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儿女》后多年难出精品 儿童剧市场亟待重振
《家有儿女》海报。
本报记者 李夏至
临近“六一”,电视荧屏开始出现不少特别为孩子们“定制”的特别节目。当儿童电影、儿童动画片、儿童戏剧等多种形式的文艺创作在市场上大放异彩时,儿童专属的电视剧却似乎销声匿迹。上一部让全民都耳熟能详的儿童电视剧《家有儿女》开播距今18年,在近20年的时间里,儿童电视剧市场正日渐萎缩,亟待探索全新的出路。
现状
缺乏精品,观剧习惯有改变
在社交网络上,不定时就会出现这样的帖子去回顾“80后”“90后”童年记忆里的儿童剧。在这个清单中,《巴啦啦小魔仙》《家有儿女》《快乐星球》《家有外星人》《淘气包马小跳》等作品始终拥有极高的呼声,而距离如今最近的《淘气包马小跳》也是2008年的作品。
在近二十年的儿童剧市场上,能够实现全民观看、陪伴一代儿童成长的作品几乎再也没有出现过。在腾讯在线视频平台运营部少儿IP运营中心负责人厍寅斌看来,国产儿童影视剧,尤其是真人剧其实“断更”了很多年,“主要是由于这些年生产的作品无论从内容选择还是制作质量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已经难以真正地吸引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注意力。”
知名剧评人谭飞也认为,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孩子们的收视习惯不再被固定为每天放学后的下午档,“没有了固定的收看时间,同时又受到更为丰富的网络内容的冲击,通过电视去收看儿童剧的习惯就被改变了。”当新一代的中国儿童可以接触更为广泛的视听内容时,传统意义上专为儿童创作的电视剧可能在内容上就需要进行迭代更新。
《米小圈上学记》海报。
尝试
改编儿童文学IP,增加互动
从孩子们热衷的现有IP中取材,显然是一个巧妙的思路。根据同名热门儿童文学IP改编的儿童剧《米小圈上学记》,算得上是近年来为数不多的真人拍摄、有完整剧情的系列剧作品。该剧同时登陆了央视和腾讯视频,上线数日就突破了弹幕数200万次,被观众称赞“正在成为‘10后’的时代记忆”。
在《米小圈上学记》导演赵聪看来,面对观剧习惯的改变和商业模式的考量,团队对原著IP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以符合当代观众的价值观和审美需求。“原著拥有独立成章的单元故事、热闹欢乐的整体气质、性格清晰的角色群像——这些都是情景喜剧的核心元素。”真人版米小圈的故事选择了情景喜剧的方式,以22分钟的标准情景喜剧时长,重塑了米小圈这个人物。“在我们看来,这个IP之所以受到孩子们喜欢,主要是因为它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都非常有趣和可爱,而且其中也蕴含着一些孩子们成长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道理和价值观。”
随着电视设备的变更和互联网的普及,观众群不再像以前那样局限于电视屏幕前,而是更多地使用互联网和移动设备来获取影视内容。“设备的变更也会影响观看方式,需要在制作过程中注重剧情的紧凑度和节奏感,让观众能够快速进入故事情节。因此,需要更加注重每一季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以提高观众的黏性和收视率。”赵聪直言,创作者需要适应新的观看方式,以满足观众的多层次需求,例如制作更短的小视频或片段,或者在社交媒体上进行更多的互动。
《卡酷偶剧院》演出剧照。
拓展
与剧场联动,打造产业链
当儿童影视内容拓展到视频网站,电视的阵地也依然有人在坚守。“六一”前夕,卡酷少儿频道推出新一季《卡酷大计划》系列节目,今年将以卡萝卡布两只兔子为主角,开启新一年的生肖人物故事。
