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建业:“文化意义上的早期中国”对中华文明有何影响?
续昨日文:韩建业:“文化意义上的早期中国”是如何形成的?(点击标题阅读全文)
在上一篇中,韩建业教授指出,“文化意义上的早期中国”或“早期中国文化圈”萌芽于8000年前裴李岗文化时期,正式形成于6000前年左右的仰韶文化庙底沟时代。这与人们所熟知的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有何关系?“文化意义上的早期中国”对中华文明有何影响?
记者:人们常说中华文明五千年,您提出的“文化意义上的早期中国”起源于8000年前,正式形成于6000年前,这与“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关系是什么?
韩建业:现在所说“文明”多数情况下都是西方civilization这个词的翻译,一般认为“文明”跟国家产生有关系。但在《周易》《尚书》等书中,“文明”是指在道德修养、礼仪制度方面达到一定高度后的状态。我认为“文明”是指高度发达、长期延续的物质、精神和制度创造的综合实体,“文明”不能等同于国家,但进入国家阶段才可以称之为文明社会。
以前学界曾将文字、青铜器和城市作为文明社会的三项标准,还有其他标准,都难以适合全世界的情况。恩格斯认为国家的标志有两个,一个是按地区划分国民,一个是出现公共权力。我认为,对“文明”概念和标准的理解应该兼顾中西传统,简单套用容易水土不服,完全另起炉灶就会变成自说自话。
国家社会的特征之一是公共权力或者王权的出现,是社会复杂化的结果,建立在阶级分化的基础之上。距今6000年左右是“文化意义上的早期中国”的形成时期,也是中国社会复杂化趋势加剧并向早期国家迈进的一个关键阶段。这时山西、河南、陕西三省交界处庙底沟核心区的聚落增加了三四倍。
以前的聚落是几万平方米,庙底沟时代出现了几十万、上百万平方米的大型聚落。房屋建筑以前多是几十平方米,庙底沟时代出现了200—500平方米的宫殿式建筑。还出现很高级的墓葬。安徽凌家滩遗址距今5500年左右的墓葬出土了200件非常精美的玉器,奢华程度令人惊叹,在当时的全世界范围内也是首屈一指的。
到大约距今5100年以后,就出现了一些早期国家或“古国”,或者说出现了多个区域文明,中华文明正式形成,进入“古国文明”阶段,和西亚文明、埃及文明几乎是同时的。
这时期最明确的古国或区域文明,是长江下游的良渚古国和黄土高原的陇山古国,良渚古国以良渚古城为核心,陇山古国以南佐都邑为核心,两个都邑聚落面积都在600万平方米以上,都有大型宫殿建筑和水利工程。尤其我正在主持发掘的甘肃庆阳南佐遗址,发现了一座数千平方米的中轴对称的宫城,称得上是最早的“紫禁城”,是王权和国家出现的集中体现。
到了距今4100年以后,各个古国被整合统一,出现了真正的“天下王权”,形成一个以中原为核心的更大的政治共同体,这就是初步“大一统”的夏朝,中华文明进入了比较成熟的“王国文明”阶段。距今3800年以后进入以二里头文化为代表的夏朝晚期,之后为二里岗文化代表的早商和殷墟文化代表的晚商时期。夏商时期中国大部分地区文化交融联系成更大范围的四个层次的文化共同体。
说到“王”或“王权”,我得解释一下。中国上古时期的“王”,跟西方人说的“king”不是一回事。“king”就是一个地方的或城邦的首领,中国上古时期说的“王”是指“天下”之主,“王天下”才叫“王”,所以才《诗经》中才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现在把“king”翻译成“王”,容易造成误解。
通过前面对“文化意义上的早期中国”的考古学梳理,大家就会发现,“中国”绝不是某些人宣称的“想象的共同体”,她有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起源、形成和发展过程。搞清楚了这个过程,就能明白“中国”是从何而来了。
记者:您把“文化意义上的早期中国”的起源、形成、发展的脉络梳理得非常清晰。那么,“文化意义上的早期中国”形成原因是什么呢?
韩建业:中国的地理环境相对独立、广大多样,这是中国史前文化能够形成的根本原因,当然也就是文化意义上早期中国形成的根本原因。古人心目中一天一地,天人合一,有共同祖先,古人把“敬天法祖”作为他们最神圣的信仰,这种宇宙观是推动文化上早期中国一体化进程的强大精神力量。
但是为什么早期文化圈的起源和形成都是以黄河中游地区为核心呢?黄河中游地区气候、地貌和土壤条件等都比较适中,黄土高原地势高亢,气候的变化对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不会造成毁灭性影响,不像特别靠北的地方气候变得太冷就没法生存,长江淮河流域水太多的时候容易发生水灾。
不过黄河中游的旱作农业虽然很稳定,但主要是靠天吃饭,很多情况下也就是勉强解决温饱,不像长江流域的鱼米之乡那样富裕,北方人群的侵扰还会对它造成一定压力,这样的地方容易产生忧患意识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品格,反而使文化更易于连续发展。还有就是黄河中游地区地理位置特殊,位于中国主体区的中心,易海纳百川,也易辐射四方。中华民族的先祖伏羲、女娲、炎帝、黄帝等可能就诞生在黄河中游地区。
记者:“文化意义上的早期中国”具有多方面的丰富内涵,这对后世的中华文明产生了哪些影响?
