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发布全球首台116英寸RGB-Mini LED电视,色彩表现超越QD-OLED
北京时间1月7日凌晨,CES2025展会开幕前,海信举办了2025显示技术发布会,全球首发RGB三维控色液晶显示技术,同时还在CES展出了应用该项技术的116英寸全球首台也是全球最大的RGB-Mini LED电视。
电视显示进入RGB-Mini LED时代
画质,依然是全球消费者选购电视的首要依据之一。从技术参数上看,画质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包括色彩纯度、色域面积、色彩体积、控色精度等等。比如,色彩纯度决定了色彩的鲜艳程度和画面的视觉冲击力,高纯度的色彩会让画面更生动。色域面积决定了显示设备能够呈现的颜色范围,色域面积越大能够呈现的颜色种类就越多,画面看起来就越丰富。
在显示技术上,无论是WOLED还是QD-OLED,都不能直接发出三基色的光,而是要进行二次色转换。比如,QD-OLED采用了蓝光OLED灯珠作为主光源,并且激发量子点涂层将蓝光转换为红光和绿光,多了一个转换步骤。
相比之下,海信RGB-Mini LED采用RGB三基色光源且分区控光控色的液晶显示技术,可以通过独立控制RGB三色光源的发光亮度,混合产生所需亮度和丰富颜色,无需二次色彩转换,真正做到“三基色生万亿色”。另外相较于普通光源,RGB三维控色液晶显示技术在二维分区(空间)亮度控制的基础上,增加了色度维度的控制,从单一的控光进化为光色同控,形成了一次重大的技术升级。
海信视像科技总裁李炜表示:“此次海信发布的RGB-Mini LED电视,能够实现97% BT.2020的超高色域面积,比传统Mini LED提升20%以上,趋近业界最高色域标准的理想范围”。
另外,海信RGB-Mini LED电视还拥有87%的色彩体积,高色纯度分别达到99%/92%/100%,光源控色精度高达3*26bits。这些参数让RGB-Mini LED电视创造了新的天花板。
不仅如此,相比QD-OLED电视及传统Mini LED电视,海信RGB-Mini LED电视实现节能20%以上。按照全球15亿台电视保有量计算,全球每年可减少约4.9亿吨二氧化碳排放。
“两颗芯”引爆显示革命
从白色LED背光到RGB LED背光对于液晶电视来说,是基于底层技术的革命性升级,对于同样属于底层技术的升级,屏幕越大越难。有许多彩电品牌都进行过尝试,但都没有能达到量产的门槛。
海信RGB-MiniLED电视搭载有海信自主研发的全新一代信芯AI画质芯片,也是全球首颗RGB光色同控画质芯片,首次突破行业光色同控难题。其硬件算力的CPU单核性能提升40%,感知场景计算能力提升70%,更强大的 AI计算画质能力为更复杂的3*26bits高精度控色提供了基础。海信此次升级的RGB光色同控画质芯片采用 RGB背光和液晶面板双重控光架构,重新定义了色彩管理系统,实现从显示场景AI分析识别,到AI自适应控光,再到高精度控色的RGB多基色显示颜色的精准控制。
为了实现RGB三维控色液晶显示技术的量产应用,海信依托乾照光电自研全球领先的高性能RGB-Mini LED背光芯片,并攻克了LED三色芯片应用中的效率、寿命、色偏、色纯等关键瓶颈,率先达成三基色光源背光的产业化。
此外,以画质芯片为核心,海信还首创了一套RGB三维控色芯片控制系统,通过对液晶以及背光相关的显示模块的全链路、全方位协调控制,实现了背光数据的极速传输与控制,做到了背光与图像的极限同步,能够让背光和画面同步更新。
而在后端显示器件方面,海信独创的RGB光色同控算法,可根据三色背光LED的不同寿命曲线,进行定制化、个性化的抗老化处理,延长产品寿命,从一而终地为用户提供稳定的画质体验。
全球最大116英寸RGB-Mini LED电视即将实现量产
随着RGB三维控色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布,采用该技术的产品也实现了落地。在CES2025上,全球最大且首款搭载RGB三维控色液晶显示技术的海信116英寸RGB-Mini LED电视同步亮相,并将于今年3月实现量产上市,标志着海信RGB三维控色液晶显示技术开始正式走向市场。
来自Omdia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100英寸及以上电视产品的全球出货量份额,海信已连续四个季度位居全球首位。海信116英寸RGB-Mini LED电视的面世,不仅为海信百吋超大屏领域再添新军,同时也进一步夯实海信在全球百吋电视中的领先地位。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五台山下“机场人”:从“门外汉”到“领路人”
- 重庆发放首张川渝互通互认居住证
- 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发出质量倡议
- 国家统计局:1—9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4%
- 2022年人口普查数据揭深层次问题 美国贫困率现史上最大年度增幅
- 推动高质量发展·权威发布|湖北:正在实施人形机器人突破工程
-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工作落实会议在浙江温州召开
- 赵白鸽:积极拥抱数字经济,推动建筑业数字化发展
- 专家研究发现:1型糖尿病发病与肠道菌群结构、功能紊乱密切相关
- 宁夏固原:小薯条拓出大市场
- 新疆棉花全面采收 棉田尽显“科技范”
- 天津:文旅智库专家热议2024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
- 雅万高铁正式开通运营 两地最快46分钟可达
- 截至今年6月末中国数字人民币累计交易金额达7万亿元
- 中新健康丨小宝脐血救大宝 上海脐血库联合苏州儿童医院完成造血干细胞移植
- 成都与叶卡捷琳堡建立国际友好城市关系
- 世界科技工作者联合会发布“绿色低碳发展倡议”
- (经济观察)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日益迫切 甲烷管控成关键焦点
- 26国艺术家作品“齐聚”上海 演绎“四海共芳菲”
- 锐评100秒丨中国式现代化给亚太带来了什么?
- 热门推荐
-
- 金融活水激发换新潜能
- 积石山6.2级地震青海最后2名失联人员被找到
- 青海海西州茫崖市发生3.7级地震 震源深度9千米
- 湖南浏阳发展特色种养产业振兴乡村
- 空降华南第一高楼 是什么让撒贝宁直呼“要买单”?
- 第五届“红军长征论坛”举行 凝聚革命老区发展共识
- 第十六届“重庆·台湾周”开幕
- 中国民航飞机首次装配国产航空子午线轮胎
- 台湾农人深耕大陆乡村:市场很大,也很有潜力
- “双节”假期广州保障白云机场、广州南站深夜重点时段客运
- 如何让非遗回归日常生活
- 日本应道歉!调查称六成韩国人反对二战劳工赔偿方案
- 重庆:乍暖还寒 医生呼吁慢病患者须警惕“倒春寒”
- 2023全球经济的“忧”与“盼”(2023·年终特稿)
- 指尖上的艺术 成都市非遗面塑传承人捏了5000余只大熊猫
- 波音公司替换737 MAX项目负责人
- 天津“双节”假期旅游消费突破120亿元
- 2024年春节假期内蒙古接待游客超3000万人次
- 【世界说】 美媒:美国2024年校园枪击数量超去年 利用节日推广枪支文化已成“惯例”
- 国产榴莲成冬交会明星 东南亚果商:中国“果盘”足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