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文化也是一种精神原乡
每逢过年,提起一个“年”字,许多人都会精神为之一振,心头不由漾起一阵温暖。当然,除了过年,中国的传统佳节还有很多,每一个节日都异彩纷呈各具特色,这些在中国社会史学会会长常建华教授所著的《中国古代岁时节日》一书中,都能找到相应的历史佐证。这些岁时节日,就像点缀在岁月深处的璀璨珍珠,每一颗都熠熠生辉,烛照生活,足以使那些平凡的日子显出生动。
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古代的岁时节日,是伴着二十四节气的草木芬芳悠然降临的。每一个或大或小或长或短的节日,无不彰显着古人的一种情怀,映射出他们对生活的基本态度。翻开《中国古代岁时节日》,品鉴一个个节日所蕴含的深厚意蓄,从中能管窥古人的现实追求和精神风貌。全书从“一元伊始,万象更新”的元旦入题,先后提到了立春、上元、二月二、上巳、清明、端午、夏至、七夕、中元、中秋、重阳、下元、冬至、腊八、除夕等节日。常建华从节日的由来、习俗的演进、人文的意象等方面,对每一个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都予以详细拆解。既讲这些节日缘何而来,反映出人们何种精神需求,寓意着民众何种现实期许;又针对相关节日形成的习俗和庆典,揭示出民情、民风与节日文化的关系。通过了解每一个节日的来龙去脉,探求节日文化的前世今生,最终为中国古代的岁时节日绘制出一个清晰的节日文化图谱。
需要明确的是,中国的这些岁时节日,绝非凭空杜撰而来,而是古人在长期观察自然,进而在把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产生的。远古时期,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和北斗星辰的变化,建立了最早的时间系统,确定了春分、秋分两个分点和夏至、冬至两个至点。随后,确定了季节和年节,并相应推出了天干、地支计时法。至战国时期,二十四节气最终定型。而中国的岁时节日,很大一部分就源于二十四节气,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等。品读本书,不难发现,这些节日的应运而生,一方面是古人观察、体悟、审视自然万物的结果;另一方面,则是古人在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思想和智慧不断精进的生动写照。加之在农耕时代,各类宗教潜移默化的濡染和影响,以及为纪念名人和某些事件,着意营造出的某种文化意蕴,这些都为岁时节日增加了强烈的人文色彩。常建华循着时间脉络,针对元旦为何要祭祖和拜贺、清明为什么要踏青、中秋节的拜月习俗从何而来、重阳节为何要登高远眺、春节都有哪些食俗和讲究等一众问题,从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的维度,引经据典,细致分析,一路侃侃而谈,生动有趣。
《中国古代岁时节日》全书不但洋溢着节日的喜庆和祥和,还氤氲着浓郁的民族风情。不但以其丰富的史料性和趣味性看得人眼花缭乱,还以极富深意和新意的讲解,勾起广大读者的节日情结。让人在心动、情动中,跟着他的节拍,穿越大江大河,拂去历史的尘烟,去领略岁时节日的亮丽风采。徜徉于温馨的中国节日——上元节的灯火里,闪耀着夺目的烟花,上演着一踵接一踵的庙会和社戏;美丽的元宵之夜,把团圆和喜庆送进了千家万户,也送进了咱老百姓的心里。中秋节的融融月光里,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深情缱绻,也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浪漫温情。那飘香的月饼,酥脆的桂花糕,寄予着人世间几多的惦念和乡愁……但最让人念兹在兹的节日,莫过于春节了。在那个阖家欢乐、万家团圆的日子里,爆竹声声,欢声笑语,红窗花、红对联、红灯笼,红得缤纷、红得热烈、红得奔放,映得家家户户满堂红,也映出了巍巍华夏绚丽的中国红。
中国的岁时节日既情意盎然又韵味绵长,以其深厚的旨趣,令人心驰神往,堪称中国人心目中的精神原乡。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的中国岁时节日,早已把中国与世界紧密地联系到一起,世界各地都开始有中国的节庆文化,华夏民族的古老智慧,在历久弥新中滋润着这个世界。(作者:钟芳)
(来源:解放日报 2023年1月28日 06版)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俄罗斯莫斯科一居民楼发生爆炸 造成2人死亡
- 山西阳泉探索“交通+旅游”模式:“太行一号公路”让景区串点成线
- 厦门改造上千老旧小区 “以心换新”解决民生痛点
- 国际友城代表汇聚重庆探寻地方合作新机遇
- 中国驻加使馆发言人批驳加方“外国干涉”调查初步报告
- 中国春运首日跨区域人员流动18935.2万人次
- 柬埔寨吴哥古迹旅游收入大增
- 这场毕业典礼,只有一名学生!
- 《问心》研讨会举办:现实主义医疗剧的新范式
-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吉安县:“呦呦鹿鸣”唱响山村振兴曲
- 云南诚邀游客旅居 2027年将培育3000个以上旅居重点村
- 房颤使中风风险提高5倍,了解房颤的公众却不足三成
- 将县城特产中老年棉服推上“云经济”的内蒙古青年
- 日本硫磺岛附近海域发生5.3级地震
- 东西问丨旅比台湾画家阮丽明:几多传奇 “融绘”东西
- 代表委员热议:“万亿消费城市”之后 成都还有哪些潜能可挖?
- 第一届黄河流域职业技能大赛在东营举行
- 数字人才未来可期
- 美国总统拜登之子亨特被控三项刑事罪名
- 国际电信联盟:2024年年底全球互联网用户将达55亿
- 热门推荐
-
- 业界:互联网影视应将选择权交给观众 促多元化发展
- 遇见丨“二声哥哥”助推中国食材进入国际高端餐饮界——爱上中餐的法国主厨广坦
- 假期旅游市场热度攀升 各地特色“文旅大餐”激发消费热情
- 清明假期广东接待游客1982.8万人次
- 商务部:2023年中国旅行服务进出口规模居全球第二位
- 俄乌局势进展:俄称在黑海摧毁一艘乌侦察艇 乌称已建立黑海运粮替代走廊
- 天津首票“国内采购+保税供船”全品类试单业务落地
- 一座古都的“穿”越之旅|相对论·蹲点汉服街
- 杭州西湖景区将实施分时段交通管理
- 玉山江·塔力甫跨越千里“姐弟”情:约定一世做亲人
- 贵州43名“订单班”学生:感恩台胞“董妈妈”
- 冬天怎么能少了火锅? 一起解锁火锅的健康吃法
- 竹内亮《走近大凉山》纸版图书面世:火遍中日的纪录片有了“续集”
- 第四届中印尼文化与翻译出版论坛在雅加达举办
- 以独特视角探索家庭新叙事 《烟火人家》迎暖心收官
- 台风“摩羯”已减弱为热带风暴 自然资源部终止海洋灾害应急响应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安徽六安:革命老区遇上科技革命,红色土地绽放产业“金花”
- 韩国执政党党首:尹锡悦的状况已不可能正常履职
- 国家统计局:投资保持规模扩张、结构优化发展态势
- 点亮“夜京城”文化地标 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解锁新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