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智”引领区:外籍人才近悦远来 上海浦东书写新时代人才答卷
中新网上海12月10日电 题:外籍人才近悦远来上海浦东书写新时代人才答卷
中新网记者李佳佳
“我第一次来到中国是在2005年,给我留下了非常难忘的印象,这里真正是不同文化、环境、人民的融合,在那之后我就知道我想回到中国,特别是回到上海。”多年之后,沃尔沃建筑设备(中国)有限公司中国品类采购总监Andrei Pavlovets终于得偿所愿,目前他供职于沃尔沃建筑设备位于上海浦东金桥的亚洲总部,“我想在上海生活和工作,因为成长和发展的机会真的是无穷无尽的”。
上海是中国内地外籍人士居住数量最多的城市,也是拥有跨国企业地区总部最多的城市。外籍人士在沪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座城市的温度和国际竞争力。
Andrei告诉记者,之前虽然重返中国让他充满期待,但是他也担心从未到过上海的妻子和孩子,“(因为)他们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令人惊喜的是,仅仅两个月的时间,妻子就告诉他,自己非常喜欢这里。“对我们来说,这里的环境是惊人的,生活非常方便”,在职业生涯中,Andrei在加拿大、瑞典、美国、意大利、俄罗斯都曾工作或居住过,不过他觉得“这里是我们住过的最安全的城市和国家”。
上海浦东开发开放30多年的时间里,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选择在这块热土上拼搏奋斗,这背后,有力度的人才政策是关键因素之一,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也让他们在此展业更安心、更放心。
“在一家上海的法国企业工作,对于身为日本人的我来出于很大的好奇。”西刻标识设备(上海)有限公司销售经理清水悠这么描述自己来到上海金桥工作的动机。在他看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具备很大潜力,虽然在这里的生活和他之前的预想略有不同,但是同事们的包容,生活上的便利,令他不断从身边发现更好、更有趣的事情,“整体来说,我很满足于现在的情况”。
“90后”的清水悠来自于日本大阪,在上海生活的3年,这里的便利性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上海是一座非常国际化的城市,这里到处都能吃到正宗的日本料理,并且还有很多世界各地的餐厅,生活需要的东西,超市商场什么都有,对我们来说是一座生活非常方便的城市。”
一般说起职场“加班”,很多人都会面露无奈表情,但是对于同样经历过“加班”文化的清水悠来说,“中国式加班”却让他更为适应。“在日本,虽然今天的工作已经完成了,但是如果领导还在加班,通常其他人也是不好意思下班的。可是在中国情况就不一样了,加班并不是因为领导还在,而是你真的有这么多事情要完成。如果今天的工作做完了,6点下班时间到我就能够准时下班,之后就可以拥有自己的时间,过我自己的世界,我觉得还是现在的生活比较好”。
年轻人带着好奇心踏上前往上海打拼的旅途,那么对于一头银发的西屋电气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亚洲总工程师莫斯塔法·艾迈德(Mostafa Ahmed)来说,十多年来,他每天都在见证和体验着中国的变化。
属牛的莫斯塔法·艾迈德是一名埃及裔美国人、核电领域的资深专家,“我首次来到中国是为了AP1000的核电技术谈判,那是一个非常久远的故事。”莫斯塔法·艾迈德说,2008年1月8日他来到中国,发现上海和他之前想像的完全不同,并且这一待就是15年,“现在看来这是一个不会后悔的,非常正确的决定”。
管理有序是上海这座城市带给他的第一个印象。“来上海之前,我对这里的了解仅限于报纸广告和电视内容,但真正来到这里之后,我发现这是一座让人愉悦的城市。”莫斯塔法说,到达浦东机场之后,几乎没有滞留,他就顺利完成了清关并拿到了自己的全部行李,一出机场他更是相当顺利地找到了司机,“真的很方便”。
“老实说,我之前对在上海看病就医是有点担心的,可是后来我发现,完全没有必要,这里不仅有顶级的医疗机构,而且一点不比纽约差,有些地方甚至更好。”莫斯塔法说,上海的安全、有序,让我“好像在家里一样”。
