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年轻:春晚《锦鲤》惊艳观众的背后
在2024央视春晚的舞台上,一个名为《锦鲤》的原创舞蹈节目惊艳全国观众。华宵一等11名舞者化身为水中游动的锦鲤,在《大鱼》的优美背景音乐中,以飞天之姿模拟水下之态,祝愿全球华人年年有余、好运连连。
青年舞者华宵一曾经凭借古典舞《罗敷行》《点绛唇》蝉联了两届“桃李杯”舞蹈比赛一等奖,这两支独舞也成为后来古典舞艺考生的“教科书级范本”。她还凭借《红旗》《等》《觉》获得中国舞蹈“荷花奖”奖项。
此次担任《锦鲤》领舞,是华宵一第一次登上央视春晚舞台。
“锦鲤象征着好运、平安、和谐、富足,那么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我也希望大家能够年年有余。平安顺遂,鱼跃龙门。”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华宵一回顾了过去一年的收获,为《中国青年报》读者送上新春祝福。
“我们借锦鲤表达中国东方审美色彩,服装的红与白如同水墨一般。节目最后,在空中,我们像一个鱼池一样,10条‘锦鲤’手拉脚、脚拉手,中间我一跃,再旋转,就好像鱼在水里原地打圈,最后咕咚一声跳出来,展现‘鱼跃龙门’的状态。舞蹈的意象和美,给人想象的空间。”
《锦鲤》中每个舞者通过“威亚+弹簧绳”的方式,还原鱼儿在水中浮游的灵动状态。
华宵一介绍,以往舞蹈演员吊威亚,通常都是两根威亚分别吊在胯部两边,而此次《锦鲤》演员的威亚只有后腰上的那一根,因此整个人在空中是没有办法控制方向的,“就像我在空中表演‘水中浮游’的感觉,一开始很难控制每次都落在同一个点上,无法借力,只能慢慢摸索,还要努力保证整体排面整齐”。
华宵一说,整整3个多月的时间里,她们每天都处于“吊着”的状态。
“我们称自己和腊肉一样,每天‘吊着’8个小时到最长12个小时,身体说实话是很吃不消的。虽然排练的时候可以戴护具,但上台的时候是不能戴的,因为会‘穿帮’,所以对身体考验很大。”
每天吊威亚排练舞蹈是什么体验?华宵一说,每天排练结束回到家里躺到床上,感觉仿佛还身穿威亚裤,“腰椎快要拉断了”,然后一想到第二天早上又要再去“吊着”,“真的有点不敢面对”。
“如果水喝多了,老上厕所,就会影响大家的排练,所以我们就商量集体上厕所,集体喝水。威亚一旦吊上去,基本上就是3个小时不下来。而且我们排练的地方特别冷,因此我们穿得特别臃肿,那会儿真的很像一个小胖锦鲤;钢丝绳特别磨手,我们就会戴上手套,不然手要磨烂了。”
华宵一表示,她们每个人都希望《锦鲤》是与众不同的,能为全国观众带来新意,所以大家深知付出是必不可少的,无人抱怨辛苦。
排练过程中,华宵一发生过一次意外。“跟威亚配合时有两秒的时间差,以至于那块弹力绳的空间给得不够,我左肩就杵到了地上。我拍了CT,还好骨头没事,然后做针灸、按摩、拉伸,直到现在骨头还会嘎噔嘎噔响,但是没有影响我除夕的正式表演。”
华宵一提到,如今观众看到的那些高难度舞蹈动作,其实是从上百上千的动作里精挑细选出来的。“排练是一个从0到1,从无到有的过程,特别艰难,要去一个个试动作,探索有什么样的可能,还有什么样的可能。”
此次央视春晚的《锦鲤》舞台,是华宵一和10个北京舞蹈学院大一新生一起完成的。
华宵一感慨,用这么年轻的演员去完成如此高难度的作品,是很罕见的——“节目组和导演相信这群十七八岁的孩子。”
“现在的舞台需要给年轻人机会,相信他们,给他们时间。”作为10个北舞新生的“大师姐”,华宵一希望表演好“头鱼”,给师妹们当好榜样。
华宵一一闲下来就会反复看录像,反复对着镜子练习,希望自己的身体更灵动。“我会在网上看很多不同种类的锦鲤,得有100多种,你既要抓住鱼的特性,又要借助这个形象表达人的思想和审美。”
排练过程中,有时候几个演员会因为完不成要求而掉眼泪,华宵一看着心里很难过。“我那会儿想,我要做得更好,要起到表率的作用,这样妹妹们的心里也会更加坚定一点,觉得这个动作是可以完成的,不是望尘莫及的,所以无形当中也给了我自己一份压力。”
“这些年轻的大一新生,刚入校就有这样的机会去参与春晚,去历练,我相信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过程。”春晚正式上台演出前,一个小师妹和华宵一说:“姐姐,我害怕。”
华宵一安慰小师妹:“不怕,我们已经练了那么久了,是时候该展示了,我们就上去表演,我们就是‘锦鲤本鲤’,只要相信自己的角色,我们就是那条锦鲤,就不会有那么多杂念。我们排练这么久就为了这一刻。”小师妹受到大师姐的鼓励后,紧张的情绪平复下来。
大年三十,当11名舞蹈演员完成《锦鲤》下台后,大家拥抱在一起流泪了。
