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中国史前文化的绚丽画卷 考古报告《洪江高庙》发布
一幅中国史前文化的绚丽画卷——考古报告《洪江高庙》发布
湖南省洪江市安江盆地西北缘,沅水静静流过。在流经一个叫做岔头乡岩里村的地方时,一条小溪汇了进来。
1984年,考古人员在这里发现了一处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遗址。经1991年、2004年、2005年三次发掘,揭露面积近1700平方米,测定遗址面积近3万平方米,以高庙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为主的丰富遗存大量出土。
近日,随着该遗址考古报告《洪江高庙》正式发布,一幅史前湖湘先民生活图景与精神世界的画卷,徐徐展开在世人眼前。
白陶始源地再探索
《洪江高庙》之所以为学界所重视,还因为高庙遗址发现了迄今为止中国年代最早的白陶,对白陶起源问题的原有认知产生了重要影响。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贺刚介绍,中国史前白陶,在南、北方地区均有发现。
北方白陶,主要见于黄河下游海岱地区的大汶口文化晚期和龙山文化遗存中,所处年代在距今5000至4000年,有鬶、鼎、盉、罐、壶、背壶、豆、尊、杯、高足杯、碗、盒和器盖等器种。有研究者认为,中原夏商文化中的少量白陶,是海岱地区白陶向外传播和扩散的结果。
南方地区白陶的分布范围,比北方更为广大。它们的外表大都有戳印篦点组成的浮雕式图案,被称为篦印纹白陶。
篦印纹白陶最先发现于湖南安乡汤家岗、划城岗和澧县丁家岗遗址。随后,湖北、浙江和安徽等地也陆续出土了类似的白陶。具有相同特征的白陶还远见于陕西汉水上游,接着又在湖南沅水中游的洪江高庙、麻阳高垅以及湘江上游桂阳千家坪等遗址中陆续出土。此外,在江西以及广东珠江三角洲和香港、澳门地区的部分遗址中,也发现了白陶制品。
在洪江高庙大量出土白陶制品之前,学界大多数观念认为,白陶的起源地在洞庭湖西北的澧阳平原,以汤家岗和丁家岗为标杆。其他地区的白陶器物形态和装饰风格与之接近,皆以之为始源。
报告中,贺刚论证,“2007年学界对汤家岗遗址进行了第三次发掘,推测其早段遗存年代上限为公元前5000年左右。而浙江桐乡罗家角遗址、深圳咸头岭出土的白陶均在距今7000至6900年左右。汤家岗遗址出土的白陶,年代甚至晚于长沙大塘遗址出土的距今7400年左右的白陶。”
“汤家岗、丁家岗遗址第一期遗存出土的白陶与长江中下游其他遗址出土的白陶无疑有密切联系,但是它们自身的源头在哪里?”贺刚提出了疑问,“如果汤家岗、丁家岗承自皂市下层文化,那么在相关文化遗存中,为什么均不见白陶的踪迹。”
在《洪江高庙》中,贺刚对高庙遗址出土白陶的器物类型和纹饰做了详细的梳理。他发现,该遗址出土的器型,远比洞庭湖汤家岗遗址第一期遗存出土的白陶要丰富,而且,从下层遗存第一期往上,器型越来越丰富。
文明起源再认知
鉴于高庙遗址出土遗存的重要性,考古学界多位大家曾表示对相关考古报告出版的关心。
“考古报告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将发掘所见遗存,在报告中复原到原堆积中所在的层位,客观地描述所见遗存,并正确地表述其释放的信息”,“成功的报告所处学术地位及其所发挥的作用,则如《史记》”,贺刚还记得,老前辈张忠培曾这样叮嘱他,希望他对高庙报告要“下司马迁那样的大功夫”。
历史学家李学勤也曾在给贺刚的回信中写道:“高庙发掘报告尤盼早日完成出版,将是学术界一件大事。”
“张忠培先生的话听起来平实,但做起来还是有难度的。”贺刚坦言。
高庙出土的陶器碎片有数十万片,且部分散见于受水解钙分子严重污染的贝壳堆积地层中,凌乱、破碎,仅是将碎片化的材料整理组合成辨识度更清晰的“模块”,贺刚带领的团队就花了足足两年。
接下来的十年,贺刚没有周末、不分昼夜,写起报告来常常夜不能寐。
刻划纹、戳印纹、压印纹、拍印纹、剔刻、填彩与彩绘、刻划符号;太阳纹、兽面纹、鸟头纹、鸟翅纹、山形纹、叶脉纹、网格纹、带状纹、波浪纹、飞鸟载“亞”形纹、飞鸟载八角星纹……准确辨识与统计、分类陶器上的纹饰,耗费了团队大量的时日。
“如果没有那么较真,这个报告其实可以完成得快一些。”但贺刚不愿意那样对待如此重要的史前遗址材料,仅仅是为了弄清高庙遗址白陶原料的来源,贺刚及团队就曾在沅水流域洪江市高庙、双溪,辰溪县征溪口、泡潭、牛溪、付家湾、二头湾,怀化市鸭嘴岩,中方县龙井,溆浦县梁家坡等十处地点取土测验。
当这部长达424.8万字的《洪江高庙》考古报告面世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仁湘表示,“学界已经盼望很久了”。
这份报告能为学界带来怎样的材料支持与观念启发?
