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斥资3.5万亿“强军壮武”,意欲何为?
中新网6月24日电(史小敏 华丹)日本《读卖新闻》6月8日报道,防卫省于2023至2027年度列支高达3.5万亿日元(约合224亿美元)研发预算,重点用于研制远程岸舰导弹、高超音速武器、智能无人装备与技术,而这些大多是远程攻击武器和新域新质装备。
美国纵容日本“往前冲”
2023年被日方称作“根本性强化防卫力量建设元年”,此后日本军备建设骤然提速,持续投巨资发展远程攻击装备,究其缘由,动因有三:
第一,为迈向“政治军事大国”奠基铺路。二战后,国际社会警惕和防范日本军国主义复活,不许其发展核武器、航母打击群、巡航导弹等进攻性武器。
但近年来,美国对日“军事松绑”迹象渐显,日本趁机于2022年发布《国家防卫战略》,提出用10年时间生成包括防区外打击、无人作战、综合防空反导等7种核心作战能力。
为推行这一战略,长期执政的日本自民党以“周边威胁”为借口,视邻邦大国为“空前战略挑战”,不断加快“强军壮武”步伐。
第二,配合美军担负更多任务。以往美日军力部署呈“美主日从”的格局,日本军事战略与美国深度捆绑,特别是日本海上和防空力量,基本沦为美军在亚太的“反潜扫雷分队”和“防空反导分队”。
但美国为规避潜在对手饱和火力攻击,计划将部分驻日军力撤出第一岛链,日本开始填补前者留下的军事真空。比如,驻冲绳的美海军陆战队约5000人将转移至第二岛链的关岛,而把一线“阻击任务”交给日本。
对此,日方回应积极,不但加快向该国西南地区投入兵力装备,还在情报侦搜、防空反导、反潜扫雷、两栖与机降作战等领域与美加强合作。
第三,经济层面的考虑。日本希望通过扩大自研装备出口来提振国内军工产业活力,助推本土经济发展。
以往,日本被禁止出口杀伤性武器,但随着军事战略朝着外向型、攻防兼备型转变,其想方设法引导企业自主研发新装备,减少对美依赖。
如果这些“日货军品”能成功打入国际市场,既可攫取到稳定的高收益,还能刺激企业科技创新,从而对日本工业乃至整个经济产生拉动作用。
日本既想要矛,又想要盾
当前,日本正在打一套“组合拳”,即陆海空多维并举,自主研制系列化远程攻防武器和智能无人装备,相关动态值得外界密切关注,先说陆基装备——
一是追求“远”。陆自现役12式岸舰导弹射程不到300千米,刚够封锁宫古海峡。按照自卫队的升级改造计划,新型导弹打击范围将扩至1500千米,并新增舰载和空基发射2个型号,真正做到陆海空通用化。
据介绍,陆基新型导弹的升级改造工作将于2025年完成,海基和空基版本2028年之前定型,到2032年,陆自岸舰导弹营会从5个增至7个。观察地图不难发现,若将之部署在奄美大岛、宫古岛、石垣岛,势必对周边邻邦的海上舰艇、沿海地带,甚至内陆纵深区域都构成严重威胁。
二是加速“快”。为突破对手防空网,日本加速研制高超音速滑翔弹。有资料显示,该型滑翔弹从地面发射到达一定高度后,从助推器分离的弹头凌空滑翔,从正上方向对手移动目标发起攻击。
2023年,日本已开始量产射程数百千米的基本配置型滑翔弹,2024年末将组建高速滑翔弹营。
同时,陆自还在加紧研制5马赫以上的高超音速武器,射程可达2000至3000千米,预计2027年后部署,以此组建“远程导弹部队”。
三是注重“防”。如果说前述武器是攻击的矛,那么改进型03式中程防空导弹则是日方打造的盾。
日本防卫装备厅计划2023至2027年开展研制,2028年前完成实战运用试验,也分为基本配置型和改进型两类。
基本配置型预计2026年前列装部队,可用来应对新型近程弹道导弹和高超音速滑翔弹。而改进型则可拦截中程弹道导弹,为日本大中城市提供防空保障。
进攻,进攻,还是进攻
新型海空装备方面,日本也有一系列大动作——
第一,建造搭载垂直发射型导弹的新型潜艇,强化水下防区外打击能力。
海自设想列装新型潜艇后,每根导弹发射管可容纳7枚“战斧”巡航导弹或若干枚高超音速滑翔弹,以有效打击对手军事基地、战区指挥部、指挥信息系统、弹药库等重要目标,尽可能削弱对手反击能力。
第二,研制各型机载巡航导弹,强化空地打击能力。
未来10年,空自将大力发展空地和对舰攻击能力。当前,空自F-2战机配备ASM系列空射岸舰导弹,射程仅100千米,今后将升级为陆基12式岸舰导弹的机载型号。
鉴于射程500至900千米的巡航导弹在中远程进攻方面优势突出,日本除引进美国与挪威共同研制的联合打击导弹(JSM)外,还大力研制防区外巡航导弹(JASSM-ER)和远程隐身岸舰导弹(LRASM)。
特别是空自的F-35A隐身战机,未来搭载新型导弹后,或具备对周边国家五代战机以及地面、海上目标的防区外打击能力。
第三,无人智能技术赋能,强化战斗成效。日本自卫队十分重视无人智能技术的开发运用,将之视为战斗力的倍增器。
无人机方面,日本在无人机态势感知、敌情研判、自主交战等关键领域重点发力,希望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弯道超车。
无人潜航器方面,日本正研制用于通信中继、水下反潜的新型装备。海自以“海洋环境探测”为名,已装备新型无人潜航器,下一步将突出军事用途,与声学测量船协同运用,夺取水下作战的非对称优势。
