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曲阜的孔子”,还是“孔子的曲阜”?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这是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文末的感慨。
曲阜,孔子故里,地处山东省西南部。这里是古代东夷部落居住中心,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主要地区,亦是周代东方的礼乐之邦。
曲阜“三孔”(孔庙、孔府、孔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被世人尊崇为世界“三大圣城”之一。如今的曲阜,诗书礼仪文化历经千年传承已浸润到各族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那么,孔子故里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文化认同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就此,记者近日采访了孔子研究院研究员齐金江。
记者:“曲阜”之名是从何而来?从“曲阜的孔子”到“孔子的曲阜”,这中间又有着怎样的转换路径?
齐金江:曲阜是个古老的地名。“此地古号曲阜,是唯鲁都。”自鲁国定都于曲阜,这个称谓在先秦到两汉的典籍中也多次出现。
依据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总结的地名命名规律,可以看出曲阜乃“山陵”和“物象”结合的称谓。自隋代开始设“曲阜”县级建制至今,与“曲阜”联系最密切的,还是作为“鲁都”的曲阜:孔子在鲁国成为了“圣人”,鲁国的景物也“过化存神”“人杰地灵”。
在《孔子家语·五仪解》中,孔子认为人的境界分为由低到高的五等:庸人、士人、君子、贤人、圣人。一般认为,孔子的“圣”乃“即凡而圣”,“即”是“就着”的意思,意思是孔子以一个平凡的人、就着尘俗世界追求个体的完善、世道的完美。进而就把“曲阜”和“孔子”联系在一起,完成了由“曲阜的孔子”到“孔子的曲阜”的转换。
曲阜是“圣人孔子的曲阜”,是“即凡而圣”的孔子作为“凡人”生于斯、长于斯、卒于斯最后“成圣于斯”的“东方圣城”。这个圣域,不是出世的、高不可攀的,而是我们身边的、有体温的、可欲可求的、入世的;这个圣域是“多人版本”的,不是孔子一个人的“独角戏”;这个圣域是学理性的,可以讨论、争论、辩论的。对此,《论语》《孔子家语》等儒家经典多有记载。
记者:中国历史上把孔子所处的时期称为“春秋”,大概与孔子作《春秋》有关。因此,也有学者把曲阜视为“大一统”思想的发源地。那么,《春秋》到底蕴含了怎样的“大一统”思想?
齐金江:孔子为什么要作《春秋》呢?
关于孔子作《春秋》,曲阜流传的故事很多。孔庙圣迹殿里的《圣迹图》有106幅图,记载了与孔子直接相关的圣迹100余处。其中,“跪拜赤虹图”讲的就是孔子作《春秋》的故事:鲁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孔子作《春秋》,九月而书成。以其春作而秋成,故名曰《春秋》。在“春秋台”上,孔子以《六经》供奉上天,北斗降下赤虹,落于案前,化为黄玉。
在《春秋》中,孔子最早提出并完善了“大一统”的观念和范畴,所以,有人把此地称为“大一统”思想发源地。依照诠释学传统的观点,孔子《春秋》“大一统”思想的形成,可分为三个时段:
第一阶段,孔子在《论语》中提出春秋时期管仲辅佐桓公“一匡天下”,在与子路的对话中对“桓公九合诸侯”统一天下作出了肯定,以其合乎“以仁为本”历史观给予理性分析和褒扬。因为这一观念在当时不宜公开宣扬,便作为“微言大义”隐含于《春秋》的一段经文里。
第二阶段,作为孔子后学的早期《春秋》公羊学家最早宣示并公开提出“大一统”概念。
第三阶段,东汉何休和唐代徐彦作为“《春秋》学”的传人完善了这一概念,使之成为完整的思想体系。
“大一统”观念积久存深,其思想根植于夏、商、周三代文明的沃土,见诸早期文献者如“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等。春秋晚期孔子对此进行了初步的系统梳理,更成为孔子“《春秋》学”的微言大义。可以肯定的是,“大一统”思想源自先王传说、成于孔子儒家,经过数百上千年的探索才臻于成熟而为体系。
孔子及其后学对“大一统”认识的德性升华和仁本阐发,更是矗立起他所处的春秋晚期的时代灯塔,创立了聚合人心的孔子儒学。孔子去世后,“七十子”后学对“大一统”观念和范畴的进一步诠释,照亮了战国秦汉乃至更长时期实践“大一统”的历史进程。
记者:有人说曲阜有两个“三孔”,一是孔庙、孔府和孔林,二是孔子研究院、孔子博物馆和尼山圣境。从历史文化传承发展的角度,您对此怎么看?
