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重大主题电视剧如何“叫好又叫座”?
全国学界和业界的嘉宾在沪深入探讨重大主题电视剧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路径。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供图
中新网上海3月27日电 题:新时代重大主题电视剧如何“叫好又叫座”?
中新网记者 许婧
“2021年以来,重大主题电视剧创作可以说是大放异彩,引领中国电视剧创作生产达到一个全新的艺术高度,诞生了一大批立得住、传得开、叫得响的优秀作品。”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产业所所长吕岩梅在上海参加“新时代重大主题电视剧高质量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时说。
近年来,重大主题电视剧创作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面脱贫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以及北京冬奥会等重要节点,持续推出一大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高峰”之作,初步建立起了重大主题剧创作生产的新格局。随着2022年《我们这十年》《县委大院》《大考》《底线》等作品的热播,重大主题剧迎来传播高峰。一系列作品不仅主创阵容强大,并且兼顾播出效果市场与社会效益,“叫好又叫座”。
立足新时代重大主题电视剧发展新起点,重大主题剧创作生产如何高质量创新发展?25日,全国学界和业界的嘉宾在沪参加由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上海大学主办,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影视评论专业委员会、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承办的“新时代重大主题电视剧高质量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深入探讨重大主题电视剧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路径。
“主旋律电视剧怎么样叫好又叫座?”此前一直让中国传媒大学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国涛颇为困惑。他注意到,一些主旋律电视剧有人叫好但市场反映很差,叫座的又不一定得到各界认可,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整个创作。
“近些年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都弱化了‘主旋律’概念,电视剧创作称之为主题创作,这是新时代的变化。”张国涛欣喜地发现,现在重大主题剧创作在叫好又叫座方面非常难得地实现了高度统一。
在吕岩梅看来,《觉醒年代》《理想照耀中国》等一大批重大的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大大拓展了重大革命主题剧的创作生命,多维度地填补了重大题材电视剧创作空白,也激发了当代青年的强烈共情;重大现实题材电视剧的题材开掘和叙事手法均开创新境界。如《山海情》等作品聚焦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主题,展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中国乡村的图景;《县委大院》《我们这十年》《大考》等作品关注社会变迁,讴歌时代精神;《人世间》等作品描绘百姓喜怒哀乐,以小故事展现新时代精神气象,激发民众向好向善的精神力量;《狂飙》等反腐剧突破创作窠臼,直面现实生活中红与黑、罪与罚的较量。
对此,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教授指出,《觉醒年代》《大考》《底线》等重大主题剧的“破圈”,关键在于剧集对生活有新发现,对艺术有新表达,能够与更年轻的观众建立起情感共通性和审美共通点,满足了市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会长丁亚平则分析,越来越多主题剧“破圈”,这种现象显示出中国观众对电视剧的审美包容性,也充分验证了头部剧集的内在品质仍然是取得市场密钥和广泛社会影响的关键之所在。
“现实主题创作也带动行业的现实题材剧集创作。”吕岩梅表示,在重大主题剧的创作带动下,多元化的制作格局已经形成,涌现出一批德艺双馨的名编剧、名导演、名演员等。
重大主题有哪些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如何讲述新时代的基层故事?重大现实主义剧集的选题和制作经验又有哪些?研讨会上,多位一线重点主题剧创作者将答案指向了“现实感”“下生活”等关键词。