在职场上,他不仅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充满信心,也对中国核电前景有着非常正面的评价,与中国同事融洽的相处让莫斯塔法有种如鱼得水的感觉。莫斯塔法告诉记者,工作中他接触过许许多多的中国人,不管是结构工程师,还是管道专业、土建方面的工作人员,“只需要稍微指点,(他们)就能非常快地掌握我们提出的要求,并且很快就能把我们的要求转化为相应的执行方案,(这一点)非常棒”。他谦虚地说,中国工程师眼界开阔,掌握的技能也非常全面,“在实际的工作中,我每天都在学习,无论是从我们的客户,从我们的供应商,还是从我们合作的实验室,我觉得自己每天都在成长”。
莫斯塔法对于中国的核电工业到目前为止都秉持着积极正面的态度,并且认为中国在核电领域的经验可以给欧洲以及世界其他地区一些启示。说到未来,他说就算将来有一天回到美国,但他肯定会时不时重返上海,品尝这里的美食体验中国的文化,因为“中国上海就像是我的第二故乡”。
在中国3年有余的清水悠在上海认识了自己的妻子并组建了幸福的家庭,热爱骑行和旅行的他看好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我感觉是有机会的,各方面的机会”。而身处建筑行业周期性低谷的Andrei同样对未来信心十足,“我们知道市场将会回归,行业也会复苏。”
虽然说每一个选择上海的人都有自己形形色色的理由,但是如何让每一个生活、工作、定居于此的外籍人士过上“想要的生活”却是此间各级政府部门一直在努力的方向。围绕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目标,上海浦东正在“走出去”积极引智、“搭起来”乐业平台、“请进来”高端人才,奋力书写人才近悦远来的新时代答卷,为海内外英才汇聚蓄能添力。也正因为如此,就像Andrei所说:“我真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上海将成为世界的创新之都”。(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办展捐作品 闽港艺文交流共推中华书画艺术传承发展
- 以科技创新升级品质保障,得物App入选“科技创新服务示范案例”
- 西藏申扎县各合作社给民众发“年终奖”助力乡村振兴
- “文旅”在“旅”也在“文”
- 西藏电力提高新能源消纳利用水平 做好今冬明春电力保供
- 特朗普告诉以总理:若输掉美大选,中东战争恐难阻止
- 泰国总理要求机场提高办理出入境和行李提取速度
- 古DNA技术如何发展?付巧妹团队称“浪里淘金”未来可期
- 浙江“最美乡贤”深耕16载 促公益服务向专业化转变
- 宁波新增往返日本东京的货运航线 进一步联通物流网络
- 《全球生命科学集群创新发展报告2024》:揭示背后创新驱动力
- 抖音电商开启“焕新非遗”产业带扶持专项 助力非遗保护与发展
- 6月5日央行开展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 2024年3月份电商物流指数为112.5点
- 春节期间 二连浩特迎来出入境客流高峰
- 25日夜间至27日江南华南等地将有强降雨过程
- 第十三届中部博览会将启 近百家跨国公司已报名参展
- 新年过出“文化味”!文化盛宴赋彩春节假期
- 湖北通山:“四好农村路”串联“山水林田”
- 小仙炖上海旗舰店华美揭幕 诠释东方滋补文化的现代美学
- 热门推荐
-
- 第七届“JISP”汇聚国内外艺术家精品力作 打造“24小时开放公园美术馆”
- 2023年“上海慈善周”启幕 沪慈善组织规模日渐壮大
- 未来产业如何“来”?看世界制造业大会“新”力量!
- 去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同比增6.0% 中国海洋经济复苏强劲
- 连云港200辆私家车变身“红眼列车”接驳车
- 外媒:英国发现该国迄今最大规模恐龙足迹
- 广西打造面向东盟有色金属产业基地
- 浙江宁波制造走俏海外 玩具母婴产品成出海大热赛道
- 首趟德国杜伊斯堡至西安中欧班列境内外全程时刻表回程年货班列抵陕
- 贵南高铁将于8月31日全线贯通运营
- (新春见闻)华侨大学留校师生共享暖心年夜饭
- 美国非职业宇航员开始全球首次商业太空行走
- 当陶瓷与不锈钢相遇 当代艺术家创意展现“和合共生”
- 千里之外有爱的陪伴和“家”的温暖
- 上海多位专家共同探索构建数字疗法的监管体系
- 守住水位警戒线 确保高铁“孤岛”通信信号设备安全
- 江西彭泽“农田守望者”带来丰产丰收新希望
- 日本本州东岸近海发生5.5级地震 震源深度50千米
- 发改委专家:统筹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需要转变观念
- 中国低碳市场潜能大 国际合作前景广阔