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田管保丰收 这些科技手段省时省力还省心
夏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第一季,产量占全年粮食的20%以上。夏粮中超过90%是小麦,农业农村部14日的农情调度显示,当前,西南地区夏粮收获过半,北方冬小麦正在灌浆,距大面积收获还有近半个月。
小麦长势总体好于常年
丰收有基础
从调度情况看,今年11个小麦主产省面积稳中有增,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扎实有力,小麦长势总体好于常年、好于上年,特别是穗数增加,夺取丰收有基础。但后期还要过病虫害、“干热风”、倒伏、“烂场雨”等多个关口。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 吕修涛:农业农村部将坚持“丰收一天不到手,工作一天不放松”,指导各地持续抓好小麦赤霉病和穗期蚜虫防控,推进落实“一喷三防”措施,提前做好夏收机具、人员、物资等方面的准备,成熟一块收获一块,确保颗粒归仓。
四川小麦有望
面积单产总产“三增”
西南麦区包括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四省市,是我国冬小麦最早成熟的地区,小麦的产量占全国冬小麦产量的4%。目前,西南麦区收获已全面展开。
四川是西南麦区最大的主产区。今年,四川小麦播种面积、单产、总产有望继续“三增”。眼下,当地20个小麦主产县麦收进度过半,预计全省900多万亩小麦在5月底就要全部收获完毕。
在四川“天府粮仓”核心片区成都龙泉驿,记者看到,夏收社会化服务团队领到任务——全程机械化作业。收割机在麦田里来回穿梭,将一簇簇麦穗吞进“肚”里,将丰收在田直接转化为丰收到手。
打造高质量的“天府粮仓”,四川从政策、科技、资金等多个环节,层层推进130个小麦千亩高产展示片、56个小麦百亩超高产攻关方的建设,小麦生产呈现出新趋势,农业机械在粮食生产中发挥作用更加明显。“三夏”期间,全省投入小麦机收作业的收割机将达4万台;省农科院和高校联合建设的小麦专家大院以及科技小院,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就地转化推广应用;单产继去年首次实现每亩300公斤之后,今年有望再创历史新高。
四川乐天农业夏收社会化服务团队负责人 王涛:每亩用条播机精量播种,大概播到20万株。每亩25万到30万穗,以往这个地区种植结实率大概90%,所以亩产可以做到1000斤左右。
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正在催生服务功能更完备的现代粮食产业体系。在四川各地,农业社会化服务和粮食产业集群正在大地上“拔节生长”,让农民省心了不少。目前,全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3.4万户,有效服务面积超过4500万亩次。
记者在成都新津的一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看到,今年新收获的麦子进仓后马上就可以烘干,合格达标后,还会享受到一系列的加工和品牌增值服务,从四川走向全国餐桌。
四川省天府粮仓建设发展集团负责人 谢文明:我们在全省提供全链服务、全年无休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预计三年内覆盖全省80%以上的农业生产区域,五年内服务总量达到1000万亩次,在四川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中起到示范带动牵引作用。
百余架无人机“一喷三防”
为夏粮丰收护航
黄淮海主产区包括江苏、安徽、河南、山东、河北五省,小麦产量占全国冬小麦产量的84%。目前,黄淮海冬小麦正处于最后的生长关键期。各省结合小麦赤霉病、条锈病防控,强化资金投入,全力组织做好小麦“一喷三防”工作。
眼下正是小麦灌浆关键期,在山东省昌邑市柳疃镇青阜农业综合体的一片高标准农田里,几架飞防无人机一字排开,白色水雾均匀喷洒在绿油油的麦田里。
为了确保“一喷三防”全覆盖,记者在农技人员的微信群看到,当天在昌邑各区镇,100余架飞机在30多处同时展开作业,并且每一台飞机起飞前,都要在微信群里上传实时作业记录。
据了解,山东省已累计派出10.1万人次农业技术人员深入一线,指导农户因地因苗施策,加强小麦重大病虫害特别是茎基腐病、条锈病防治,开展“一喷三防”作业。统筹省以上资金4.13亿元,专项用于“一喷三防”,及时防病虫、防早衰、防“干热风”,力促小麦稳产增产。
