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亮眼数据振奋人心 中国正从造船大国向世界造船强国迈进
央视网消息:昨天(12月10日),中国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完成所有船用产品的安装,正式转交给运营方,邮轮将于2024年1月1日开启商业首航,标志着中国已具备同时建造航空母舰、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大型邮轮的能力,成功摘取全球造船业“皇冠上三大明珠”。今年以来,中国造船业三大指标领先全球,正从有影响力的造船大国向世界造船强国迈进。
11月4日,历经八年科研攻关、五年设计建造的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在上海命名交付,经过了艺术品、酒店用品、医疗设备等供应品的上船安装及功能验证后,10日,近1300名船员登船到岗,邮轮正式交付给运营方,邮轮将于2024年1月1日开启商业首航。
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是目前全球最复杂的单体机电产品,拥有136个系统、2万多套设备,线缆超过4300公里,整船零部件数量达2500万个,相当于C919大飞机的5倍、复兴号高铁的13倍。大型邮轮考验的不仅是造船技术和工艺,还有管理模式和相关产业的配套,直接反映一个国家的装备建造能力和综合科技水平。
11月24日,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17.4万立方米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日内瓦”号,在长兴岛造船基地命名交付。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制造难度极大,“日内瓦”号总体建造周期仅用17.5个月,各项技术性能指标世界最佳,首次全面超越国外竞争对手。
中国船舶沪东中华董事长 陈建良:从首制船的国产化率不到30%,目前已经达到了70%,未来的两年,我们完全有信心达到80%,甚至85%以上。
目前,中国已具备同时建造航空母舰、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大型邮轮的能力,集齐了全球造船工业“皇冠上三大明珠”。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前10月,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49.7%、67%和54.4%,三大指标均排名世界第一。中国造船产量全球领先,占国际市场份额超过40%,行业全年收入超过5000亿元,产品逐步覆盖市场上全部船型,中国正从造船大国向世界造船强国迈进。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破坏性地震向土耳其和叙利亚提供支援
- 山西省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预警
- 马来西亚60岁以上人口占比已达11.6%
- 菲律宾塔阿尔火山喷出大量“烟雾” 周边多省市宣布停课
- 纽约爆发大规模反战游行 大中央车站一度关闭
- 中秋月饼大盘点:谁是月饼生产大省?有哪些奇葩口味?
- 出境游复苏 东南亚多国期待中国游客到来
- 首批43只越冬白鹤飞抵江西鄱阳湖自然保护区
- 代言人迪丽热巴助阵“入京21载”,红星美凯龙:拥抱新生代消费,构建立体大家居生态
- 安徽铜陵楼房坍塌事故现场:第三名失联人员被找到
- 第十七届中国国际漫画节将于国庆假期在穗举行
- 今年前4个月 长三角区域外贸进出口总值超5万亿元
- 受台湾花莲县附近地震影响 广州东站部分列车晚点停运
- 联合国专家讲述中美外交官的差异
- 昆明海关1至4月共截获有害生物183种1324种次
- (聚焦中国高质量发展)“亚洲磷都”跑出转型发展“加速度”:从传统磷化工到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
- 珠峰开通首个5G-A基站
- 《珠江片河流泥沙公报2023》发布
- 中缅边境瑞丽口岸连开3次“紧急通道”救助3名外籍旅客
- 关于新版俄核威慑国家基本政策 普京最新表态
- 热门推荐
-
- 农产品零售额快速增长,数十种新职业正在兴起
-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发生致命车祸 造成5死5伤
- 浙江老革命根据地县近三千人重走红军路 感悟革命精神
- 江西南昌:农业产业日渐红火 “一村一品”助农增收
- 新疆多地迎来持续高温天气 局地气温超40℃
- 拜登与埃尔多安通话 土耳其仍未对瑞典加入北约“开绿灯”
- 外国旅客在华支付体验持续改善
- (乡村行·看振兴)湖南零陵依托特色资源培育富民产业
- 浙江金华:前三季度进出口和出口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 全国政协委员杨爽:建议推进京津冀长城美育研学游产品协同开发
- 中部河南如何布局“通江达海”航运大通道?
- 在以中国留学生目睹夜空中火箭弹被拦截
- 非遗国潮“出海”正当时
- 山东郯城警方通报男子手持弓箭伤人:嫌疑人已被抓获
-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临川:新乡贤助力灯芯草变成“致富草”
- 中国杂技法国揽双金再展硬实力
- 以色列派代表团参加停火谈判 加沙多地遭空袭致71人死亡
- 【艺评】童星是童星 演员是演员
- 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理:上合组织是全球多边合作的典范
- 云南将新建扩建多个风电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