无人艇和无人两栖突击车,日方的研发、列装速度也很快。近年举行的自卫队夺岛演习、日美“利剑-2023”联合军演中,海自无人艇屡次亮相,被用于航道封锁和秘密渗透。而在研的无人两栖突击车,号称能越过礁石实现全天候、全地形抢滩登陆,被鼓吹为“夺岛神器”。
殷鉴不远,劝日方勿蹈覆辙
如今的日本,又一次站在历史抉择的十字路口。而种种迹象表明,日本社会似乎弥漫着一股微妙诡异的气氛。
1936年日本“二二六兵变”掀起刺杀潮,多名政要死伤,军国主义统制派上台掌权,从此走上全面侵华和对外战争的不归路。无独有偶,2022年7月,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街头演讲时遇刺身亡。2023年4月,陆自第8师团长坂本雄一因直升机事故坠海身亡。一连串事件使得日本国内政治空气骤然紧张,主张扩军备战的军国主义思潮浊流涌动,这一幕与当年何其相似。
不仅如此,全面侵华前10年左右,日本也曾大规模开展装备自研,陆续列装了九六式轻机枪、八九式掷弹筒、九六式150毫米榴弹炮、零式战斗机、伊型潜艇和多艘主力航母。正是这些新式武器,极大助长了日本军国主义的狂妄野心。
而今,日本当局无视日元贬值、物价上涨、民众生活承压的严峻现实,再次史无前例地大涨军费,投入巨资研发各种远超自卫需求的尖端装备,是否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殷鉴不远,奉劝日方汲取历史教训,勿蹈覆辙,同时希望其看清美国利用、操控日本的真实用心,莫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作者单位:陆军工程大学)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棱镜门”事件十年后,美国依旧攻击和监听全球
- 浙江乡村观察:乡土文化如何变“钱景”?
- 老手艺融入新时尚 浙江“90后”青年“非遗竹”里探共富
- 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机场因炸弹威胁紧急疏散人员
- 我国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稳定增长
- “瞄准世界医学前沿的复方中药高水平研究范式”获评2024“科创中国”中医药领域典型案例
- 破2亿元!2025春节档电影预售总票房再破纪录
- 渤海首个千亿方大气田Ⅰ期项目成功投产
- 北京丰台站6月20日开通运营 百年老站换新颜
- “中国学术的全球分享与传播”出版论坛在伦敦举行
- 湖北荆州:让荆楚文化“活”起来“走”出去
- HICOOL 2023全球创业者峰会在京开幕 首设国际创新展区
- 一个小区拆成两个物业管,合规吗
- 演唱会越办越多,退个票咋越来越难?
- 加勒比网红在东莞学功夫:理解中国人为何“不惹事,不怕事”
-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大量武器流入乌克兰 外溢影响和扩散风险与日俱增
- 你没听错,新疆和田沙漠里种出了水稻!
- 国家统计局:消费恢复的基础将得到进一步巩固
- 山西探索焦煤领域商业模式变革:“产啥卖啥”到“要啥产啥”
- 吵架猝死不赔?法院给出答案
- 热门推荐
-
- 阿拉善百万光伏项目并网送电:“光”耀沙戈绘就生态绿颜
- 当胡歌走进“县委大院”: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 新规推行即将满三个月 “旧国标”头盔仍未彻底退出市场
- 绝食9天后,韩最大在野党首李在明再度接受检方讯问
- (神州写真)元宇宙服饰现身中国秀场 “潮人”尝鲜虚拟时尚
- 品茶香藤韵,安溪历史文化展主题社教活动在国博举办
- 电影《危机航线》举行北京首映礼
-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新疆大叔在藏经商二十多年 从千元起家到日销逾万元
- 给学生戴小蜜蜂惹争议,教师拍视频边界何在?
- 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推动银行业在数字化转型中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 不满美国政策 两名美军士兵不愿继续服役
- 以拒绝美方取消拉法行动请求 最新停火谈判未获突破
- 柬埔寨大宗派僧王圆寂 享年93岁
- 音乐剧《摩登明星梦》在京首演 有哪些亮点?
- 巴以在约旦举行会谈 同意采取措施遏制暴力
- 欧洲多国收紧难民政策,影响或外溢
- 特大暴雨!青海西宁发布今年首个暴雨红色预警
- 新疆兵团团场:大棚经济“开门红” 设施农业起好步
- 券商屡收罚单 商业模式求变应遵循三个原则
- 技术创新提振行业发展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