《大考》总制片冯微微说,主创团队先后走访了10多所高中、10多所大学,查阅搜集了大量资料和素材,获得了主要人物原型的生动素材,最终组成了一幅立体的大考故事,意在无论观众从哪一个板块进入,都能感受到真实的人物、心境和人物历程。
“现实主义主题剧唯有真实可信,才能产生跟观众的链接。”2022年,湖南当燃影业有限公司导演刘国彤拍摄了中国第一部全景式展现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成果的电视剧《底线》。回想起刚接到任务时,他坦言“非常忐忑”。“如何锚定故事主题、锁定典型人物,如何将庄重严肃的法治题材用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是我们要克服的难题。”刘国彤第一步选择“下生活”,在8个月的采风生活中,深入法院内部了解法院的生态,掌握法院实践背后的底层逻辑。
眼下,重大主题剧数量增加了、品质也有提升,但研讨会现场多位专家也提醒,未来仍应继续推动重大主题剧创作生产高质量创新发展。
吕岩梅直言,整体来看,电视剧创作依然存在不足,例如剧集整体的创作水平不高,有盲目扎根创作、跟风创作的现象,主体创作引导有力,多元化创作缺失。最近看了一些重大主题创作剧的饶曙光也坦言“还是有参差不齐的”。
北京电影学院副书记、副院长胡智锋认为,与“温暖现实主义”的创作理念相比,重大主题创作中还存在“悬空现实主义”与“灰暗现实主义”等问题。在他看来,中国现实主义影视剧既要直面尖锐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也不要陷进去走向灰暗,而是应该从中挖掘人性的真善美,真正立足于温暖现实主义。
与会专家认为,重大主题剧要实现高质量创新发展,离不开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思想,要注重展现契合时代脉搏的社会议题,时刻关注媒介形态发展所带来的艺术层面的全新表达,进而在内容和形式上满足不同圈层观众观剧需求的“最大公约数”,创作出更多经得起时代和人民检验的高质量作品。(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团结颂歌”文艺成果展演展现首都统一战线团结力量
- 相信年轻:春晚《锦鲤》惊艳观众的背后
- 无伴奏合唱套曲《〈论语〉节选》在京首演
- 国际识局:美国政府躲过“停摆”,然而更大危机还在前方
- 今晚播出!《航拍中国》第四季台湾篇
- 感染新冠病毒后中药、西药能否一起吃?专家:应间隔至少半小时
- 谭盾:把中国优厚的音乐传统跟世界分享
- 何立峰同美财政部部长耶伦会谈
- 2023世界新能源新材料大会将于6月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举行
- “双11”直播电商观察:不打“价格战”的直播间“卷”什么?
- 智慧植保“虫口夺粮”
- 《来看我们的演唱会》让音乐有温度
- 和评理 |排污入海危害世界 日本必将付出代价
- 7月23日央行开展2673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 飓风“海伦妮”即将登陆美国 拜登发布紧急声明
- 一部手机游武昌 吃住行都能搞定
- 美英联军对也门萨达市北部发动袭击
- 韩国纽斯频通讯社第十一届“中国论坛”在首尔举行
- 一组亮眼数据振奋人心 中国正从造船大国向世界造船强国迈进
- 我驻朝鲜使馆祭扫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墓
- 热门推荐
-
- 浙江启动“415X”重点产业招商年 打造高质量外资集聚地
- 中国—金砖国家新时代科创孵化园在厦门启动 将在五年内初步建成
- 【跨国企业在中国】康宝莱中国区总裁郭木:进博会增强了我们对中国市场的信心
- 刘慈欣的人生意义:创造出震撼的想象世界
- (新春走基层)“春生”“香果”首次杭州过年 杭州动物园特制“火锅”年夜饭
- (国际观察)加拿大将迎“后特鲁多时代”?
- 最新民调显示美国总统拜登支持率下滑至34%
- 云南大山包保护区首次记录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雕鸮
- 在万里长城的心脏做生意,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 新西兰拟将外国游客税提高近200%
- 国台酒因何连续三年赴河南祭麦?
- 非遗“二代”接棒百年技艺:万物皆可“漆”
- 遏制虚假申报、偷逃税 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公开征求意见
- 中国国家画院六人展长沙开幕
- 好的构思像一粒种子 《雨燕飞越中轴线》读者分享活动举行
- 王毅同老挝副总理兼外长沙伦赛会谈
- 中上协召开第三届独立董事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
- 国家医保局公布价格招采信用评价“特别严重”和“严重”失信评定结果
- 中国驻加拿大使馆回应加外交部:“任意拘押”之说纯属贼喊捉贼
- 民调显示:构建契合新时代的中日合作关系日益获得两国受访者广泛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