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识局:美国政府躲过“停摆”,然而更大危机还在前方
中新网10月1日电(陈彩霞 甘甜)当地时间9月30日,在美国联邦政府本财年结束的最后关头,美国国会两院终于通过了一项短期支出法案,为美国政府提供资金至11月17日,从而避免政府“关门”。
美国国会掌管“钱袋子”的初衷是限制政府部门随意开支,但如今,却沦为两党攫取政治利益的“筹码”。
美国正在走向“危险境地”,看似暂时躲过一场危机的背后,是另一场危机正在逼近。
“人为制造的危机”
美国政府避免停摆
当地时间9月30日晚,美国国会众议院和参议院先后投票通过了一项短期支出法案,并送交总统拜登签署,从而避免政府“关门”。
短期支出法案为联邦政府提供45天的短期开支。该法案在最后时刻加入了白宫要求的自然灾害救济资金,但没有包括向乌克兰提供额外援助,以及加强边境安全等款项。
对此,拜登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今晚,参众两院的两党多数派投票维持政府运转,避免了一场不必要的危机,也避免给数百万辛勤工作的美国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但他同时批评称,这是一场“人为制造的危机”,本来在几个月前是可以得到避免的。
一般而言,美国联邦政府正常运转,所需资金每个财年要通过拨款法案授权。如果国会无法通过法案,政府支出就会受阻,部分职能只能停摆。政府“关门”的连锁反应还危及各行各业:400多万美国军人和政府工作人员将无法领到工资,三分之二的税务局员工可能被迫休假等。
两党缠斗不断
“关门”危机11月或再次上演
近来,美国两党围绕新财年拨款案缠斗不断,几度陷入僵局,由此引发“关门”危机。具体分歧包括,未来12个月的预算规模、继续援助乌克兰,美墨边境移民管制等。
更棘手的是,不仅民主、共和两党出现严重分歧,合作难度大,共和党内部也“乱成一锅粥”。
共和党强硬保守派要求,把2024财年政府可支配开支上限,在众议长麦卡锡与总统拜登谈妥的1.59万亿美元基础上,再削减1200亿美元。9月29日,由共和党把持的众议院甚至挫败了麦卡锡提出的临时拨款法案,使政府“关门”一再逼近。
如今,尽管麦卡锡推动的最新短期支出法案在国会获批通过,美联社认为,“关门”危机只是“暂时”得到缓解。
报道称,为了让短期支出法案获批,共和党人麦卡锡被迫依赖民主党,抛弃了共和党强硬保守派。这意味着,他接下来很可能会面临一项试图罢免众议长的动议。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还评论称,美国国会必须在11月17日之前解决分歧,但目前尚不清楚他们是否会这样做。“我们很可能在11月再次陷入如今的境地”。
政治算计满满,
美国走向“危险境地”
这并非美国政府第一次面临“关门”危机。自1976年以来,美国政府曾出现过21次资金缺口导致政府“关门”的情况,其中包括1980年以后造成政府雇员被迫放无薪假的10次“关门”。
为期最长的一次发生在2018年至2019年,时任总统特朗普和国会民主党人就修筑边境墙的问题僵持不下,导致政府预算无法通过。那次部分政府停摆长达35天,贯穿整个假日季节。
参议院多数党领袖、民主党人舒默9月曾指出,如果政府“关门”,将是众议院共和党人“政治游戏”的错。
他表示,“预算案通过的唯一途径是两党合作……单独一个政党无法完成这项工作,特别是在这个政党被30到40人的极端派小团体控制的情况下。”
众议院共和党人则将攻击的炮火,对准了美国高企的债务,并将其归咎于民主党人。路易斯安那州共和党参议员约翰 肯尼迪称,“民主党人知道支出和债务累积已经失控,但他们仍拒绝考虑共和党人的建议。”
路透社评论认为,参众两院分歧难弥,这一“党派僵局模式”屡次将美国推向危险境地,正不断损伤美国的信誉。
彭博社经济师认为,一旦政府停摆的时间拉长,共和党将被指责,对拜登寻求连任有利。然而,如果民主党同意共和党强硬派的要求大幅削减联邦开支,会对2024年的经济产生影响,执政的民主党到时就会成为选民责怪的对象。
美财长警告!
