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示
公示
根据《关于开展第18届长江韬奋奖评选工作的通知》要求,现对中国新闻社拟推荐人选陈陆军同志相关情况进行公示。
公示时间:2024年5月11日至16日。
联系电话:010-88311253
传 真:010-68315011
中国新闻社人力资源管理中心
2024年5月11日
陈陆军同志事迹材料
一生专注一件事。
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毕业至今,陈陆军在新闻战线工作了31年,主要从事编辑工作。他先后在人民日报总编室、中宣部新闻局、五洲传播出版社和中国新闻社工作,履历涉及新闻、出版和内宣、外宣等领域。他长于政治把关,善于创意策划,精于编辑审校。无论走到哪里,编辑的职业底色始终浓厚鲜亮。
陈陆军注重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忠诚热爱党的新闻事业,多次获中国新闻奖,获评全国宣传文化系统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在人民日报要闻版做夜班编辑15年,“值班手记”入选中国人民大学教科书
从1995年到2009年,陈陆军连续15个年头在人民日报总编室做夜班编辑,先后担任一版副主编、主编和总编室副主任。
人民日报一版,在全国报纸版面中具有“示范”作用。在一版工作期间,陈陆军表现出良好的政治素养和新闻采编能力,也展现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晚上顶着月光上班,早晨迎着朝霞下班,对他来说是常有的事。每逢重大新闻发生,比如国家领导人出访期间,他几乎天天通宵达旦地值班。
2003年12月11日凌晨近3时,陈陆军在值班时看到发回的国家领导人访美稿件中,有这样一句话:“关于台湾问题,布什表示:最近台湾传出一些试图改变现状的信息,令人不安,美方不赞成。我们反对单方面试图改变台湾现状的做法。”经过认真推敲,陈陆军提出应将“美方不赞成”后面的句号改为逗号,该建议最终被采纳。据此,他写了一篇值班手记《敏感的标点》。该编辑案例入选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教材《新闻编辑案例教程》。此外,他主编的2001年1月24日春节版面,作为版式设计创新案例,入选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教材《报纸编辑学教程》。
他注重加强新闻采编业务的实践总结和理论思考,所写论文《策划、操作、统筹、创新——版面主编应具备的四种能力》,发表在2004年第10期的《新闻战线》上,至今仍经常被专家学者引用。
陈陆军主编的版面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他的副高、正高职称,均获人民日报社高级职称评委会破格通过,35岁时被破格评审为高级编辑。
参与策划组织全国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报道工作获中央领导同志肯定
2009年至2016年,陈陆军在中宣部新闻局工作,先后任国家应急新闻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新闻局副局长兼国家应急新闻办公室副主任。
2010年4月14日早晨,青海玉树突发特大地震,陈陆军从办公室拎包出发,当晚即赶赴地震应急一线。在异常艰难的第一周,他在简陋的救灾帐篷里克服严重高原反应和寒冷,积极协调组织应急报道工作。由于震区条件特别艰苦,一周后,前来接替他的同事几乎认不出他的模样。
作为国家应急新闻办首任专职副主任,那几年,陈陆军奔走在乌鲁木齐“7·5”事件、山西王家岭矿难、大连输油管道爆炸事故等应急一线,积极践行“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正确引导”的突发事件报道理念,圆满完成任务,为部门赢得了“全国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等荣誉。
2011年,为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全国新闻战线拟部署开展走好群众路线主题活动。时任中宣部新闻局副局长陈陆军,具体负责策划组织这项工作。之前,一些媒体曾开展下基层活动,也开展过锤炼作风活动,有的还特别强调转变文风的要求。经过认真调研分析,他和同事们提出建议,将这次活动名称定为朗朗上口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上报批复同意后,他又具体负责活动的文稿起草和组织协调推动工作,按照部署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和河南兰考县召开现场会,会同中国记协在全国开展巡讲活动,全力推动活动走深走实。“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这场历时近两年的活动,在全国新闻战线产生很大反响,涌现出一大批精品力作,“走转改”一时成为新闻界的风尚,为后来开展的“四力”教育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其间,2013年至2015年,陈陆军被抽调任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宣传组组长,活动宣传报道工作获中央领导同志肯定。