“我希望能带来关于文明起源的重新认知。长期以来,我们受西方学界影响,认为文明起源的要素在于文字、青铜、城市。事实上,一些举世瞩目的文明并不都具备上述元素。这些年,经过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探索,我们已将复杂化社会的开始定义为文明起源进程的肇始。”贺刚阐释。
“距今6000至5000年前的庙底沟文化、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大溪文化,逐步受到了重视。我认为,高庙先民的创造与发明,于文明起源而言,尚有可商之处。”贺刚提出。
“希望高庙文化遗存的发掘与整理,能为重新认识中华文明起源的构成要素,提供一些启发。”贺刚说。(本报记者 韩寒)
(来源:光明日报 2022年12月07日 13版)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新学期新征程 西藏各地迎来花样“开学第一课”
- 央行将开展2024年第七期央行票据互换(CBS)操作
- 联手打造东北旅游带
- 遏制“自动续费”问题,有新规!
- 《数字化的力量》英文版亮相法兰克福书展
- (新春走基层)金融赋能山西文旅“出圈”又“出彩”
- 租轮椅进故宫不排队竟成“经验帖”
- 广西金秀: 瑶族文化“加分” 康养旅游火热
- 风“驰”电“掣”!我国风电发展驶上快车道
- 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榆林地区支线物流示范运行启航
- 中国石化启动首届车友节 打造全新自驾游IP
- (乡村行·看振兴)黄河岸边旅游兴:生态游“狂飙” 乡村游升温
- 首次制作盲文答复书,如何让盲人代表王永澄“看得见”?
- 国际识局:大选投票日到了!11月的美国,恐“风雨大作”
- 浙江将部署实施新能源汽车三电回收利用重大攻关任务
- 芬兰议会批准该国加入北约
- 国家统计局:2023年完成造林面积400万公顷
- 浙江小镇桃子闯出“一片天” 以农旅融合形式助农致富
- 上市药店刚被约谈完,又因卖彩票冲上热搜
- 多元场景加速向“新” 点燃消费增长新引擎
- 热门推荐
-
- 为什么要把维护产业安全作为重中之重
- 文化中国行丨海南黎锦实力“出圈”
- 第二届中外地理标志产品博览会在四川泸州启幕
- 优质课三地共享 增福祉教育协同
- 新型“触发器”量子比特问世
- 阿富汗发生5.0级地震 震源深度150千米
- 网上每支售价低至2.5元 股权冻结、公号“停更”的钟薛高“降价促销”?
- 专家“把脉”上海城市更新:为老城绘新生勿过分泥古
- 加力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 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 京津首例高压供电“跨域办”业务落地
- 俄外长:俄方有意尽快结束乌克兰危机
- 孩子发热咽痛起红疹 小心猩红热!
- 美国纽约曼哈顿发生持枪抢劫案 两名警员中弹受伤
- 香港中医医院与广东省中医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推进多方面合作
- (年终经济观察)“投资中国”仍是大势所趋
- 全国骑手驿站增至4.5万个 美团启动2024年骑手防暑降温工作
- 湖南省气象台发布霾黄色预警
- 王颖:投身乡村振兴的90后新农人
- 辽宁省首届冰雪火锅节在沈阳启幕 游客畅享冰火两重天的激情
- 两个同名孩子“宁生”展开时空对话 南京英语教师创作南京大屠杀题材儿童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