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博物馆被重新定义
第26届国际博物馆协会大会通过了新的博物馆定义:“博物馆是为社会服务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它研究、收藏、保护、阐释和展示物质与非物质遗产。向公众开放,具有可及性和包容性,促进多样性和可持续性。博物馆以符合道德且专业的方式进行运营和交流,并在社区的参与下,为教育、欣赏、深思和知识共享提供多种体验。”
博物馆的新定义增强了博物馆的社会服务属性,博物馆是重要的文化窗口和社会纽带,是为公众提供文化滋养的公共场域;博物馆还应可持续发展,促进文旅发展,亦与数字化技术融合发展。新定义下的博物馆重视社区参与和可持续性,为博物馆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促使博物馆行业在新一轮的自我审视与思考中寻得共识,于变革中求得机遇。
一
作家海伦·凯勒曾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写道:“这一天,我将向世界,向过去和现在的世界匆忙瞥一眼。我想看看人类进步的奇观,那变化无穷的万古千年。这么多的年代,怎么能被压缩成一天呢?当然是通过博物馆。”博物馆是古今文明集大成之地。“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博物馆也承载着文化使命与社会责任。伴随着社区参与、社群发展的多样化,博物馆一改往日严肃学术的气质,以社群文化服务者的亲和姿态面向公众,无论在设计理念方面、分众化管理方面,在展览性质与类别方面,还是在活动互动形式方面,都不再高高在上,打破了公众对博物馆原有的仰视视角。在当下,参观博物馆也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与文化时尚。
英国的博物馆夜游活动十分出名,是博物馆大众多元化参与的一个极佳诠释。例如,历史悠久的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不仅开展过“恐龙陪睡”的跨年夜宿活动,更是在场馆的巨鲸骨架下进行过“静音蹦迪”活动,观众在巨型自然历史标本的笼罩下,戴着耳机在炫酷的灯光中摇曳身姿;爱丁堡外科博物馆万圣夜的“心脏解剖成人工作坊”,看似恐怖与血腥元素的节日恶搞,实则是一堂专业严谨又妙趣横生的解剖课……新定义下的博物馆,可及性与包容性将进一步得到增强,多样性与可持续性将进一步得以重视。不同的人走进博物馆会看到不同的博物馆,反之,博物馆也应该为不同的人的需求提供不同的内容与服务。因为,“衡量一个博物馆是否成功的标准,不仅在于其馆藏有多少、有多宝贵,还在于其多大程度融入人们生活、满足公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和向往。实践证明,让博物馆真正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殿堂,让历史文化更好地浸润当代生活,不只在集中展示的馆内,也在打开无限可能的馆外”(李萌《让博物馆飞入“寻常”里》)。
二
博物馆新定义中重视博物馆的社区参与,除了“为教育、欣赏、深思和知识共享提供多种体验”奠定了其与社群间的关系形态,博物馆还要更主动地倾听来自观众、所在社区、社会公众的声音。由此,博物馆与观众的对话更为平等,博物馆与观众、社群及社区的关联亦更为紧密。在此基础上,大众与艺术的对话将更具主动性与共情力。
上海本土已有过这样的尝试。上海苏宁艺术馆曾携手社群举行“串门做客”活动,馆方与艺术家、艺术学院学生、艺术类媒体等组成稳定且有效的共创关系,共同探讨“传统博物馆、美术馆的年轻化及可持续性发展”;上海博物馆的专家们曾组团走进社区,和社区群众近距离交流,介绍古陶瓷修复、青铜器修复与复制技艺、古书画装裱修复技艺等。这些走进社区的尝试,意义不仅在活动本身,更重要的是为场馆后续开展的诸多活动打开了新的思路。
学者们认为,作为公众教育机构的博物馆,可以通过与学校、图书馆、科技馆合作,与社区和市民联系,形成辐射性的文化网络,实现博物馆资源的社会共享。一方面,多元且包容的社区参与不仅能促使博物馆不断发展;另一方面,博物馆的持续发展也能赋能社区乃至整个城市。因为,博物馆不仅记录保存城市文化,而且参与塑造城市文化。例如,英国的匹茨汉尔庄园美术馆在疫情解封后重新开放时,展出了当地居民所提交的照片,这些照片反映了他们在疫情期间的各种生活经历,凝固了一段段故事。这场跳脱传统展览形式的展陈,是社群关于城市发展的一次集体审视与思考,而这种社区高度参与下的“教育、欣赏、深思和知识共享”在美术馆这一特定场所发生,更能激发大众的情感共鸣和社会责任感。
三
疫情之下,博物馆的发展面临更多挑战,其运营方式如何更可持续的话题在近两年中被热烈讨论。