《卡酷大计划》系列品牌脱胎于卡酷少儿原有的品牌栏目《卡酷偶剧院》,2022年,栏目组与中国木偶艺术剧院强强联手,推出了特别节目《酷虎成长大计划》,以人偶情景剧的方式讲述卡酷原创IP生肖角色酷虎的成长经历。该系列除了在卡酷少儿频道以季播节目面向儿童观众外,还在中国木偶艺术剧院进行剧场演出,得到了良好的市场反馈。
在《卡酷偶剧院》栏目制片人王沛珊看来,过去只埋头做电视内容,可能不会像线下演出这样直观地接触到孩子们,而自从做了这个项目,原先的电视编导们都“无缝切换”,变成了线下舞台剧的主创。
“我们不再把影视内容和舞台剧内容看做是两种形式的艺术,它们更像是IP的不同载体,没有谁服务于谁,而是透过不同的表现形式去让优秀的内容被市场看见。”王沛珊透露,主创团队每年年初会根据当年的生肖进行近三个月的原创故事开发,在年中开始进入季播节目的筹备和录制,然后同步进行线下剧场的剧本开发和表演准备。这种工作方式已经模糊了不同内容类型的局限,也更适应如今儿童影视IP开发的市场需求。
在谭飞看来,现在儿童影视内容的市场都离不开全产业链的开发,文学、故事、人物彼此交织,可以做成动画片、人偶剧,也可以变成电视节目和电影,“现在就不再是单独制作剧的概念,剧集本身的生产和播出方式决定了剧不会是最重要的部分,把剧看成是IP产业链的其中一环,或许更容易理解当今市场的需求。”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国际观察)加拿大将迎“后特鲁多时代”?
- 加强田管保丰收 这些科技手段省时省力还省心
- 中国多地建一体化协作机制 多措并举消除病毒性肝炎
- 国家大剧院8首曲目免费限时开放
- 台风“古超”向偏北方向移动并增强 中心附近海域风力12至14级
- 让收费更规范 看价格项目“一张表”如何带你明明白白就医
- 何超琼、霍启刚、全红婵、曾小敏受邀担任“广东文旅推广大使”
- 叙利亚总理正在大马士革与反政府武装进行权力交接
- 新舟60增雨机A构型顺利完成研发及符合性验证试飞
- “我们的幸福像花儿一样”
- “中国玻璃器皿之都”的女匠人:以古老技艺赶制海外订单
- 二维码付款 留意背后有人盗刷
- 中国考古人四赴非洲 在肯尼亚探寻现代人起源
- 特写:四十载凤凰展翅 石榴花盛放景宁
- 高原牧民的藏式“新”婚
- 首都机场旅客突破3000万人次
- 两次7.8级强震,数千人死亡!威力相当于130颗原子弹爆炸!
- 中经评论:手机进“国补”,会带来什么?
- 年纪大了就会“弯腰驼背”?当心背后的疾病 | 科普时间
- 打破次元壁 动漫成为杭州与港澳台地区交流“新语言”
- 热门推荐
-
- 捷报连连、数据“火热”,中国经济向前“进”有支撑、底气足
- 江西首次开通南昌至日本大阪航班
- 国际劳工组织:2023年全球失业人数预计将降至1.91亿
- 巴彦淖尔一重点排污公司篡改自动监测数据 2人被刑拘
- 中新真探:罐头食品既没营养又不健康?
- 护青少年安全 《小学生安全第一课》新书在京发布
- (八闽千姿)闽南小山村的蜕变:“赊寨”变景区 村民变股东
- 江苏睢宁:农家书屋让乡村振兴“一路书香”
- 齐齐哈尔体育馆坍塌事故最后一名失联人员已被找到
- 漫画泉州|泉州限定!和少年歌行旅行团来一场city walk!
- “嘘寒问暖”还是“飞来陷阱”?你的“领导”可能不是你领导……
- 北京6人及以上家庭下月起用电有优惠
- 2023年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举办:“90后”成养老护理队伍主力军
- 近距离接触高科技 福州科技活动周启动
- 降雪降温后小麦如何安全越冬?农技人员到田间地头支招
- 西藏佛学院迎毕业季 9位少年活佛初中毕业
- 外媒关注2023“欢乐春节”活动:共享中国文化盛宴的重要平台|世界观
- 国家图书馆“晒书”亮宝 展示高超古籍修复技艺
- 四川:进一步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
- 专家:毫无保留支持以色列 美国不作为助长加沙局势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