在外宣实践中大胆探索,策划推出的《东西问》专栏成为创新国际传播典型案例
从2016年底至今,陈陆军先后担任五洲传播出版社和中国新闻社社长、党委书记,带领两支外宣“国家队”,在国际传播实践中大胆探索,开拓创新。
在“五洲”工作期间,他注重“借船出海”,加强国际合作传播能力建设,策划推出“中华之美”国际传播项目,积极探索中外合拍纪录片、合作出版、合作办文化活动,在国内外产生良好反响。他牵头承制的涉藏纪录片《走向光明》,荣获“五个一工程”特别奖。
2019年11月8日记者节当天,陈陆军出任中国新闻社社长、党委书记。四年多来,他带领中新社2000余名员工,立足自身特色优势,创新国际传播工作,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取得一系列积极成效。
他精心策划组织习近平总书记报道,将其作为中新社首要政治任务和“一号工程”扎实推进。以“近观中国”“习言道”等重点品牌为引领,制作“习近平的故事”系列外宣微视频;发挥中新社全媒体传播优势,突出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际传播。
为重塑中新社外宣业务,探索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外宣新路,陈陆军牵头策划推出大型学理型融媒体报道专栏《东西问》。受清华大学校歌中“立德立言,无问西东”启发,他提议将该专栏定位为“东西互问,文明互鉴”。专栏从2021年元旦开始发稿,迄今已访谈中外专家学者1700多位,发稿2000多篇。《东西问》善用中外比较的方法,既“陈情”,也“说理”,令人耳目一新,在中外学界形成良好口碑,成为近年来新闻战线创新国际传播的典型案例。其中的系列报道,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陈陆军牵头策划推出“问答二十大”系列短视频融媒体报道。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他提议栏目中的所有“提问”,均由海外华侨华人或华文媒体“众筹”遴选产生。这一创意成为这组报道的亮点。“问答二十大”报道荣获中国新闻奖。
陈陆军十分注重国际传播的实践总结、理论思考和前沿观察,撰写多篇业务研究文章,发表在《求是》《中国记者》《新闻战线》《传媒》《三项学习教育通讯》等刊物上。
2022年9月23日,在中新社建社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充分肯定中新社取得的成绩。面向未来,陈陆军及中新社全体员工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贺信精神,致力于建设国际新型一流传媒,不断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
陈陆军同志工作简历
1993.08–1995.03 人民日报社群工部助理编辑
1995.03–1996.06 人民日报社总编室助理编辑
1996.06–2000.12 人民日报社总编室编辑
2000.12–2001.08 人民日报社总编室主任编辑
2001.08–2004.12 人民日报社总编室要闻版编辑一组副组长
2004.12–2008.12 人民日报社总编室要闻一版编辑组组长
2008.12–2009.06 人民日报社总编室副主任
2009.06–2010.07 中宣部国家应急新闻中心办公室专职副主任
2010.07–2016.12 中宣部新闻局副局长、国家应急新闻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其间:2013.05-2015.04任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宣传组组长)
2016.12–2019.11 中宣部五洲传播出版社(五洲传播中心)党委书记、社长
2019.11– 中国新闻社社长、党委书记(其间:2023.0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委员)
(东西问·中欧对话)马丁·雅克:为什么说中国是“文明型国家”的成功?
中新社柏林10月3日电 题:马丁·雅克:为什么说中国是“文明型国家”的成功?
中新社记者 彭大伟
马丁·雅克是英国著名学者、作家。他是剑桥大学博士,并曾长期担任该校高级研究员。马丁·雅克是西方世界解读中国最著名的声音之一,他于2009年首次出版的《当中国统治世界:西方世界的衰落和中国的崛起》是全球范围内的现象级畅销书,已被翻译成15种语言。
中新社德国分社首席记者、中新网研究院副院长彭大伟近日对话马丁·雅克。马丁·雅克表示,要理解中国发展取得的成功,必须理解中国文明的特性,要明白中国不仅仅是一个民族国家(nation state),而是一个文明型国家(civilization state)。他指出,西方许多人试图强行让中国接受西方人权等价值观的心态使得西方几乎不可能真正理解中国。他同时建议西方国家如果真的想理解中国抗疫为何取得成功,就应该先去了解孔子的儒家思想。
以下为对话全文摘编:
彭大伟:在您看来,中国成功的根源是在于其选择的制度路径还是其独有的政治领导力?
