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一物|茶马古道上云南“马锅头” 的标志
名 称:麂皮坎肩
年 代:20世纪40年代
类 别:服饰
体 量:身长62厘米 肩宽36厘米 下摆50厘米
收藏单位: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
年 代:20世纪40年代
类 别:服饰
体 量:身长62厘米 肩宽36厘米 下摆50厘米
收藏单位: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
山间响铃马帮来。马帮头马身披红绸,额头上戴着金灿灿的马笼头,脖挂一对大铜铃,后面的二马、三马脖挂马铃,一路发出有节奏的叮当声,既震慑野兽,又向附近的村落传递信息:我们平安地回来了。走在头马前的是马帮核心人物“马锅头”。他的装扮与众不同,深色的外套上套一件即防寒又辟邪的麂皮坎肩。坎肩设计巧妙,前襟有十排手工缝制的细密盘扣,两个口袋上方各有两个倒葫芦状的小翻盖,即实用又富有装饰性。背面下摆处的长口袋是一个很好的储物空间,让这件麂皮坎肩的保暖、安全、装饰和实用都趋于完美。制作坎肩的材料源于麂子,这是一种小型的鹿,主要生活在海拔3000米以下的山区密林,麂皮毛色光亮,皮板纤维紧密,皮质厚实柔软,延伸性及弹性都很好,是制作领褂的主要原料。制作麂皮褂需要5张麂皮,首先鞣皮,然后用铲刀刮,最后用石头在皮板上磨擦,使皮板变得光滑,再烧稻草用烟熏,烟熏能够祛除胶质,接下来就是剪裁和缝合。
茶马古道是形成于秦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的交通、贸易与文化交流通道。其中的茶马古道滇藏线长冬短夏,赶马路途中服装的防寒保暖非常重要。皮坎肩增减方便,材质耐磨结实,挡风舒适,是赶马人最爱穿着的服装之一。
茶马古道是中国西南各民族自古以来交往交流交融的走廊,对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维护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有力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贵州岑巩:思州柚迎丰收 海外订单销售忙
- 蓝皮书:北京居民食品安全满意度保持上升趋势
- 电影《飞鹰计划》4K版在戛纳电影节“沙滩放映”环节全球首映
- 北美票房:杰森·斯坦森《养蜂人》登榜首
- 《人世间》导演李路:好演员需具备可塑性与文化底蕴
- 西江广西梧州段水位退至警戒线以下 船舶有序复航
- 浙江海岛“共富工坊”如何铺就民众致富路?
- “双升级+双彩蛋” 北京人艺新排版《足球俱乐部》即将亮相
- 俄外交部斥G7是“反俄反华温床”:在盎格鲁-撒克逊人带领下摧毁全球稳定
- 业界嘉宾相聚山东青岛探讨文旅融合发展规律及趋势
- 韩国总统府首席秘书、室长集体辞职 最大在野党要求尹锡悦下台
- 你会正确使用牙间隙刷吗 | 科普时间
- 北美票房:原创科幻恐怖片《不》首映夺魁
- 研究:南极融冰减缓深海洋流 或引发多个连锁反应
- “大鹏”展翅行万里
- “数字敦煌”激活传统“潮”文化:线上“开花”,线下“结果”
- 古钟表修复师杨晓晨:做“修补”时间的匠人
- 中国起升高度最高海上风电安装平台交付
- (新春走基层)广西北海“扶志家园”托起残疾人“就业梦”
- 朝鲜将核武力政策写入宪法
- 热门推荐
-
- 英媒:特朗普团队有“三种方案解决俄乌冲突”,包括冻结当前战线、设立非军事区、建立“自治区”
- 产销量位居全球第一 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海外市场受欢迎
- 104岁“中国第二代油画家”刘国枢逝世 曾创作油画《飞夺泸定桥》
- 香港与长春携手演绎经典音乐会《狮子山下》
- 北疆文化古籍资源库平台正式发布
- 引领婚宴节约新风尚
- 陕西严防主汛期旱涝并发 1.3万余人转移避险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春晚吉祥物及文创产品发布
- “五一”假期上海邮轮港口超3.2万人次出入境
- 渝湘复线高速公路磨寨乌江特大桥完成桥梁荷载试验
- 陷“抄袭”风波?千万粉丝博主“何同学”道歉、下架视频….
- 中俄东北亚考古学术沙龙在北京举办
- 接棒“清明”旅游热潮 百项特色活动邀客“泉”在济南过“五一”
- 兰州牛肉面的“面”艺盛宴
- 法国跨界艺术家西里尔·兰斯林个展“万维幻境 We Land”在沈阳启幕
- AI绘画是福是祸
- 山西博物院六展联台 邀民众“在博物馆里过大年”
- 受南方降雨影响 7月14日北京西站停运列车10列
- “最美证件照”透见浙江“一窗通拍、全域应用”改革
- 人走艺绝?非遗传承危机不容轻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