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潮中国范儿|小小油纸伞 带来大发展
最近一段时间,汉服、马面裙这些我国的传统服饰频频出圈,竹编、榫卯、印染这样的传统手工艺也是火遍海内外各大视频网站。相关数据显示,传统中国工艺正在受到80、90以及00后的追捧,成为重要的“社交符号”;同时,传统工艺也在走向年轻化、创新化、实用化。今天(3日)来聚焦其中人气很高的油纸伞,一把古老的油纸伞,究竟有什么魅力,让今天的人们对它情有独钟呢?一起去油纸伞的故乡之一、浙江杭州余杭区一探究竟。
油纸伞频频出圈
新年里,杭州市余杭区的瓶窑老街热闹非常,很多游客都奔着余杭纸伞而来。五颜六色的纸伞是老街上最显眼的装饰。年轻女孩子穿着汉服拍照,手里还不忘撑起刚买的余杭油纸伞。
游客:可以找老板定制一把伞,配上我们汉服的配色,我觉得应该是蛮搭的。配合过年的时间,拍一个自己的写真到时候发出来,还是蛮开心的。
眼下,这些古色古香的油纸伞不仅在国内热销,还接到了国外订单。
余杭纸伞制作技艺传承人 刘伟学:很多地方过年都需要红伞,包括结婚的时候也用到很多红伞。国外的买家也有,而且会带到国外去送给他们的朋友。伞的繁体(傘)里有很多个人组成,纸伞有多子多孙的意思;伞面是圆的,寓意着美满圆满。
余杭的油纸伞,从清朝开始就远近闻名。而现在,对于游客来说,到了余杭,除了逛逛老街买把油纸伞,还要打卡这个“图书馆”。在这里,有很多运用了油纸伞等传统工艺制作的现代家具。
融设计图书馆创始人、设计总监 张雷:中国手工艺不光是它的工艺,重要的是造物方法,是当代设计师应该吸取的营养。
这盏灯叫作“落”,它的造型设计就来自于打开的余杭纸伞;
这把椅子叫作“飘”,用油纸伞的“湿糊”工艺制作而成。
余杭油纸伞的魅力在这里延伸,特别是其中的传统技艺引发了现代设计师的浓厚兴趣。
融设计图书馆创始人、设计总监 克里斯:在中国每种文化都很特别,因为使用的都是当地的材料,在这里您可以看到自然和人类生存的基本原理。
在很多当代的设计师看来,油纸伞的手工艺是当地文化的体现。一把漂亮的油纸伞,伞柄是长在山里的竹子;伞面是当地特产桃花纸,借用大自然的力量就可以手工制作而成,既实用又美观。
亲手做一把油纸伞
传统工艺火了,油纸伞同样成为潮品。油纸伞伞面像丝绸一样有光泽,不仅漂亮,还很结实耐用。制作这样一把伞,又有哪些门道?用了上百年的油纸伞工艺又是如何用在现代设计品上的?
为了对纸伞有更深入的了解,记者决定跟着师傅们一起动手,做一把油纸伞。
做伞的第一步就是要上山寻找合适的竹子。好不容易找到了合适的竹子,老师傅告诉我们,制伞工序一共七十二道,我们才刚刚开始。
锯竹、刮青、平头,还有最考验手工的技术——劈骨。劈骨的关键在于均匀、笔直、只能有一个竹节。这样一根直径13厘米、长度半米左右的竹筒,要被劈成60根伞骨,太粗、太细都不行,而且尽量要做到根根笔直。
余杭纸伞制作技艺传承人 刘伟学:我们余杭纸伞有文献记载的时候,就是以坚固耐用而著称,骨子里很刚强,伞骨非常有韧性,它会有一个弹升的过程,看上去很柔美,其实是非常坚固。
油纸伞的魅力还不仅限于此。经过6天精心打磨,选好的竹子经过一系列工序,已经被做成了可以收缩的伞骨架,下面的工作就是“湿糊”了。这是制作纸伞中最重要的工序:用胶水将桑皮、山皮等韧皮纤维为原料制成的整张皮纸湿透后,一层一层糊在伞骨上。
对于记者这样的新手来说,在伞面上贴上湿湿的一层薄纸就已经很困难了,还要做到平整、服帖。而在这基础上,还必须注意纸张和竹子的粘合,各处的胶水也要注意厚薄均匀,不然也会影响纸伞的最后成型。
完成了湿糊技艺,我们的油纸伞也快要成型了,现在要开始最后一步:上桐油。油多了会产生油斑;油少了,遇上大风大雨,伞面就有被击穿的可能。
总台记者 焉然:经过多道复杂的工序,我们余杭纸伞总算是做好了!真的是太难了!