“我自己挺激动,也挺难过,这一段旅程就这样结束了,像昨天才发生一样,‘唰’地一下就过去了,大家还是很不舍,很珍惜彼此这一段时间在一起工作的日子,虽然苦,但是果子是甜的。”
人的一生是有限的,而所谓一生,就是用尽生命的每一刻。这是华宵一的人生信念。
2023年,她的舞蹈剧《一刻》时隔6年后再度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很多片段都戳中观众的心。比如,《一刻》终章《滑》呈现的是华宵一在铺满油的白胶上用力起舞。她不断跌倒,不断奋起,时而筋疲力尽,时而昂首挺立。颤抖的身体,写满了执着。
真实、来不得半点虚假、走不了捷径,这是舞蹈艺术的挑战,也是华宵一眼中舞蹈的魅力所在。
“我跳的舞蹈、我所表达的内容虽然是我个人的,但其实也是芸芸众生中的每一个人。”
结合《锦鲤》主题,华宵一坦言,每一个生命个体都犹如锦鲤跃龙门一样,在人生不同阶段,既有沉入谷底的时刻,也会有鱼跃龙门的高光时刻。而此间的飞跃,是自己通过一点一滴努力幻化而来的。
她说,永远不会忘记自己是为何开始跳舞的,出发时那份热爱有多么炽烈。“一如既往奔向心中的那束光,去照亮自己,同时也能够照耀到台下看到我们的每一个人。”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沈杰群 来源:中国青年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召回车辆160.3万辆 同比增长32.3%
- 全球五城摘得第六届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
- 《国家的孩子》内蒙古巡演收官:演出15场,超1.5万人次观演
- “图书直播”成常态 流量如何变“留量”?
- 中国人民银行向万事网联公司核发银行卡清算业务许可证
-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旧石器考古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 珠江委加强联防联控 协力保障汛期饮用水水源地安全
- 国际食品价格指数大幅下降
- 中国线上植树持续火热 西北沙区一周内迎千万余人“云种”
- 多地发文要求减少药店“无序竞争”
- 上海±500千伏南桥换流站“中国心”完成首次“全面体检”
- 2022年中国电影:新主流电影引领市场 行业发展彰显韧性
- 评论:不能让对赌协议沦为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的道具
- 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4.5万亩樱桃进入采摘季
- 报告:预计未来10年全球GDP平均增长率为3.1%
- 用药后反应越大效果越好?警惕不良反应
- 影响1.3亿人!“杜苏芮”将为北方多地带来强降雨
- 2000余万盆年宵花卉陆续上市 北京打造“美丽经济”新场景
- 广州启用首个珠宝专业海关监管作业场所
- (年中经济观察)上半年中国车市“成绩单”出炉:新能源与出口成亮点
- 热门推荐
-
- 滑雪“开板”当心这些法律问题
- 吉林白城一滑冰馆屋顶塌落 已成立事故调查组
- 市场监管总局与国家能源局建立跨部门协同监管工作机制
- 传出“巨响”!美加边境发生汽车爆炸事件 致2死1伤
- 俄外长警告美国:不要拿俄罗斯的红线开玩笑
- 山西纪念“中国银行业鼻祖”创建200年:新晋商跨时空对话“老前辈”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2023年“铁拳”行动十大典型案例
- 澳大利亚一婚礼大巴深夜翻车 已致10死25伤
- 欧盟对伊朗国防部副部长等实施制裁
- 国家管网集团向日喀则地震灾区捐款1000万元
- 决胜地道战:俄乌斗法再升级
- 升温1.5℃窗口期或将在2030年前结束
- 三部门:深化制造业金融服务 助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 政协委员建言四川氢能产业发展“四步走”
- 忧伊朗袭击,美使馆对驻以雇员发出安全警告
- 运输结构调整暨多式联运发展现场推进会在广西钦州召开
- 中国网络作家村七年记:网文出海“圈粉”海外读者1.6亿人
- 百事公司参加2023中国循环经济发展大会 分享循环经济践行新思路
- 年货集市开上春运列车,回家路上就可买特产
- 暴雨红色预警:安徽湖南江西浙江上海等地有大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