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绽放》成功让张桂梅英模形象在舞台灿烂绽放
艺术高度与情感温度的有机融合——音乐剧《绽放》成功让张桂梅英模形象在舞台灿烂绽放
“千锤百炼为今天,自信水击三千里……多年努力,只为今夕……”
一段群情激昂、众志成城的集体合唱,唱出了云南华坪女子高中同学们的心声,唱响了校长张桂梅带领老师们在贫困山区教育战场上的奋斗之歌。
英模人物用音乐剧如何表现?云南民族音乐歌舞与现代音乐剧如何融合?《绽放》带给人们的冲击,既有对张桂梅事迹的感动、对音乐剧青春艺术气息的享受,也有许多对艺术如何表现英模、地方舞台艺术如何发展等问题的思考。
英模人物遇上音乐剧
想起音乐剧,人们便会想起《音乐之声》等名剧,欢快而又浪漫。想起张桂梅,人们仿佛看到了她昏倒在家访路上的身影,还有她那双贴满胶布的手。音乐剧真的能表现张桂梅、表现英模人物?
音乐剧《绽放》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今年教师节前夕,以张桂梅为原型的大型原创音乐剧《绽放》在北京中央歌剧院剧场首演,在第38个教师节之际向以张桂梅为代表的全体一线教育工作者致敬,首演现场的观众与音乐剧《绽放》共同度过了一个热泪盈眶的夜晚。
“张老师的优秀事迹实在太多,我们集中演绎家访、筹款、老师离开、逃学、战胜病魔等几个核心事件,呈现张桂梅老师的不同侧面,这也是戏剧张力最强的阶段。”《绽放》的编剧冯必烈说。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云南红河州歌舞团的演员从肢体语言到念白陈述,再到深情唱演,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心灵上的治愈。“为爱绽放,迎着阳光”的主题旋律响起,剧场内的观众在泪眼蒙眬中掌声雷动。
当冯必烈等创作人员在华坪采访张桂梅时,张桂梅告诉他们:你们写先进人物时,不要只表现他们的惨,因为他们在追寻梦想的过程中,虽然有困难,但心里很快乐。张桂梅的几句话给了创作团队很大的鼓励和启发。
“用音乐剧来表现主旋律题材,更接地气,有青春感、节奏更明快,更好看。《绽放》不仅表现了张桂梅艰苦创业的一面,也反映了张桂梅为孩子们实现梦想而欣慰快乐的一面。”冯必烈说。
《绽放》主创团队坚持“讲真事、写真情,诉真心”,摆脱传统英模题材的脸谱化形象,致力于还原真实的、立体的张桂梅。
云南民族歌舞邂逅现代音乐剧
音乐剧与云南民族歌舞发生碰撞时,又会发生什么奇妙的反应?
《那时》《从璀璨的银河坠落》《有妈总比没妈好》《红梅赞》……《绽放》中的一首首歌曲、一声声咏叹,情感真挚,扣人心弦,让观众沉浸其中,荡气回肠。
据《绽放》作曲沈丹介绍,《绽放》故事发生在云南,其音乐融合了云南彝族撒尼人、白族、苗族、藏族等民族的音乐元素。民族特色元素的加入、动人的旋律与真挚的语句还原了张桂梅坚毅果敢又无私的性格底色。
“《绽放》多层次多元化的戏剧表达,展现了洋为中用的戏剧形式与当代中国戏剧审美的有机融合,打开了讲好中国故事的新视点,为英模人物的题材创作带来了新经验。”国家一级编导、云南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疆嘎说。
中国音协副秘书长熊纬表示:“《绽放》是一台有思想深度,有艺术高度,有情感温度的优秀音乐剧,也是近年来受到社会欢迎、群众喜欢、媒体好评的一台质美兼具的音乐剧,时代感和民族化有机结合,戏剧化和歌唱性较好融合,主要演员高水平的唱功内化为人物的心声,演绎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可爱可敬的人民楷模。”
地方院团携手中央院团
西南边陲的云岭高原之所以能绽放音乐剧,得益于云南省文化体制机制的创新和探索,得益于云南地方艺术院团主动走出山门,与中央院团携手合作打造艺术精品的努力。
十多年前,以《云南映象》为代表的云南舞台艺术在全国轰动一时,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舞台艺术的“云南现象”。如何让云南舞台艺术和文化产业再创辉煌?如何让舞台艺术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一直是云南文化主管部门和文艺院团苦苦求索的问题。
2020年初,当云南省文化旅游厅与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开始携手打造音乐剧《绽放》时,就为解开这一问题打开了一扇窗。