旧观念里的博物馆是学习及思考的场域,而新定义及新业态下的博物馆是更多元化需求的融合之地。当大众艺术消费成为日常,博物馆、美术馆纷纷走下神坛,全球众多博物馆里增设了餐饮、休闲娱乐等以社交为需求的艺术消费空间,更符合观众的多元需求。例如,华盛顿特区的史密森尼博物院、巴黎左岸拉丁区等,都是博物馆与社区生活高度融合的典型。传统博物馆的运营多靠门票、衍生品收入及赞助,而如今的博物馆通过与社区互动形成博物馆“集群”,将文化、教育及商业集于一体,打破了博物馆的传统边界,进而实现了其所相关的文化产业及城市美学的持续发展。
新业态的生存需要可持续,新语境的表达同样需要可持续。博物馆协会大会认为,博物馆的新技术不仅是创建数字展览、提高观众参与度的工具,也是保护和储存藏品、降低成本和扩大文化机构辐射的有效资源。数字化创新使得博物馆的可及性增强,全球各大博物馆如今纷纷开展线上展览,数字化转型为博物馆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与畅想。早些年的科技展以交互方式让观众观展,观众的现场体验可涉及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感官。元宇宙时代的观展,观众与藏品、空间的互动有了新的可能性,VR的运用可以满足观众在展览空间以外区域的远程观赏,全景视频及图像的实践可以帮助观众线上360度全景导览及细节化观赏,在多元化的数字交互运用下,观展的时间、空间、环境、语言等均不再受到限制。
故宫博物院自2018年起便与腾讯联合推出了一系列VR技术应用,2020年推出的“数字故宫”小程序1.0集参观导览、检索、学习、研究于一体,今年“数字故宫”小程序2.0上线,实现了地图导览、人工智能、增强现实等参观需求;今年年初,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对其藏品资源进行了数字化处理,并增设多国语言的线上导览,以服务于全球化的传播;迪拜未来博物馆则更为超前,观众在其外太空探索区可通过模拟装置体验载人航天飞船发射,通过科技手段体验航天员在空间站的生活。虚拟世界的实践与创新,将为博物馆观众提供更多的观展可及性与博物馆业态发展的可持续性,而数字化的科技运用也将促进博物馆文化资源的全球化开放与共享。(王璐)
(来源:解放日报 2022年12月22日 09版)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12个重点产业项目开工 总投资约288亿元
- 2024金刚石产业大会将在河南郑州举行
- 浙江省家政服务条例通过 将迎来家政数智化管理时代
- 南宫2021踏青艺术文化季开启 五一小长假“亲子游”好去处
- 山西晋城铁壶匠心传千年
- 多项电力指标折射经济运行新动能、新趋势
- 浙江义乌打通“集拼仓+海铁”出口通道 企业实现降费增效
- 广西环卫夫妻档国庆“洁”尽全力 守护城市美丽
- 天津:聚焦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激活沉睡“钱袋子”
- 加拿大要求中方一领事官员限期离境 中国驻加使馆回应:将坚决采取反制措施
- 在戏剧舞台上彰显民族精神
- 防抗台风“杜苏芮” 福建三明疏散动车站滞留人员1268人次
- 非遗表演齐聚古寺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举办端午文化嘉年华
- 再见,张国荣:如果去见你,我一定是带着花跑过去
- 突发!韩媒:一驻韩美军战斗机坠落 飞行员逃出获救
- 第三届接力杯金波幼儿文学奖、曹文轩儿童小说奖颁出 来稿数量创新高
- 财政部:近期将公布税费优惠政策后续安排
- 朝鲜宣布完全切断与韩国连接的铁路与公路
- 浙农林大师生研发“树木液流监测仪” 护古树名木健康
- 《自然》论文:最新研发出减缓肿瘤生长、减少治疗抗性的抗癌试剂
- 热门推荐
-
- 广东广宁通报“学生被打视频”:属实,涉事人员已被警方带回调查
- 全球卓越工程师大赛在渝落幕 撬动社会投入近30亿元
- “洋中医”马丁:中医是医术也是艺术
- 菲律宾7月国际储备达997亿美元
- 浙江文化观察:宋六陵真的一无所有吗?
- 为了视障人士 他们在互联网修“盲道”
- 台青大陆country walk:爱上乡村的文化味和松弛感
- 文旅部提醒游客:元旦春节假期做好个人防护
- 证监会集中修改、废止42部证券期货制度文件
- 解密短视频平台助力“村BA”出圈
- 进山游玩这份“安全指南”请收好
- 聚企成“链”、聚链成“群” 山西晋中加速构建特色产业发展新格局
- 云南交警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查处非法改装货车34080辆
- 全国模范退役军人董俊洲:30年从警守护民众生命财产安全
- 开工大吉!熟悉的“烟火气”回来了
- “AI+养老”,晚年更美好(“融”观中国)
- 国家统计局:PPI降幅有望进一步收窄
-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 是药三分毒 这样做免伤肝
- IMF总裁:中国将继续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关键贡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