齐金江:曲阜“老三孔”是孔庙、孔府和孔林的简称,一直被视为凸显孔子儒学精髓的“圣域”,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也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见证。这一点,首先集中体现于曲阜孔庙的建筑、祭祀人物和碑刻。
就曲阜孔庙建筑而言,梁思成先生曾感慨道:“以一处建筑物,在二千年长久的期间,由私人三间的居室,成为国家修建、帝王瞻拜的三百余间大庙宇。姑不论现存的孔庙建筑与最初的孔子庙有何关系,单就二千年来的历史讲,已是充满了无穷的趣味。”孔庙建筑的连续性,是对孔子思想尊崇持续性的表现。
就曲阜孔庙祭祀人物而言,孔庙主祀孔子的封号增变、配祀先贤先儒的递选更新,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举国大事。大成殿内主祀孔子和四配、十二哲以及东西两庑的先贤先儒,堪称中国儒学史上的圣贤堂。
就曲阜孔庙碑刻而言,现存1000余通大大小小的碑碣散布各处,集中保存的如“汉魏碑刻陈列馆”“碑院”“十三碑亭”,揭示了汉唐以来尊崇孔子儒学的重要节点,被誉为“石头上的儒家文献”。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十三碑亭”中的碑刻内容,透露出历史上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对包括儒学在内的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为巩固统治、安定天下,这些政权纷纷主动学习儒学典籍,尊崇孔子儒学。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为满足社会各界对孔子文化研究、传播、体验的需求,曲阜市相继建立起了孔子研究院、孔子博物馆和尼山圣境。
2022年9月,“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第八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孔子诞生地曲阜尼山举行,600余位中外专家学者围绕“人类文明多样性与人类共同价值”展开对话交流。
这一老一新的“三孔”,珠联璧合、承前启后,并借助演艺、创意、科技之风,不断推动了儒家文化传播、促进中华文化传承,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
(本文刊发于《中国民族》杂志2023年第2期。)
翻译
搜索
复制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市场监管总局开展国家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基地建设试点
- 湖北科技型中小企业首次突破3.5万家
- 国家药监局部署实施血液制品生产智慧监管三年行动计划
- 日本创价学会名誉会长池田大作去世
- 日本股市创最大涨幅 盘中一度涨到“熔断”
- 美前州长批美政府对移民危机治理失能:城市中心正陷入瘫痪
- 上半年中国跨区域人员流动量324.1亿人次
- 京蒙协作赋能智慧教育:突破时空限制共享教学资源
- 日本千叶县近海发生里氏5.2级地震 多地有明显震感
- 暑期多地举办丰富多彩的赛事活动 让体育流量变文旅增量
- 珠宝直播间假证横行 如何监管珠宝鉴定证书制假乱象?
- 2024年“文化中国·水立方杯”中文歌曲大赛启动
- 超2万吨东南亚水果经中老铁路进入中国市场
- 湖南永州举行瑶族服装秀 海内外21支队伍展开比拼
- 中新健康丨“有药可依”:医药共管解决用药疑惑 助力呼吸慢病管理
- 湖北A级旅游景区和文化场馆全面实行分时预约
- 餐饮店热量标签政策效果如何?研究称与减少采购或摄入热量并不相关
- 陕西:到2030年全省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全面治理
- 全球同庆中国年丨这个英国小镇,春节庆典成第二大庆祝活动
- 东盟秘书长:RCEP促东盟与其他成员贸易投资强劲增长
- 热门推荐
-
- 英国首相会见罗马尼亚总理 双方讨论加强防务合作
- 传承关公文化 《中华关帝走进地球三极》出版
- 新疆艺术创作工作会议暨培训班举办 推动文艺新发展
- 上海机场发布人文品牌 “中国样·China Young”
- 警惕!98万部手机被远程控制,每月莫名扣费……
- 第二十七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启幕 带来东西方音乐的对话
- 话剧《万水朝东》在京首演 艺术化阐释“统一战线”政策
- 今年或成“人类有史以来最热一年”
- 2023海南“旺工淡学”项目启动招生 13个专业满足多样化需求
- 日常催更:中国网络文学何以成为“世界级文化现象”?
- 韩国京畿道商业楼灭火工作初步完成 数十人已获救或自救
- 央行: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9.46万亿元
- 郭建设谈影像国际传播:中国故事关键在“人”
- 端午假期福建口岸出入境客流量同比增长12.6倍
- 国际氢能燃料电池协会:加强与全球氢能行业交流合作
- 湖南汨罗:抬阁巡游演“故事” 千年传承乐未央
- 阳信高速大旺垌2号隧道左洞贯通
- 今日处暑 想养生就要做到这四点
- 专家共话海南五指山森养融合 打造中国式“梅奥”医疗小镇
- 西藏吉隆口岸正式启用新版对外开放口岸出入境边防检查现场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