“中央院团与地方院团合作反映了艺术创作的客观规律,好的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基层。中央院团的艺术创作能力强,不足之处是缺少生活素材;地方院团的生活素材丰富,有艺术特色,但缺少好的艺术提炼和表达。中央院团与地方院团合作有互补性和建设性,与云南合作的《绽放》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是对现有体制机制的一种突破。”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党委书记景小勇说。
对于云南而言,与中央院团的合作,不仅仅是合作一部音乐剧,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合作带动提升地方院团的发展。对此作为合作参与《绽放》创作演出的红河州歌舞团,感受颇深。
《绽放》是红河州歌舞团首次与中央院团合作演出的舞台艺术作品。整台音乐剧的舞蹈、群众演员全部由该团11名骨干演员来完成,其中一名演员更是出演了五个角色。
“此次与东方演艺集团合作,对我们团的演员来说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因为《绽放》主创班底国内一流,音乐剧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形式,我们的11名演员在戏剧表演上有所精进,还学习了演唱等,对综合能力是一次大的提升。”红河州歌舞团副团长许建茹说。
许建茹十分感慨:“边疆基层院团不能偏安一隅,更需要走出去交流和学习,向一流看齐,向标杆看齐。这次合作让我们学习到了创演方法、管理运营理念等很多有益于院团长远发展的东西。”
“《绽放》是一部很好的音乐剧,搭建了一种中央院团与省、州院团一起合作创作的模式,利用中央院团的优势,整合云南地方院团的资源,凸显了云南民族歌舞艺术的亮点,为红河州歌舞团培养了一批人才。”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王江红说。(本报记者 张勇)
(来源:光明日报 2022年12月07日 13版)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四川银行业4项指标居西部第一 保险业保费收入超2506亿元
- 上海芭蕾舞团赴港献演原创芭蕾舞剧《花样年华》
- 2024,如你所愿!
- (走进中国乡村)新疆南部迎“多彩”秋收
- 逍遥丸让人“乐逍遥”?专家:可改善情绪但须遵医嘱
- 感“智”引领区:外籍人才近悦远来 上海浦东书写新时代人才答卷
- 台风“普拉桑”来袭 江苏启动防台风Ⅳ级应急响应
- 新能源发展关键瓶颈有望破除
- 多地音乐节宣布取消或延期引发热议 个中原因为何?
- 黑龙江大庆警方赴菲律宾10天缉捕遣返“红通”逃犯
- 北京全面推行非现场监管 实现监管“无事不扰、无处不在”
- 如何在新时代播撒红色文旅新种子?他们这样说……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组织开展人身保险“睡眠保单”清理专项工作 险企在行动
- 教育部:各校要成立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
- 优质稻种植面积达千万亩 “广西香米”年销粤港等地100万吨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南研究院在长沙揭牌成立
- 北京10区启动防汛蓝色预警响应
- 三峡秭归橙花节启幕
- 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丨眉山三苏祠博物馆:在一滴水里看见太阳
- 洞庭湖畔小镇造船忙
- 热门推荐
-
- 科摩罗爆发骚乱 致1死6伤
- 中新真探:“纯天然”的食品一定对人无害?
- 南水北调施工现场发生事故致5死 企业负责人已被控制
- 衢州⇌济宁航线开通 架起南孔、北孔“空中走廊”
- 四川峨眉山市发生一起交通事故致3死2伤
- 西藏海拔4400多米康马县甜瓜、西瓜丰收
- 是什么筑起了江河安澜的“铜墙铁壁”?记者调查→
- 高空抛下的菜刀砸伤小区居民 重庆警方:正全力调查
- 伊朗高官:伊朗遭袭后没有立即还击的计划
- 粤博举办《诗经》国风音乐会 演绎七夕浪漫
- 第二十届中国彭祖伏羊节开幕 江苏徐州以羊肉“出圈”
- 山东“拥抱”首个“全国生态日” 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 (乡村行 看振兴)江西东乡小丝瓜“闯”出致富路 助逾六千农户增收
- 祝贺!94岁中国护士,获得这项国际荣誉
- 广东新增林木良种35个 助力提升森林质量
- 川渝天然气基地有望解锁千亿方级气藏
- (寻味中华|非遗)弦声续流水,山外遇知音
- 日本政府不应强推核污染水排海
- 韩国京畿道华城市一电池工厂发生火灾 或造成多人伤亡
- 别把家教指导当成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