龄下调后追诉首案
- 广东结束防风Ⅳ级应急响应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雨橙色预警 5省份局地有大暴雨
- 新质生产力、双向奔赴……2023年“十大流行语”发布
- 海南三亚暴雨中失踪学生已遇难 官方展开全面调查
- 前4月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万亿元(新数据 新看点)
- 青藏铁路开心岭钢轨换新装
- 广州两大母基金首批合作及投资项目落地 共签约超400亿元
- 摩拜改成小黄车 首次亮相世界交通运输大会!
- 中原油田4座储气库本轮累计采气超4亿立方米
- 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表年度国情咨文
- 智能机器人+5G 沪喀医生远程合作为冠心病患者成功手术
-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通过中国等国所提无障碍建设专题决议
- 广州白云机场至海心沙首条低空飞行航线成功首飞
- 大运河边的志愿者:让游客感受到杭州的热情
- 开挖直径17.5米“山河号”盾构机在济南下线
- 福州举办第十届丝路国际电影节主论坛:深化沿线国家电影交流合作
- 警惕“购买黄金”类金融投资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