另一危机正在逼近
事实上,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问题远不止于此。近年来,美国债务“雪球”越滚越大。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9月18日报道,美国的国家债务总额当天首次超过33万亿美元,再次迎来“危险里程碑”。
美财政部长耶伦9月29日曾警告称,政府“关门”将导致众多企业和儿童项目闲置,从而“破坏”美国的经济运行,并可能推迟重大基础设施的推进。除非国会提高债务上限,否则美国极有可能发生“历史性金融危机”和“经济灾难”。
国际评级机构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9月25日也警告,美国联邦政府“停摆”将对美国信用评级产生负面影响。而在此前,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将美国长期外币发行人违约评级从AAA下调至AA+。
全球著名基金管理公司贝莱德总裁拉里 芬克痛批美国政客任由政府停摆,“荒谬”且“非理性”,破坏了美国在投资者心目中的地位。
美国《新共和》周刊称,美国政客将债务上限当作政治大棒,全球经济则成为抵押品,这种“愚蠢的游戏”可能会搞乱全球经济。(完)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国国家博物馆将于6月7日恢复开放
- 共话生态保护 第三届鄱阳湖国际观鸟季在江西永修开幕
- “华创会”助湖北宜昌“牵手”德国谋发展促共赢
- 多地迎来开渔季 鲜甜肉嫩的美味江鲜重上餐桌
- 山西临汾“11·24”较大坍塌事故调查报告发布:46人被问责
- 黄河流域在建装机最大水电站进水塔全部封顶
- 广东大雾 多地能见度不足200米
- 谁的“萝卜刀”
- 湖南东安发展假日经济振兴乡村 好风景变成“好钱景”
- (第六届进博会)“Z世代”在世界聚会中感知中国
- 五峰传承,见证顶峰冰雪时刻 迪桑特于长城举办“迎峰而上”发布会
- 名下莫名多出28个虚拟号 震惊之余当有反思
- 国家统计局: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由降转增
- “徽班”再“进京” 紫禁城里寻根
- 多家银行提示贵金属市场风险
- 新疆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次拍摄到棕熊珍贵影像
- (新春见闻)春节庙会品读“京味儿”
- 中国驻中非使馆:请首都班吉以外地区中国公民立刻撤离!
- 广州百年花市“重现”“百越第一楼”
- 中国全面推行机动车行驶证电子化
- 热门推荐
-
- 冬至来临,糖尿病患者如何健康吃水饺?
- 1-7月中国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6%
- 清明祭英烈 闽西赓续红色血脉厚植家国情怀
- 连续15年参加联合国气候大会 王石细数三大变化
- 本周冷空气影响全国大部地区 降温利于小麦抗寒锻炼
- 月入2500元的退休老人 为何能从保险公司“贷款”百万元?
- 上海迎来规模最大入境游系列团
- 新时代,我在中国|人生必打卡之地:中国
- 中外人士:中法合作对推进全球气候治理具有引领作用
- “宋词里的福建” 沉浸式戏剧跨越千年浪漫
- 江西瑞昌:芝麻开花节节高 增收致富促振兴
- “挖掘机指数”喜人!各项工程建设持续恢复增长 多地开工率达到最佳
- 讲述生活的另一面 《白露春分》新书发布
- 迎新春 各地都有哪些特色民俗?快来补补课
- 眼科专家为高校学生护眼亮眼支招
- 重庆:三处污水处理厂项目同日投运 提升城市污水处理能力
- 这十条专属于女性的营养常识要牢记
- (文化中国行)访杭州宋代玉器博物馆:为什么镇馆之宝是她?
- 江西省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号
- 湖北十堰在中亚客商门口开二手车“卖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