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最后一波荔枝,想吃抓紧了
今夏最后一波荔枝,想吃抓紧了
最近,随着夏季瓜果大量上市,水果价格总体有所下降。本月两种价格较高同时又广受欢迎的水果——荔枝和樱桃就要下市了,市民选购时要注意的是:这两种水果背后文化、语言的学问不少,关于怎么选、吃多少,可能连苏轼都犯过错。
通讯员 王舒怡 实习生 喻婷
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刘丽媛
国产樱桃今年没涨价 想吃要抓紧了
“樱桃的批发销售,会在这个月15日之前结束;如果越南和福建荔枝产区产量正常,荔枝销售会持续到这个月月底。”南京众彩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果品市场D区现场管理部主任王平告诉记者,目前众彩的樱桃销售已经接近尾声,但是到货量稳定,价格也和往年差不多。据了解,端午节后,樱桃的到货量就由日均100吨增至日均150吨-180吨,在众彩销量相当不错。
而荔枝的价格依旧在上涨。王平说,今年受减产影响,荔枝价格一直居高不下,比如桂味这个品种现在市场批发价格在20-30元一斤,这个价格比往年贵一倍还多。
记者在南京市鼓楼区宁海路上的一家水果大卖场看到,最便宜的白糖罂荔枝每斤售价18.8元,而荔枝王与桂味两个品种的荔枝,每斤售价都达到了48元。记者走访的几家超市水果店,售价最低的是河西一家家乐福的白蜡荔枝,每斤只要10.9元,不过荔枝明显已经不新鲜,是降价处理。
在不同的水果店,根据果径大小、产地的不同,国产樱桃的价格从每斤15元到30元不等,几家水果店的老板反映,最近樱桃很受欢迎。而进口车厘子的价格要高得多,在南京宁海路的水果大卖场里,“美国进口车厘子”每斤售价48.8元,另一款“美国产优质车厘子”标价每斤88元。
“车厘子”和“三百颗”
这里面可能有误会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车厘子”这个叫法其实就源于樱桃的英文单词“cherry”的音译,和国产大樱桃本质上是同属同种。国内山东、大连等地刚引进大樱桃的时候,口感、大小可能比不上进口车厘子,近几年,随着栽培技术和品种的改良,国产樱桃已经完全不输进口“车厘子”了。众彩的工作人员就说,市民们不要因为价格差异就盲目认为进口车厘子一定比国产樱桃好,其实在上市旺季,口味酸甜丰富的国产樱桃比进口车厘子更受欢迎。
因为称呼的不同,樱桃的身价可以翻上几番。而最近有网友说,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名句“日啖荔枝三百颗”可能也是“发音”造成的美丽误会。
苏轼被贬官至现在的广东惠州时写下《惠州一绝》赞美荔枝。记者向在南京读大学的广东人林女士求证,她说,用粤语说“一啖荔枝三把火”发音和“日啖荔枝三百颗”确实非常相似,苏轼可能是不懂方言,听到当地老百姓说吃荔枝容易上火,误以为他们都非常喜欢荔枝。
当然,语音语调一直在随时间不停演变,关于“三把火”还是“三百颗”的猜测已经很难考证。不过,荔枝含糖量很多,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吃多了确实容易上火。因此,喜欢吃荔枝的市民也要注意适度,不要一口气吃掉“三百颗”。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睡眠不足不规律,可能真的会让人发胖
- 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世界大环境下的中国经济
- 以创意搞怪方式过中秋,正成年轻人新玩法
- 2024福建旅游交易会福州开幕 推动“诗与远方”深度融合
- 一片茶叶的“丝路”之旅:从贵州大山“飘香”世界各地
- 2024广东旅博会闭幕 展现湾区文旅活力
- 报告:7月中国65城新房找房热度环比涨4.1% 购房者信心指数回升
- 7月1日起,这些品种将列入麻醉和精神药品目录
- 银川烧烤店爆炸事故原因公布 4名犯罪嫌疑人被刑拘
- 国家税务总局:积极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 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再升级
- (新春走基层)上海元宇宙场景“上新” 助力多领域探寻“通关密码”
- 木兰陂修建960周年 新歌《情义木兰》首发
- 2022年第三届“鹭岛诗会”落幕 历时近5月
- 求“证”若渴?法官提醒留神考证培训“包过”这个坑
- 湖北潜江一农贸市场顶棚坍塌 造成1死1伤
- 民调:日本首相岸田内阁支持率跌至16.4%创新低
- 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基础牢固
- 事关赴日中国公民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紧急提醒
- 整装最美工匠丨安装工人齐见雨:星光匠心为爱”安“家
- 热门推荐
-
- 西安铁路局2023年旅客发送量突破1亿人次
- 中演院线与波士顿大学签署合作协议 为中美人文交流添新平台
- 新一轮存款利率今日降息
- 2024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在广西南宁举行
- 奶茶进入3.0时代:打造IP、跨界联名“玩儿出花”
- 天津海关首票高级认证企业分送集报免除担保业务落地
- 春运过半,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2.3亿人次
- 预制菜成“新宠”,“预告”措施要跟上
- 从“乡村T台”走向世界时装周
- 秋冬季来临 老年人呼吸道疾病如何预防?
- 公鸡“跳楼”砸伤路人 主人被判赔4万元
- 国际最新研究:化石碎片揭示西班牙一恐龙标本为棘龙类新物种
- 空间教育:打造面向未来的学习中心
- 楼市展望:市场预期逐步好转
- 激活服务消费创新动能
- 3天长出浓密卷翘睫毛?睫毛生长液宣传太离谱!
- 澄江生物群发现40周年:已累计报道300余个物种
- 搭乘“流浪行星” 人类或可实现星际迁移
- 国风华服,秀出“Z世代”的文化表达(文化中国行)
- 铁路新年调图,“图”的是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