小小油纸伞 带动大发展
现如今,油纸伞技艺不仅用在了很多现代工艺品上,还走进了故宫博物院、米兰设计周。以油纸伞出名的余杭,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
余杭油纸伞知名度越来越高,不少余杭当地人也加入纸伞制作中来。油纸伞火了,也让很多人喜欢上了传统手工艺,在余杭区青山村,周围的村民正在图书馆里做着手艺活。
除了本地的手艺人,余杭青山村还吸引了很多世界各地的设计师、艺术家以及其他领域的人士,他们将在这里了解到的传统工艺和材质,运用在了自己的创作中。
瑞典设计师 Jean-Philippe Bonzon:我认为杭州青山村的设计师团队真了不起,他们把所有的设计师聚集在一起。
丹麦平面设计师 Sofie Holm Larsen:我制作了一个台历,大胆采用中国的装饰图案作为视觉语言。
意大利心理治疗师 Anna Sophie:回到意大利后,我继续研究这些材料,它们有很多不同的特质和用途。
仅仅是余杭的青山村,现在就有70位中外设计师和创业青年在这里工作、生活。他们感受着中国古老的手工技艺,也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作品”。
他们的设计也让青山村年轻了起来,由废弃建筑改造的图书馆、趣味创意的公共设施,野外拓展基地等相继呈现;这些网红打卡地每年都吸引着数万名访客到访。
过去的余杭因油纸伞而著名。现如今,古今中外文化、手工艺与时尚在这里碰撞出特别的火花。
指尖上的中国绝技惊艳“出圈”
小小的油纸伞带来乡村的大变化。而这仅仅是越来越多我国工艺受到追捧的一个缩影,还有很多重新“出圈”的传统工艺就在身边:
感受手工艺传统之韵
与世界共享中国之美
传统工艺中蕴含着无可计量的中华民族文化价值观念、思想智慧、理论传承和实践经验。回望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的文明历史,不仅创造出海量文化艺术精品,也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文化精神和审美趣味。从传世的工艺中,汲取营养、获得启迪,为现代手工制作注入了创作灵感和文化养分。让传统工艺及创新产品飞入寻常百姓家,为公众提供了更多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机会;让中国工艺更加风靡海外,在看似纯粹平凡的手工中,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感知中国之美。
(央视新闻客户端 总台央视记者 张勤 王琰 朱江 朱慧容 雨棣 张博 张艺瑾 朱城辉 高珧 焉然 刘屹 陈梦豪 苏州台)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89项工程获颁第二十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 有聊丨王莎莎:珍惜大家对“莫小贝”的喜爱 演员需要不断突破
- 内蒙古首次大规模发现战国时期围沟墓
- 11月中国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降幅继续收窄
- 宁夏公布2024年度社会保险缴费基数
- 冰雪大世界入园游客量突破100万人次!打卡攻略来了
- 北京时代美术馆邀观众“请勿见外”来打高尔夫
- “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题词40周年活动在京举办
- 音乐剧《绽放》在厦门开演
- 德国企业积极拥抱中国市场
- 伊拉克总理苏达尼会见美国防部长奥斯汀
- 举办百余场商贸活动 江西南昌多举措激活消费新体验
- “中国水蜜桃之乡”奉化举行桃王争霸赛 桃子拍卖助公益
- 浙江乡村观察:新乡贤引领 化“美丽生态”为“美丽经济”
-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发布2023年前三季度业绩
- 美乌领导人白宫会晤 讨论加强军援应对冬季防务
- 中外摄影家在山东青岛展出200余幅作品 倡导人海和谐
- 乡约福建:“一杯米酒”促振兴
- 广东湛江至海南海口高铁轮渡过海建设迎来新进展
- 北约秘书长:密切关注韩国局势
- 热门推荐
-
- 2018深圳秋季茶博会开幕 吸引数十国家地区茶商
- 桂林一曼谷航线正式恢复通航
- “0成本囤酒店”真的划算吗?兑换还顺利吗?
- 海南出台海洋灾害应急预案 提高海洋灾害预防和应对能力
- 上音原创音乐剧《春上海1949》首登京城舞台展现青春力量
- 越南工厂租金“贵过”东莞,中企称“弯腰挣钱”的时代过去了
- 迁地保护江豚放归长江20余天:融入野外种群
- 超级工程抢先看!黄茅海跨海通道有这些创新设计
- 中国中央歌剧院“唱响”布鲁塞尔庆祝2025“欢乐春节”
- 全国大部降水稀少 西北地区黄淮以南气温偏低
- 新疆都塔尔制作人:因热爱而传承
- 中体西用:自闭症可治亦可防
- 广西推动东盟特色商品行销全国
- 海南澄迈乡村见闻:特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 新疆图木舒克21万亩果树陆续开花 吸引民众赏花踏青
- 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 千奇百怪的龙,一直在陪伴我们
- 全球首台“玲龙一号”反应堆核心模块吊装成功
- 北京大兴机场提示多条航线出现延误
- 诗情画意度佳节 京城博物馆推出29项七夕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