马丁·雅克:我们必须在更广的维度上进行探讨,而非仅仅是(西方政治学意义上的)政治领导力或政治体制的讨论。按照美国政治学者福山的观点,中国的政治体制展现出比其它任何国家都强大的延续性。如果回顾中国从秦朝以来的治理模式,能够看到这中间经历了很多不同的阶段,但一些重要的特征始终是十分相似的。1949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是领导中国的政治力量,但即使在这一阶段,中国仍然从传统社会治理中传承了许多重要的因素。
优秀的政治领导力无疑是一个国家所必须的。我认为从毛泽东、邓小平一直到习近平的中国领导人都有着极为突出的政治领导力。今天的中国处在一个新的时期,已取得的发展成就令中国在国际上扮演更加严肃、更加活跃、更加积极的角色成为可能。
中国的体制极其成功地打造了一支富有才干的领导团队和一群治理人才。从历史的尺度来看,从1978年至今,中国的政府出色地完成了其使命。我还想补充的一点是,政党的自我革新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中国共产党迄今为止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西方一直对中国共产党颇有微词,然而让我们直面现实吧——在过去40多年里,中国领导层的表现远远好于同时期的美国领导层。
彭大伟:当美军仓惶撤离时,美国总统拜登说,美军在阿富汗的使命从来不是“国家构建”(nation building)。中国是否正是因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完成了国家构建,才避免了四分五裂、生灵涂炭的厄运?
马丁·雅克:当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无疑处在一个非常好的时代,很可能是中国曾经经历过的任何时代当中最好的一个。这是站在中国漫长历史的肩膀上实现的。正是由于从中国历史中获得的智慧,中国共产党能够纠正其早期犯下的错误,探索出一条成功的治理之道。
中国文明自身的特性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中国不仅仅是一个(西方意义上的)民族国家(nation state),它是一个文明型国家(civilization state)——如果不能理解这一点的话,也就无法真正理解任何有关中国的问题。
彭大伟:您曾提到西方理解中国抗疫模式需要先了解孔子的学说,您还提到西方对此缺乏应有的认知。能否详细阐述这一问题?
马丁·雅克:西方的许多中国问题专家并未真正理解中国,造成这一点的原因是西方人在成长阶段接受的教育是“西方做事情的方式是全世界其它地方学习的模范”,西方的范式比全球其它任何地方的都要优越——西方的运作方式、制度、规范……都成为了用来衡量其它国家的准绳。
例如,在“人权”这样的争议话题上,西方从未真正尝试着去理解中国是如何实践其人权理念的。这是由于双方截然不同的历史传统,可追溯到孔子的时代。在孔子的学说中,个体不是世界的中心,人们重视的是集体,集体可以是一个家庭,也可以是范围更大的集体,一直到整个中国。只有当置身于一个集体、一个社会当中时,个体才具有意义。
在我看来,围绕人权问题的大部分争吵都是基于西方希望想将其思维模式输送给中国,而后者并未接受。这么做意味着这些人并不真正需要理解中国,因为最终他们还是会相信自己是对的、中国是错的。如果动辄就向中国喊话“你们只需要照我们的方式来”,那还谈何理解中国呢?
在诚实和谦虚这两方面,西方在疫情期间的表现无疑都是不及格的。(对中国抗疫方式的指责和后来围绕病毒溯源的纷争)真的都只是一种可耻的、用于分化和转移注意力的借口。
中国是如何取得抗疫成功的?第一,中国政府有非常好、非常清晰的抗疫策略。第二点,也是西方从未探讨过的一点,就是人的因素非常重要。中国人拥有很强大的社会凝聚力和团结度,这种传统深深地植入到中华民族的国族意识当中。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在抗疫中的表现如此差劲——美国没有中国重视集体的观念。
彭大伟:白宫和美国共和党政客热衷于在新冠溯源等议题上攻击中国,这完全无关严肃的科学研究,而是一种将病毒作为武器的诡辩术?
马丁·雅克:这是一种转移视线的企图,由于美国在疫情期间表现得糟糕透顶,而中国表现得非常突出,政客们不得不出手掩盖这一事实,而这种做法已经给西方带来了国际关系层面上的危机。美国和整个西方抗疫是如此乏善可陈,以至于他们只能一再转向病毒起源的问题。我认为西方国家政府和媒体在这当中的角色是可悲的——并非每一家都是这样,但有太多政府和太多的媒体都热衷于甩锅了。
彭大伟:您如何看待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实现复兴的百年历程?