目前看,全省小麦条锈病是近11年来发病程度最低、防控效果最好的一年。总体看,山东省6000多万亩小麦目前长势良好,是近年来长势最好的,若麦收前不发生大的自然灾害,夏粮有望再获丰收。
科技加持
麦椒套种促产增效
在河南漯河临颍,当地加大自动化设备应用,并推广科技套种模式,促进小麦稳产增效。
眼下,河南临颍72万亩小麦长势良好,由于近期天气持续升温,小麦墒情轻微干旱。种植大户赵彦鹏在接到提醒后,第一时间利用无人机对小麦进行“一喷三防”作业。赵彦鹏的地块采用一垄小麦一垄辣椒的套种模式,在农业专家的指导下,根据土壤墒情首次在杀虫、杀菌、植物生长调节剂中添加抗旱剂,并调整飞行高度改善水肥配比,增加小麦千粒重,预防小麦赤霉病、早衰和干热风。
漯河临颍种粮大户 赵彦鹏:啥时间需要打药、啥时间需要浇水,都有提示。400多亩地一天都打完了,这样省时省力还省心。
空中摄像头、地苗传感器、5G网络的加持,在临颍,科技物联网与44万亩麦椒套种地块深度融合。大数据平台捕捉小麦土壤墒情、病虫害预警,一屏通揽,24小时实时监测,为农户提供麦田管理科学指导,农户们只需要刷刷手机,结合水肥一体化和灌溉设施,精准干预加强田管。
目前,临颍县已调动400多台植保无人机,未来两天将对44万多亩麦椒套种地块全部喷防一遍。
临颍数字农业种植基地负责人 王沈端:通过大数据分析,实时把农事计划推送给农户,实现精准浇水施肥打药等农事作业,在麦椒套种的模式下,不但可以稳定粮食的产量,又多了一份辣椒的收益,每亩地多收益三四千块钱,大大提高了种植户的经济收益。
(总台央视记者 梁丽娟 王凯博 陈博 蒋树林 李琳)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宁马城际铁路马鞍山段最大站体承轨层结构浇筑完成
- 中山大学成立医学人文联合研究院
- 世界“慰安妇”纪念日:菲律宾民众吁正义与和平
- 低分小店何以迎来“反向打卡”?
- 年纪轻轻身体扛“造”?受访青年直言这种错误观念最普遍
- 2023第28届上海国际茶文化旅游节探索开启茶文旅、茶产业融合发展新赛道
- 俄罗斯计划改革防空部队 加强芬兰边界防御
- 线上攻略平台韩国用户访问量翻三倍,蟹粉小笼、红烧肉、馄饨成为本帮菜必吃美食
- 《讲好科学家的故事》在穗出版 弘扬科学家精神
- 搭载巴勒斯坦获释人员的车辆抵达约旦河西岸拜图尼亚
- 新能源赛道“风光无限” 专家建言推进新能源场站精细化运维
- 国务院成立宁夏银川富洋烧烤店“6·21”特别重大燃气爆炸事故调查组
- 税费支持政策助力广东汽车产业加速领跑
- “新农人”在霞浦:面朝大海,批发海带
- 两艘偷渡船在突尼斯海域沉没 至少29人遇难
- 柬埔寨今年上半年报告23例登革热死亡病例
- “对视与微笑”:中柬专家学者共话文物探源与保护利用
- 原创文化节目对文学经典的转译路径
- 中老深化跨境医疗合作
- 海评面:“中国市场仍有不错的投资机会”
- 热门推荐
-
- 广州南沙“总部2.0”发布 总部型企业落户奖最高达3000万元
- 国内首款自研海域态势融合感知软件发布
- 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发生3.3级地震 震源深度17千米
- 以数字引领乡村 浙江将建1000家数字工厂、100家未来农场
- 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成功分离猴痘病毒
- 南海伏季休渔期间广东台山淡水鱼争“鲜”上桌
- 人才春风拂浙江:“新春第一会”开启招才引智新篇章
- 湖南换发第三代社会保障卡 解锁更多应用新场景
- 受台湾花莲县海域7.3级地震影响 深圳铁路部分列车停运
- 防晒产品越来越“热” 快手提前布局带动防晒品类消费持续走俏
- “哈瓦那综合征”谎言告破,美国会吸取教训吗?
- 中消协舆情热点:“职业闭店人”“被直播”等上榜
- 端午在海外丨趣味龙舟赛 中德民众飞桨逐浪共叙友谊
- 今年青海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将带动7万余户农牧民就业增收
- 年夜饭吃出新花样
- 鄱阳湖水位持续下降 面积不足1000平方公里
- 高端服务业崛起 广西北海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 青海:骨科脊柱类耗材平均降价84%
- “2024生命健康产业跨境合作·中国医药城对话500强”活动在江苏泰州举办
- 《赛迪研究院研究丛书2023》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