韩建业:“文化意义上的早期中国”或者说“早期中国文化圈”,指的是一个大的文化共同体,它是后世文化上中国的前身,是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的基础,也是现代中国的史前基础。
需要注意的是,文化意义上的中国是一个非常稳定的文化共同体,没有出现过很大的波动,这与政治意义上的中国不一样。比如秦汉时期政治上“大一统”,魏晋南北朝政治上分裂,但整个中国文化还是统一的,文化上的中国是稳定发展的。政治上有分有合,但是文化上一直是统一共同体。
所以我才强调文化上的中国是政治上中国分裂的时候向往统一、统一的时候维护统一的重要基础。即使是北方民族入主中原也会自然而然地接受这种文化观念。
“文化意义上的早期中国”还产生了有别于世界上其他文明的一些精神文化特质。包括宇宙观、伦理观、历史观,“敬天法祖”信仰,整体思维、天人合一、以农为本、稳定内敛、诚信仁爱、自强不息、和合大同等文化基因。这些精神文化特质成为我们中华文明的灵魂,贯穿到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心中,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
受访者简介:
韩建业,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新石器商周考古学、中国上古史、环境考古与人地关系、中西文化交流和文明比较等。正在主持甘肃庆阳南佐遗址的发掘工作。
监制 | 杨新华
统筹 | 刘佳 康坤全
采写 | 齐子通
编辑 | 郭晖
制作 | 胡琪
(道中华微信公众号)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云南西畴:“女子太阳节”遇上国际劳动妇女节
- 自然资源部发文打通基建临时用地政策“堵点”
- 黑龙江三天迎客超800万人次 “尔滨”依旧人气旺
- 中国新坐标,强国复兴新注脚
- 品长桌宴、赏瑶族歌舞……广东连南瑶族风情文化周启动
- 国际锐评丨菲律宾从美国得到的是“甜枣”还是“毒丸”?
- 山西省上半年进出口增长18.7% 增速居全国第3位
- 中央气象台:今年第26号台风“帕布”生成
- 世界知识产权日 新疆公安机关集中销毁侵权假冒商品
- 2024中国汽研汽车指数“极北寒测”正式收官
- 国际机构最新报告:中国绿色转型带来空气质量改善
- 巴黎奥运会网球男单季军穆塞蒂:来成都参赛是一次美妙的经历
- 山西前10个月进出口增长近六成 多项重点产品进出口表现突出
- 黑龙江:累计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13.8万户
- (新春走基层)“香火龙”飞舞乡间闹元宵
- 拉萨市档案馆开展第17个“6·9”国际档案日宣传活动
- 前11月中国社会物流总额逾320万亿元
- 日方批评美政治化日铁收购美钢案 专家:实质逻辑还是“美国优先”
- 广州海关查获新型毒品“开心粉”971克
- (新春走基层)江苏建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见闻:守稳“饭碗田” 鼓起“钱袋子”
- 热门推荐
-
- 夜市管理如何更规范
- @2023届高校毕业生:1.5万场校园招聘活动为你而来
- 花旗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余向荣:建议下调存量房贷利率
- 3月中国LPR不变 专家称仍有降息空间
- 去年北京石景山现代金融和信息技术产业收入均突破千亿元
- 2024年上半年全国铁路经营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
- 第四届亚太中子散射会议在东莞开幕
- 伊朗副总统哈希米宣布退出伊朗总统选举
- 研究机构称今年亚太经济增速将显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 “文化+科技”滋养城市 解码北京文化产业新业态
- 中新人物|陈雨锶:你只管努力,上天自有安排
- 青海油田天然气日产量保持在1660万立方米以上
- 国家广电总局:有线电视和IPTV全面取消开机广告
- 上海专家利用自主研发VBE内镜系统为老人小切口治沉疴
- 20多年后再为樱木花道配音 一开口,还是青春的味道
- 传承千年农遗文化 侨乡青田如何活化稻鱼共生?
- 暴雨橙色预警:浙江东部、福建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有暴雨或大暴雨
- 中新网评袁冰妍偷逃税被查:偷税逃税注定沦为法制咖
- 奖10万!500个未释读甲骨单字等你来“破”
- 学会三句话月入八千元?“电商捧哏”职业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