马丁·雅克:这一切成就是属于全体中国人民的,每个中国人都为中国今天的成就作出了一份贡献。当然,要想实现这一切,就必须得有卓越的政治领导,中国共产党恰好是这样一支领导力量。从1949年到1978年再到如今,中国发生的变化是常人无法想象的,非常伟大。中国共产党在我看来是现代人类世界最成功的政治组织,而且遥遥领先其他政党。西方时常会拿苏共进行比较,但中国共产党和苏共完全没有可比性。中国共产党在自我革新、自我重塑方面做得非常好,事实上他们不仅重塑了党,也重塑了中国。执政地位不是理所当然的,政党必须与时俱进,总是着眼未来。中国文化很善于着眼未来。中国共产党传承了中国文化的这一思维特质。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总能带领自身和国家走出低谷。
邓小平的改革从经济政策上引入了市场的作用。很多人事后说这是“西化”,但恰恰相反,中国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独特体制,破除了改革开放前束缚发展的要素,将自身发展融入了全球市场。改革开放对中国而言是一种极为自信的思路,因为一旦选择对外开放,中国就得和资本主义世界竞争,面对的竞争对手来自(当时)富裕得多、受教育程度高得多的西方国家。这是非常关键的决断,西方当时没有多少人相信中国能够取得成功,但是中国仍然以强大的自信选择了开放。
彭大伟:您对中国推进实现共同富裕有何看法?
马丁·雅克:这是令人非常感兴趣的一项最新发展。西方目前已有的反应都是基于一种几乎是本能的反华态度在驱动——条件反射地认为这是“负面的”。然而西方也正在面临和中国同样的贫富分化问题。
尽管有很强烈的呼声,但美国没有为消除其巨大的不平等问题做任何事。欧洲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一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的盛行造成不平等问题持续蔓延。中国如今正在试着找到应对之策。互联网成瘾的问题也是一样。这些问题都是真实存在的,必须得到应对、提出解决方案。(完)
备注:该稿件为“东西问”之“观中国”系列报道代表作。“东西问”之“观中国”系列报道主创人员:陈陆军、张雷、陶光雄、俞岚、应妮、罗海兵、彭大伟、德永健、谢萍、李翔、沙晗汀。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台风“杜苏芮”致福建88万余人受灾 直接经济损失逾4亿元
- 提神的鼻吸能量棒风靡校园 最需要“清醒”的显然并非孩子
- 青少年蓝皮书:城市未成年人使用各类AI设备占比达20.5%
- 新创意、新供给激发文旅消费新动能 多彩文化“装点”中秋假期
- 河南焦作一仓库发生火情 无人员伤亡
- 国家邮政局公布2023年四季度邮政业用户申诉情况
- 北京景山公园9月21日、22日暂停对外开放
- 国内一流大学校长快速年轻化,多项年龄门槛已被打破
- 招商银行兰州分行捐款50万元驰援积石山县抗震救灾
- 以色列批准新建数千套犹太人定居点住房 多国发声反对
- 倒手6次的电动自行车爆炸致车主死亡 谁来担责?
- 2025年琼州海峡春运高峰时段进岛方向船票预售期调整
- 中国证监会:从严打击证券从业人员违规炒股
- 数万民众“赴约”北京书市 解锁纸质书新“看法”
- 中欧“双向奔赴”引关注 多家外媒积极评价中国扩容“免签”朋友圈
- 二手交易平台存在不少虚假宣传问题产生大量纠纷
- 第四届义乌骆宾王国际儿童诗歌大赛在京启动
- 山林好生态 致富好资源(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 热销的科学实验玩具,可能暗藏这些风险
- 阶段性“减”助电影市场更长远“增”
- 热门推荐
-
- 合作新模式、发展新趋势 新能源汽车的向“新”而行
- 外眼看湛 相约点赞 |“打卡”赤坎老街 体验古商埠文化
- 欧盟计划对俄罗斯实施第11轮制裁
- “沉浸+”大会在浙江横店召开 娱乐体验成文旅增长点
- 远离胰腺癌先节制饮食 专家:出现不能自行缓解的严重腹痛应尽快就医
- 秦刚同法国外长科隆纳举行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牵头人磋商
- 中国人工智能大咖云聚腾冲 探讨产业脉络与前瞻
- 2023年北京市场总消费额同比增长10.2% 服务性消费快速增长
- 海信发布全球首台116英寸RGB-Mini LED电视,色彩表现超越QD-OLED
- 【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在杜甫故里与诗圣“超时空对话”
- 拼多多最新财报:抢占海外消费旺季,助力中国制造加速出海
- 以色列称将继续进攻拉法引多方担忧
- 全国大数据产业重点项目在青海落地 总投资额超213亿元
- 长沙掀起湘商回归热潮 2023年累计到位资金超千亿元
- 中新健康丨中药千金藤中发现新的广谱抗冠状病毒“明星化合物”
- 中国国家博物馆入藏5套伍炳亮家具作品
- 武铁将实行新列车运行图 京广高铁全线高标运营
- 财政支出花在哪?一文读懂“国家账本”
- 第六届世界绿色发展投资贸易博览会开幕 签约超992亿元
- 治理农村赌博助力乡村振兴 山西刑事拘留232人治安拘留423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